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一阵郁闷,这老头看来也不是什么好说话的角色,把自己吹的跟神仙似的,还说什么《太平要术》是他所创,让他拜师学艺。万一这老头子是个骗子,那自己岂不是亏大了?
老者似乎看透了林浩的心思,笑着说道:“年轻人,我知道你不相信我,可是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没有我,你觉得自己能走得出这虚幻的梦境吗?呵呵,你可想好了,机会就这一次,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林浩差点吐出一口老血,这老头哪里有一点得道高人的样子,跟卖菜的似的,收徒这种事情还能这样讨价还价。但是林浩知道,现在除了抱着老头子的大腿,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如果一直耗在这里出不去,那就真的完蛋了。
林浩冲老者一拱手,拜了三拜,“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老者哈哈大笑,连连点头,“孺子可教也,老夫今日收你作为我的关门弟子,也是为了完成我的心愿,老夫纵横一生,到头来,竟然无人能够继承衣钵。我将毕生所学悉数传授与你,只希望你不要断了我的传承,切记,他日你学有所成,切不可像那张角一样危害人间,否则,你的下场会比他还惨。你可想清楚了?
林浩没有说话,认真的点了点头,看着他坚毅的目光,老者会心一笑。
“额”,林浩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笑,“这拜师也已经拜了,我都还不知道师傅您尊姓大名,这要是以后我闯出了名堂,别人问我师傅是谁,也不至于埋没了您老人家的名头啊。”
“哈哈”,老者如何不知道林浩是在揶揄他,“你小子也别激我,就算你当了皇帝,师傅我也不会丢了你的脸。老夫得道成仙之前,姓李,名耳,后人感念老夫,尊称‘老子’。”
什么?林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骑着黄牛的老头子,就是跟孔子齐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林浩使劲甩了甩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下发财了,“老子”成了自己的师傅,这种好事比中了双色球还要开心吧。
林浩还是将信将疑,上下打量着老者,“您,真的是那个‘老子’?”
“如假包换。”
别看林浩表面玩世不恭的样子,其实心里对中国这些名宿有着崇高的敬意,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几千年来,虽然孔孟之道才是仕途经济的正道,但是道家学说另辟蹊径,师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浩整理好衣衫,走到师傅面前,行以古时候最隆重的叩首之礼,此时他心中充满敬畏。
“师傅,请恕徒儿冒昧,不识师傅真面目,竟亵渎师傅威严。请师傅责罚。”
“快快请起。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你有此心,为师便放心了。”老子满心欣慰,几经周折,终于寻觅得一个称心如意的弟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浩开始跟着师傅后面学习道家之法。因为林浩从未接触过修炼之道,可以说是根基全无,因此一开始学得很慢,而且并没有学什么道家的高深法术。老子只是教习了一些道家的基本理论,依照其所说,老子所创道家之法,其修炼核心便是“天人合一”,一切从自然中来,一切又归位自然。道家之法最高奥义便是林浩得到的《太平要术》,不过经过各种灾难,林浩手中的《太平要术》已经残缺了,少了心法,所以那梁雨辰研究了数载,却一无所获。
《太平要术》所言,道家之法分为两个大层次,第一个层次,便是倚仗外物,取道自然,利用自然界的各种条件,创造出具体的能量,以施展自己的法。黄巾军的张角便在这个层次,他能呼风唤雨,造成各种虚假幻想,用来迷惑敌人,说明他在这个层次已经小成。第二个大层次,便是参悟透了道家思想的终极奥义,“天人合一”,与天同在,与地同生,天地万物,俱为己用。天人合一,便是强调修炼者要融入自然,一旦修炼有成,不仅能施展无上法,更可与天同寿,与日月齐辉。不过,即使是林浩的师傅,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也没有在此境界修得大成,这便是道家思想的绝妙之处,一切无定数,故一切无圆满,给了后世无限的空间去创造,在修炼者的道路上,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第十章 拜师学艺(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