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
当我们明白人是由“感受系统、效应系统、创造系统”所组成的一个功能体后,人之其活,其走向:
实质就取决于其功能的造化,取决于功能所创造的能量而形成的高度、宽度、长度轨道。
人!
生于轨道;
活于轨道;
并将走向于轨道无限的尽头!
第四章
功能的造化
生 存
当电机的开关合上,通上电,电机就会不停息地运转。
运转就是电机的功能和全部目的。
当婴儿在母体分离之时,婴儿的一声啼哭,宣告他自我的产生,他与世界相通了。
婴儿的感受系统、效应系统就开始永不停息地感受周围的一切、调节应对一切,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在混沌中生长发育,创造系统随着生长逐渐启动,生命开始正常运转。
转动的每时每刻,一言一行,无一都不例外的指向一个目标——生存。
生存就是人体功能圈的功能和全部目的!
每个人一生都有着无数的目标,但不管那一个目标都是围绕一个原则设定的——生存。
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在其所有行为和目标中只服从一条命令:“生存”。
从母体分娩出来的幼体,不论型态、生理和生活习惯都与成体有差别,幼体要经过一个明显的生长期才能达到成体的体积。
体积增加主要是细胞数目增长的结果。
新生儿只有约2万亿个细胞,成年人由大约60万亿个细胞构成。到达成体之后生长停止,到成熟后期随着年龄增加,各种组织和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渐渐呈现退行性改变,渐渐走向死亡。
一般动物的寿命为性成熟年龄的8至10倍,为其生长期的5至7倍。
人类的生长发育期约为20岁,据此推测人的寿命应可达到100至140岁。
如果按照生物个体的寿命约为细胞分裂次数的一倍,人类的细胞可以分裂50次才死亡,以每2.4年分裂一次计算,人类寿命应该有120岁。而实际上在今天,只有极少数人才可活到90岁以上(参阅刘量衡《人为万物之灵》第56页)。
就算活到100岁,在人类轨道中也只是弹指一挥间,谈何长寿。
所以,每个人为了生存,生存得更好、更长久,永不停息地勤奋着来弥补生理机能生存的局限,延长个体生存的时间。
而一切被历史记载的人,一直被人们怀念的人,才可称得上是真正长寿的人。
仍然他们的肉体已不存在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容貌,他们的事迹还留存于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并没有死,他们仍然存在,他们的信息能量还在社会中流动。
因为生命就是物质、能量与信息综合运动和传递的表现,他们的信息印成了铅字,刻在纪念碑上永不磨灭,他们将永垂不朽,以此定格在历史轨道上,达到永恒的存在。
可这世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终究都有尽头时,唯有轮回!
因为,轮回不计岁月。
有千百世的轮回,也有刹那的往生,刹那的顿悟,也可能是一段经历,跳脱出原本的生活轨道,在另一条路途上的开启。
很多的人、事、物,不管怎样终会更迭,这就是轮回。
轮回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类生存的最大形式是轮回发展,或者说,人类智慧文明最大的存在意义是创新轮回发展。
创新轮回发展又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生存!再生存!
奖 赏
不朽是生命生存的最佳目标,不朽是对个体生命的最高奖赏。
奖赏是人唯一生存的动力!
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的一朝一夕,一切行为、目的和动机都是为了生存而产生,而产生这一切的要求就是为了得到奖赏。
因为只有奖赏人才能得到能量,才能维持并扩大生存空间。
人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命能量,学习是为了得到更多信息,工作是为了得到报酬,帮助他人是为了得到感谢、认可、安全、敬重、存在、快乐和爱。
没有动机的行为是精神病患者,因为正常人的动机都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存,而生存来源奖赏,来自大自然的奖赏、来自他人的奖赏、来自自己的奖赏。
没有奖赏的事谁也不会干,谁也不会去想。
但每个个体因其条件、能力、时间、付出的大小贡献和环境的不同,所获得的奖赏也不同。
根据人的生活层面,人的奖赏、惩罚主要如下表二所示。
奖赏层面 层面一 层面二 屋面三 层面四 层面五
精神方面 肯定 器重 榜样 光荣 不朽
物质方面 维持 单调 满足 稳定 富有
情感方面 关心 牵挂 愉快 爱 幸福
知性方面 理解 信任 豁达 安宁 和谐
性方面 吸引 自我控制 缓和 善的愿望 溶为一体
惩罚层面 层面一 层面二 屋面三 层面四 层面五
精神方面 否定 鄙视 批判 耻辱 死亡
物质方面 欠缺 贫乏 无保障 穷 无选择
情感方面 讨厌 遗忘 苦闷 悲哀 绝望
知性方面 无知 焦虑 恐惧 嫉妒 恨
性方面 冷淡 无趣 紧张 无欲 排斥
谁都想得到奖赏,得到更高的奖赏,得到更好的生存。
可现实是有的人不但奖赏未能得到反而受到惩罚,其原因是行为成功得奖赏,行为失败则受罚。
而且生命的形式特征就是自私,因为生命的目标就是生存,生存得益于能量,只有行为去得到奖赏才有能量,所以奖赏实质就是一种自私行为。
物质、能量、信息对于同类、人类都是相溶的,相通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能量、信息是可以相互转换接收。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相同越多,彼此之间同一事物的认知就越一致,爱好就一致,性格就类似,习惯就相近。
父母与子女的物质、信息有一致性,所以他们很相近相似。物质、能量、信息彼此的溶为一体,表面上是各个个体不同的图象,实质上都是彼此图象的影子,在同一个质场、能量场和信息场内,彼此之间最亲近、最信任、最牵挂、最爱的人。
同理扩大到亲朋好友,同事、同学、同族、同种、同类,随着彼此之间信息的不断溶合、同化、共识的加深,随着能量的提升就逐渐才有了怜惜、同情、好感、友谊。
特别是当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身上能延续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会舍弃很多,而且百分之百的都是心甘情愿。
因为人死了最终只是身躯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还在影子还在,他的信息能量可以转给他人接收,他就还存在。
正像民族英雄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因为生命形态必然随着新形态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并死亡,就象生命有机体因其自身缺乏不朽性而创造其它生命有机体,而自身都要死亡一样。
如果谁想要长时间地生存,一个绝好的方法就是确立一些手段,从而使生命采取多种形式,人是有精神思想的动物,而精神思想可以永存,所以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朝向一个目标-----精神生存的不朽而努力。
而要想不朽,就要做出巨大的贡献,就要做到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或利人损已的事,才能留下信息能量达到不朽。
人的目标是生存,只有获得能量才能生存,而能量的获得只有通过人的行为努力,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能量,而行为目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大自然、人类对你的奖赏-----能量的多少。
行为目的的产生
罗伯特·克劳宁格描述行为目的的产生来源入每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意识是对个体的存在、感觉和思维的认识,意识侧重内在领悟。认识侧重于与内部认知相关联的直觉感受。认知则重于对外在事物的辨认,靠的是理智和知识的水平,而非直觉)。动物也有某种程度的意识,因为它们是清醒的,能感受到外界的剌激,并能以适当的方式对外界剌激做出反应。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本节参阅罗伯特·克劳宁格《感悟幸福》2009年,第1版,第16页、第17页、第19页、第21页)。
定义自我意识则依靠直觉,直觉是人们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内心感受,或是通过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信息”而产生的感觉。
直觉为推理提供了个体所感受到的信息,推理有助于提炼我们的理解,只有先通过直觉获取信息才能开始人类所有的认知活动。
但是人们自我意识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直觉使人们对自已的想法确信无疑,尽管会遭到别人的反对,人们还是坚信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
所以才导致生活中会产生多种行为,往往目的都一致,但产生的行为确千差万别,人类靠什么来判别行为的好坏呢?
由于人类对一致、和谐的需要在哲学上被称为“统一感”,人们对空虚和不一致的体验表现为强烈的不愉快和不满足感。
相反,在一致、和谐的生活中人们对自由和爱的体验是愉悦的。
并且科学家把人类的进化过程描述为“对自身认识的进化”。生命的进化伴随着人类对宇宙和谐一致(又称为存在之普遍统一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人类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需要,它促使我们去了解自身的本性,去了解无限自我意识的内驱力。
而人类思想中最普遍的观念就是统一性,也称为一元性,不可分离性或非定域性。而且“存在”这一概念是包容性最广的术语,它包含了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存在。
斯宾诺莎认为存在的普遍统一性是无限物质,无限物质产生了所有物质,所有物质又回归于无限物质。
所以每个物质是自由的,又是互相需要的,一个物质与多个物质之间是非定域的、分散的联系,没有冲突和矛盾。
无限的源泉是自由、整体和不可分割,而在无限之中的有限部分在空间和时间上有特殊的规律性、复杂性和分散性。
根据柏拉图和斯宾诺莎的观点,人类在所生活的区域是自由的和善良的。自由和善良的依据是真实,人们靠直觉和理智的协调作用来分辨什么是真实。所有实际的存在和潜在的存在是普遍统一的,换言之,所有物质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这并不意味着存在的各种表象没有外在差异。相反,物质的表象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所有物质都是相关联的,因为它们都来自于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本质。
在现代物理学中,这种统一和不可分割性被称为“非定域性”,根据量子场理论,所有物质从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原因是只有一个宇宙能量和信息场,所有物质产生于斯,又回归于斯。
根据真理的和谐一致理论,一个整体中各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确保了我们纯粹的直觉是理性的。这种理论拒绝可能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即刻满足,这种理论很自然地形成了我们行为目的产生中的自我意识。
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人们的意志不再受过去的条件所约束。
随着智慧的增多,我们也越来越能适应,越来越冷静。
随着不断深入地了解人体功能圈的造化,我们的意识会更加清晰,我们的行为目的会越来越明确:
热爱大自然;
热爱众生;
热爱生活;
享受创造;
享受快乐;
享受短暂的人生。
行为标准
人类要达到和谐统一,唯一的行为标准是利人利已。
既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而且增加他人的利益,也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也增加自己的利益,才能天下太平,和谐发展,共同生存。
从量子论理论讲,利人利已,是能量获得的生存最大化,自已的某一个行为目标,使自己受益、他人受益、大家受益。自己得到生存的能量,大家也得到生存的能量。
实质是自己的生存空间扩大,时间延长,是每个个体的最佳生活途径,历史名人,无不是因为利人利已的行为才得已留芳千古、永垂不朽。
当然也有一些个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他的行为看似乎利人不利已,如一些政治家、英雄人物。
但是必须明白的是,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利人损已都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之上,正像黎鸣先生所言“自私正如树要向上长,水要向下流,非如此,个体不能生存,群体不能繁衍。”(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2003年第1版第6页)
R.道金斯在其《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基因是自私行为的基本单位”同时“基因又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R.道金斯在其《自私的基因》科学出版社1948年版第49页)
动物的行为,不管是利他的或是自私的,都在基因控制之下。基因是优秀的程序编制者,它们为本身的存在编制程序。 完全只是它的本能,基因没有自我意识,它完全是盲目的,它的“自私”性同样是盲目的。
所以生命就是物质把基因(遗传物质)的密码指令按步就班表达出来的活动程序。
生物存在之目的就是保证遗传物质可以自由交流,并且能够完整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自私是生命之源。
而人因为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和人的创造系统,生命得到了升华,生存不只是简单的肉体生存,而是精神的生存。
因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其实质都是信息。
只是物质有空间和位置,有质量,物质世界是公开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
而精神世界不是物质,不占空间,是一个隐蔽而不为其他观察者所观测得到的思
想活动,精神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变化、演化,互相作用,也是能动的。
并且精神的世界并非孤立于个体周围的物质环境之外,而是与物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精神的思维活动要依靠个体各种感觉器官接收各种不断而来的信息流,大脑处理信息流的生理活动过程就是思想。物质环境的信息就是思想的来源。
精神通过大脑皮层思想产生意志,而借助身体作为中介引发了各种物质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又从新改变外周环境物质的安排。
精神的主要成分是信息,思想、意志、记忆、感觉、情绪等都不过是有组织的信息。
因此,利人利已是个体与大家都增加了信息,加强了生存的能量,物质精神双丰收。
而利人不利已或利人损已,则是物质利人,精神还是利已,例如帮助别人,损钱损物,在物质上自己损失了,但在精神上确得到了他人的谢谢、信任,特别是因你的帮助使他人摆脱了困境,你会得到心灵上的安宁和快乐,生命精神的能量自然得到了提升。
所以救人者,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不计个人安危;
悲天悯人,古道热肠,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都是私!
只不过这个私是证明自我是不是有情义之人或是好人、善人、英雄的私。
而为了理想、信仰,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
还是私!
只不过这个私是证明自我是不是有坚定意志的人,愿为理想、信仰奋斗终身的人。(愿为理想信念献身的人证明其事业的正确、精神的强大、贡献的巨大,将会是一个光荣、伟大或不朽的人。)
而且,从友情、爱情到大爱无缰。
也都是私!
因为,通过爱而自我获得了欲望的满足、奉献、希望、力量、信任、安全、舒实、开心、幸福。
说白了,就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没有无原无故的爱,也没有无原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地去学习、努力、奋斗、献身。
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或利人损已都是自私,因为自私是生存行为的出发点,人的行为都来源于自私,没有不自私的行为,如果有那是无源之水,自欺欺人。
所以自私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法则,是人类本性的根本属性。
自私非善非恶,利人是善,损人是恶。
黎鸣先生总结为:利人利已是大善,利人不利已是善,利人损已是小善;损人损已是大恶,损人不利已是恶,损人利已是小恶。
损人是破坏或减少他人的生存的利益,生存的物质、生存的能量、生存的时间。
损人违背了人类生存的法则,必将得到惩罚,如损人损已的大恶人,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也损害自己的利益,大家能量受损,自己的能量也受损。这样的人是没有理由再生存下去的,他的能量只能减少,对他的惩罚就是限制自由或终止生存----死亡。
而同样损人不利已,损人利已都是恶,都是减少别人的能量想为自己增加能量。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人的行为目的都是自私,很容易造成损人而变成恶。因此世上恶人难除,为了和谐我们坚决反对恶,而且还要防止他人的恶。
自私,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恶,是世无宁日的根源!
生存的表现形式
自私是每个个体自然生存行为法则,中国人民的积德行善,造孽折寿,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古老的智慧,要生存得好生存得长久,只有做好事增加信息、增加能量,而做坏事是损害别人的利益,是减少能量,缩短生存的时间。
人究竟为何而生存,罗恩·哈伯德总结为全部四种因素-----自我、家庭、群体、人类。(本节参阅罗恩·哈伯德《戴尼提》1989年第1版,第39页、40页、41页。)
自我----个体为其自身最佳生存的强烈欲望,为其自身一切利益的扩展以及姓氏的不朽而努力。
家庭----个体通过家庭,子女的创造及养育而实现最佳生存的强烈欲望,为他们的一切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扩展以及未来的安宁而努力。
群体----个体为群体最佳生存的强烈欲望,为群体的一切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扩展以及未来的安宁而努力。
人类----个体为整个人类的最佳生存的强烈欲望,为人类的一切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扩展以及未来的安宁而努力。
这四种因素就象四条道,人人都借此走向生存,这四条道路实际上是一条路。
因为人今天做的事可能是为家庭,明天可能为社会群体,今天会这样,明天会那样,一条路实际上是表示包括在四条路中的无数条道路,过去、现在、将来。
当一个人为某项计划作出决定后,如果该计划的实施他在四种因素中能够奖赏最大,那么他就是最佳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换言之,仅有益于大家而阻碍了家庭和个人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某方面的满意原则而不是最好的方案。
生存行为模式应建立在利人利已这种最佳解决方案公式上的。
生存的最高智慧是利人利已!
生存原动力
第四章 功能的造化(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