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骏上前检视,他戴上手套,捡起两根骨头看了看,说:“不是鸟人,这可能是僧侣祭司一类的角色,古象雄最崇尚大鹏鸟,你看,翅膀上的骨头是空心的,明显是禽类骨,和人骨完全不同,我目测了一下这个人的身高体重,还有翅膀的面积,这对翅膀产生的升力不足以带动人体,所以,翅膀和人不是原配,是殉葬品。”
有个科学家在身边就是不一样,几句话就解开一个谜团,刘昆仑和季宇梵恍然大悟,挑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水下洞穴中的一切都和描述中一样,光是储存的黄金就价值连城,金是最稳定的物质,历经千年毫无锈蚀,洞穴中没有尘埃,这些金币在微弱的光芒照射下熠熠生辉。
丁家骏拿起一枚金币看了看,说“这是古印度的金币,上面是梵文,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一百年。”
“果然是考古大拿。”刘昆仑赞道。
丁家骏找了找,又拿起一枚金币来辨别:“嗯,这一枚有意思,这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纪念币,公元前三世纪发行,这上面的头像是阿尔西诺伊王后,看来象雄王朝的商业很发达,你们能想象么,在秦朝时期,青藏高原上就有这么发达的文明,北非和印度的商人在这里交汇,当然还有来自中原的商旅,他们在这里交易丝绸、工艺品和各种珍奇异兽,甚至奴隶,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我真想看一眼啊,对了,是什么触发了幻影?”
刘昆仑回忆了一下,当时大脚怪挨了自己一拳,退到石壁边,季宇梵捡起兵器抛给自己,紧跟着下一个瞬间幻影就来了。
他根据记忆走到大脚怪当时所在的位置,在石壁上摸索着,摸了半天,果然找到暗道机关,墙上的一个金属手柄,准确的说是黄金手柄,造型很像是八十年代的电闸,握把部分包裹着绿松石,青藏高原这玩意很多,藏人喜欢绿松石就像中原人喜欢白玉一样。
“准备好,来了!”刘昆仑拉下手闸,可是并没有任何幻影出现,他等了一会儿,推上去再次拉下,依然没有。
丁家骏上前观察,这个手闸嵌在冰冷的墙壁上,做工精巧,但远未达到工业化加工的水平,蹊跷在于这面墙壁,暗黑色,触之冰冷。
“这不是石壁,这是金属。”丁家骏说,“具体是什么金属有待考证,但我恐怕这种金属加工能力,并不是象雄文明应该有的。”
说着,丁家骏沿着墙壁寻找着缝隙,在一堆青铜器后面找到一扇门,推开门,别有洞天,三人步入其中,用灯光照亮,眼前是一个类似泳池的大坑,方方正正,坑里有排列整齐的暗灰色金属板,上方有金质柱状物,一根金线搭在上面,引到上方缠绕着无数圈金线的轴状物。
和外面黄金绿松石手柄对接之处,是一部巨大的,由齿轮、擒纵机构组成的机器,很多零部件说不上名字,刘昆仑记得小时候见父亲修过日本进口的录像机,巧妙绝伦程度不亚于日本录像机,只是尺寸放大了而已。
丁家骏打着手电观察许久,终于得出结论:“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个池子其实是一个大型的蓄电池组,池子里原先积满了硫酸水溶液,那些金属板是铅板,铅酸发生化学反应,通过金质的极柱,用金线传导至机器里,而这部机器,是用电力驱动的家庭影院系统,嗯,使用的不是录像带,而是影碟。”
两位听众感到自己的想象力不够用了,公元前的象雄人能发电,还能制造出影碟来,这也太逆天了吧。
“你们看,影碟还在里面,只是没有电了,我们看不到影碟的内容。”丁家骏指着机器里的某一处说。
刘昆仑上前观察,果然看到一个圆形碟状物,似曾相识,他记得李明曾经在巴颜喀拉山上发现了一批石盘,大小和这个接近。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丁家骏,对于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石盘,丁博士也早有耳闻,外界流传的所谓外星人遗迹纯属臆想,事实上石盘确实存在,但没有人能破译。
“我有一个构想,我建一个模,分析出这个蓄电池的数据,我们用锂电池来模拟供电,也许能把碟片里的内容放出来。”丁家骏的想法很振奋人心,但是操作起来也很难,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仅凭三个人怕是无法完成。
刘昆仑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咱们车上就有电池,要多少拆多少,丁博士你带电脑了吧,赶紧建模,算起来。”
丁家骏测量了蓄电池的数据,这可真是蓄电池,整整一个池子的电池,然后三人退出,在洞穴里考察一番,取了几件文物,依旧穿上潜水服出去,回到营地,连夜开工。
事实证明这活儿没这么简单,用现代技术去分析远古文明的科技树,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偏差,丁家骏算了一夜也没算出来结果,他搞不清楚这个巨大的蓄电池产生的正弦波直流电是如何供应上面那个巨大的影碟机工作的,而影碟机的工作原理也有待考证,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影碟机,是能制造出全息影像的超级影碟,处理数据的能力比目前全世界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强大。
刘昆仑那边活儿倒是干的利索,现在电池技术比十年前发达多了,在城市里新能源车占了巨大多数,只是在无人区缺乏更换电池的便利,还在使用燃油车辆而已,但这些车辆也都配备了大容量电池,属于混合动力型,他们拆了很多电池,可以并成一个大电池组,不过电池相当沉重,将这些电池运到水下洞穴里是一个体力活。
第二百六十四章 远古家庭影院(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