不久,一个系蓝衣、穿布鞋的大汉随着亲卫进来,拜见于志龙。
崔虎一路上压低眼角,细细观察营内靖安军风貌,暗自评价。
崔虎在帐外主动自怀里掏出一柄短刃,递给了搜身的亲卫。但靖安军亲随仍是在其身上细细搜索了一遍,确无兵器携带后,才放行。
“日照崔虎见过将军!”崔虎进帐,沉声,跪拜。劳景则在于志龙侧后静立侍卫。
于志龙为万军之首,虽然年轻,但硬仗、大仗已连续打了几场,生死修罗场转了几遭,如今已渐渐有威仪相,此时他明晃晃的一身甲胄在身,端坐中军帐,两侧七八名亲卫按刀而立,更显不怒自威。
于志龙赐座,先是谢他山道赠盐,再问其今日来历。崔虎不由心中感动。他是日照本地盐枭,走私盐得利。当初山内与靖安军斥候偶遇,双方说明原委后,崔虎想着照顾旧人情面,只是随意令手下播出两匹骡子,赠靖安军几挑粗盐。当时他并未曾料到靖安军不久就连克沂水、莒县、五莲等地,很快攻打至日照城。
靖安军与以往响马,流寇的作风完全不同,沿途攻略县府等地,绝不是尽情抄掠全部富户、官绅的资财,肆意哄抢、分配元廷官府的缴获。而是尽量不伤及中下层民众利益,甚至还将大量缴获的牛羊、牲口、土地等分配给他们。无论官田、私田,必须核定田租上限,不得超田产三成;若是灾年,佃户还可以免交或少交当年田赋,田租顺延至下一年;对当地素有清明的绅士,靖安军多是诚心邀请,委以要职;所部人马约束的紧,难得听闻扰民之事,即便有些,随后就是听到乱纪的兵士被拘拿,当众处罚或明刑的奇事!
靖安军到了日照,沿海的很多破落盐户得到了靖安军的周济,一家老小终于可以喘口气,有了生存立命的一线生机。崔虎手下就有一些人,心里开始涌起置田、做小买卖的心思。
说起大规模贩卖私盐,自古就是一个刀头舔血,朝不保夕的事。若是能有一个比较安定温饱的路,谁愿意出来做这个买卖?
靖安军的所作所为,在世人眼中颇新鲜,但以于志龙的眼光看,这种模式粗糙之极!毕竟靖安军草创,缺乏治政、建军的骨干力量,不得不大量借重留用的元廷胥吏,同时调拨少量靖安军老兵,以其为核心,充实当地胥吏。
但对于崔虎等人来看,这种黔首造反模式已经是大大的开了眼界。流民、黔首、小商人、中小地主等的利益不仅未遭到波及,还大大的被加以照顾。不少富户、商贾因为恶迹不显,或素有地方清名的,反而得到重用或提拨;如今各地民众闻风而附,甚至不少元廷士卒的军心战意也受到了影响。
日照沿海有大小盐场几十处,分属官府和权贵私有,从事煮盐,晒盐的盐户、包括驱口有万户,结伴贩卖私盐的也有千百人,分为大小十几拨,崔虎这拨人算是比较大的一股了。
元朝开国至今,朝政弊端丛生,各级官吏追名逐利如嗜血蚊蝇。底层民众苦不堪言。盐户为了上缴官府的层层盘剥,阖家辛劳一年,也落不下几个铜板。为了生计,大量盐户逃亡或做些私盐买卖是常事。
自靖安军打到日照后,崔虎就密切观察,反复思量,权衡利弊后今日才主动来拜见于志龙。
这两日靖安军攻城甚急,厮杀声甚至在十数里外清洗可闻,远近人等已经风传。崔虎领着亲信数日悄悄查探多次,见靖安军有了窘境,这才过来献计。
果不其然,于志龙待他落座,简单一番寒暄后,便问其来意。
崔虎赶紧起身拜道:“早闻飞将军高义,赵石将军英勇,崔某及手下弟兄敬佩不已。得知飞将军攻取日照,赈济本地大众,我等小民雀跃欢腾,皆愿为飞将军效犬马之劳!”
于志龙抚膝笑道:“靖安军愿为苍生浴血驱驰,能得壮士及贵地乡梓助力,实乃我军之福。”
乡梓即故乡,于志龙如此说,这是将自己比喻为崔虎同乡了。
崔虎动容,再拜道:“蒙飞将军青眼,崔某没齿难忘!今见大军顿于城下,暗思将军苦恼。崔某曾常年出入日照城,与城内倒是有些暗地的关系,不才愿为飞将军效力,或可助之。”
于志龙大喜,这几日攻城,将士死伤不少,虽然城内折损也不低,抵抗的意志和强度日渐衰落,这城早晚必会被攻破。不过,亲眼见各部在城头被消耗,于志龙心中肉疼的紧。
“若得此城,崔壮士可谓首功!”于志龙喜得站起,扶起崔虎,挽手并座与一侧。崔虎不敢当,几次推脱,勉强在下首做了。
“不知计将安出?”
“不敢,如今城池内外被鞑子完全隔绝消息,小的有个计议,愿呈给大人。若真能襄助大人一二,乃天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