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 要
现在人们把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驱力,不是那么特别强烈的强制性的形式。当需要受到一定的压抑,也很容易变为愿望和意志或决心。
罗洛.梅认为需要是从后面推动人前进,使人力图回到某种状态,保持某种状态。欲望则是从前面牵引着人前进,使期望有可能在行进中实现。
需要是被动消极的,欲望则是积极的。需要在本质上是来自生理的性质,欲望具有心理的性质。
并且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它们经常诱发动机,所以称为诱因,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是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出逃离或躲避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负诱因。
动机则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并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前题,人类社会的发明创造,成功人士,甚至是英雄、伟人、圣人无不是因为家庭需要、市场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而造就的。
实则需要是个体真实存在或主观感受到的某种必要物的缺失,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反映。
原始生命力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曾说:“爱欲是一种原始生命力。”
原始生命力是一种个人内在控制的自然力量,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毀灭性的。
原始生命力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肯定,对自身发展目标向往的内在动力。
当原始生命力充满占有了整个自我,并无视他人的情感,无视他人的生存需求时,它的行为就可能是一种恶。对人富有攻击性、充满敌意甚至是伤害,使人深感恐惧、不安和难受。
可又不得不承认原始生命力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推手。
我们一直用理性来压抑原始生命力,而迎合生存的环境,可一旦环境启动了原始生命力的闸门,爆发出的原始生命力就很难阻止了。
原始生命力可以说是对人纯粹理性主义的排斥,也是为个体不曾意识到的创造提供了可能。
原始生命力是人的命运所决定,它为每个人走向有意义的机遇提供了可能。
对原始生命力进行一些必要的疏导,就能够更加丰富我们的个性化;如果我们刻意掩饰它或任随它散失,其结果是我们个性的丧失。
智慧的人是把原始生命力通过意识的深化和拓展整合到自我生存发展之中。
因为原始生命力的主要特征是由它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另一面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成功的人,是原始生命力支撑的结果!
失败的人,则是原始生命力惹的祸!
每个个体的原始生命力就是自我的灵魂,它反映了自我所直接经历、面对的那种人生感悟。
因此,我们需明白的是:这种感悟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主宰我们内在的力量,又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理性力量。尽管每个人都罢脱不了命运的主宰,每个个体还都得必须承担起自己的个人责任。
否则,家庭必乱,天下必大乱!
婚 姻
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已结婚的状态。
婚姻的本质在于精彩的生活并延续自己的生命而达到不朽。
婚姻的结果是组成了家庭,组成了亲情,组成了社会。
婚姻可以不是爱情的开始,也可以不是爱情的坟墓。
“恋爱是美丽的,婚姻却是圣神的。”雷斯登用赞美的语言写道:“一个美满的婚姻,乃是新生命的开始,也就是快乐和幸福的出发点。”
婚姻是合二为一,增加信息,形成合力,提升能量的最佳生存方式。
经营得好的婚姻促使男人或女人的“生命体、精神体”得到加速的升华。
经营得不好的婚姻则是降低男人或女人的生活能量而缩减寿命的加速器。
婚姻是命运的安排,缘份的结果。
有些人埋怨自己的婚姻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婚姻(可为什么就不想一想当时为什么结婚而造成既定事实存在的理由)。
往往很多人对错误的婚姻处理结果就是离婚,可这样的处理方式又是对儿女最大的伤害。
其实,对所谓错误婚姻的处理方式是将错就错,将婚姻进行到底,今天的错或许就是明天的对。现实中多少个认为错误婚姻的家庭,同样过得美好兴旺。
一旦成了事实婚姻就是责任、义务、妥协、奉献,决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和只是享受婚姻生活的甜密,而是不离不弃,无论是贫穷、富贵、逆境、顺境、健康都能相濡以沫、生死与共到永远,这才是婚姻的真谛。
婚姻也不是一世的注定,要想圆满,就需不断的维护经营。婚姻是要靠双方精心经营磨合和用心呵护。
要学会提升自己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两个人的差距及依附不要太大,要适应对方的节奏,寻求共同价值。
也就是,向心力――情感。
婚姻是两个轨道的结合,彼此轨道的基座、轴心、平台越相似、接近,婚姻就越平稳、美好。
因此,婚姻就是容忍对方,改变自己!
也就是说,婚姻的核心是情感,是永远需要维护的轨道轴心。
婚姻要互相赏识,用别人夫妻的缺点跟自己另一半的优点比较,不断制造浪漫氛围,学会幽默用幽默化解、缓冲矛盾和纠纷,增加情趣和情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用亲昵的拥抱、亲吻来消除彼此的“肌肤饥饿、情感饥饿”。
加强沟通,有意见、不快应该诚恳、温和、讲究策略地说出来,并经常主动地了解对方的需要想法。
吵架并不可怕,那有牙齿不发生碰撞的,只是应该就事论事,别进行人身攻击。最好是在吵架之前进行“深呼吸”并向对方说“对不起,我错了”不吵架为上策。
长命的婚姻往往是靠善良养活的!
选择了婚姻,就选择了你生命的另一半,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要想你的生命旺盛,生活过得好,人生轨道的平稳,你最好的出路就是尊重、善待、珍视那个愿意和自己共度此生的人。
家 庭
婚姻是家庭的开始,家庭是社会最核心的社会组织,最核心的经济组织,最核心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小的单位。
一般,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和消费,而且根据血缘关系相结合。以回避近亲婚为原则,并保持着近邻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单位。
家庭是自给自足,满足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的需求、一荣共荣、一辱俱辱的单位,有经济生产、安全保卫、教育、社会化功能,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
家庭的社会化、感情陪伴、经济合作、性规范功能是人类轨道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
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讲情难讲理,情大于理。
对儿童来说,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导致智力、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成长都受到伤害。
对成人来说,虽不会因缺爱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关怀、信任、牵挂。
人类存在有两个基本任务——“繁衍”、“生息”。而家庭就是繁衍生息最理想的地方。
家庭是孩子成长轨道的轴心。这轴心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使孩子生活、生存、发展,天天向上的最大引力。
父母不但给了儿女生命,更是儿女入世走向社会的引路人,以最大的爱心、最佳的能力,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呵护儿女,教肓儿女。
父母是天,爱人是地,儿女是生命的延续!
家庭是成人生活轨道的轴心。
这轴心是责任、义务、亲情、理想和爱,是姓氏、生命达到延续不朽的发源地,是每个人一生中时间最长、最稳定、最大的向心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
家庭是每个人生的出发地、休息地、加油站。
家 人
其实人生就象爬山,小孩是走父母指引的路,成人是走前人踏出的路。但有的小孩很不幸或庆幸或很判逆走自己的路,有的成人想走自己的快速致富、成名登上山顶之路。其结果就是两种:
一种是找对了上山的捷径,如学到了一门手艺,得到了一种思想,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象马克思成就的秘诀就是否定一切,才有了“资本论”。
第二种是误入迷途,被路边的风景所迷惑。前人说过这山边果树的果子有毒,你不听并且偷吃;那边山中有老虎,你偏向虎山行。毒、赌、黄、骗不能沾,你非要试,结果都是掉落山下。
当然有些是出于好心,找捷径,想走出一条新路或解决一时的困境,而掉入山谷。
如果在山崖边大家都会乐意拉你一把,你掉得越深,拉你的人就越少。
因为,拉你越费力,危险也越大。
因为大家都在爬山,谁都不希望后面有人拉着自己,而增加爬山的负荷,就象现实中再有能量的人也还是希望有贵人相助。
所以,很多犯错误的人,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犯错误就是能量的减少,不能给你能量,还要消耗你的能量。
所以,亲朋好友躲避你是正常的,包括你的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最终都会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生活轨道。
并且人都是自私的,除非你碰上了超有爱心的人,或是不知你是犯了错误的人。
但在这现实的世上真正能原谅你的,关爱你的,拉你一把的,只有你的父母和你的爱人及你的儿女。
因为,父母、爱人和儿女都是生活在唯一不可分离的生活轨道之中--家。
而且,父母、爱人和儿女无论那一方,在你生病或生命突然终止时,在这世上最痛苦、悲哀、绝望的肯定是另一方。
家人其实是融入了你的生命轨道的人,关爱家人就是关爱自己!
亲 情
有一种人,总是关心你的吃穿住行冷暖,总是说赚钱不易容但总是塞钱给你,这叫父母;
有一种人,经常和你吵闹,但关键时刻维护你比谁都多,这叫手足;
有一种人,无论你是贫穷或富有,有权或无权,那怕长期未见面也一直牵挂,问候你,这叫朋友。
这些就是亲情,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终生呵护珍惜的。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作者刘墉,开篇有一段话:
{“地狱,何必等死了之后?我今生就看到了地狱。”一位因为非洲国家内乱而撤馆的外交官对我说,“满地的尸体,腐烂、发臭,没有人收;上游泡着尸首,下游就一群难民舀水喝,喝了、病了,又死在河里。不敢喝水的人,就喝稀泥,喝了也是死。”他深深叹口气:“你没亲眼见到,一定不能相信,那真是人间地狱。”又摇摇头,泛着泪光:“可是就有人不愿上天堂,宁愿留在地狱。”
“谁?”我问。
“我的非洲女仆。我说可以带她到美国,她起先很兴奋,但是接着问能不能带孩子。她有五个孩子。我说按规定,不能带,带她已经不错了。她居然想都不想,就说她不要走。我说:‘你自己知道,我们撤馆之后,你活不了多久,为什么不走?’她不听,说孩子不走,她就不走。”又叹口气:“我真不懂!我真不懂!”
“有什么不懂呢?”我淡淡地说,“如果今天有一架飞碟停在你院子里,下来一个外星人,对你说:‘来!跟我走,你就可以活一千年,天天过好日子,无忧又无虑,只是你不能带你的家人。’请问,你去不去。”
“不去。”他很肯定。
“那几乎可以算是天堂哟!”我逗他,“有四季不凋之花,终年芳香之果,还有千年的寿命。”
“我还是不去。丢下太太、孩子,永生又有什么意思?”
“这就对了。你不是也一样,没有选择天堂,而留在这个叫你烦心的人间吗?”}(刘墉《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1997年第1版第5页、第6页。)
一个鲜活的人生,是在亲情的陪伴、呵护、支撑下的生命过程。只要有这种亲情存在,即使面临着灾难、困苦、不幸,人最终还是能勇敢的站起来而不会垮掉。
慰藉心灵里的创伤需要亲情,同时,也会在亲情中得到温暖的能量和实现心灵的契合。
如果世界没有亲情,我们就没有奋斗的目标!
如果世界没有亲情,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意义!
如果世界没有亲情,我们就没有爱的源泉!
如果世界没有亲情,我们只会活在冰凉的世界上麻木不仁、苟且偷生!
朋 友
人其一生没有朋友的人很少,只有多少、优劣之分。
因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与他人在一起才能生活、生存下去,可由于每个个体的能力、精力、财力、性格、爱好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都拥有一定数目的人成为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自在愉快,无论谁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相互帮助,还能和朋友谈知心话,在伤心、难过时会分忧,有好吃的,好玩的一定会分享,如果你走了,她(他)会经常和你保持联络,时时想起你、牵挂你。
朋友是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是恋爱的对象,是同学、同事、同屋、同路,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
朋友,是每个人生活中甚为重要的旅途伙伴。
朋友,有亲疏。有的是趣味、性格相投,有的是抱负相仿,有的是文化层次相近,有的是人格清高、心灵相通,有的是同病相连。
成了刎颈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君子之交、忘年之交、一面之交、市道之交、世交、故交等等。
一旦成了轨道轴心的一部分,就会对你信息能量的提升或降低起到重要的作用。
也许你成功,是来于朋友;也许你失败,还是来于朋友;也许你因朋友的到来而欣喜;也许你因朋友的离去而思念。
由于人活动的局限性,生命时间的局限性,人的缘份的局限性,使其一生就那么几个好朋友;一生就那么一位为你生儿肓女组织家庭和你同甘共苦倍伴你一生影响你一生,决定你一生的终身伴侣。
缘份可遇不可求,但他又与一个人的习惯、爱好、兴趣、冒险精神、性格、相貌、择偶标准等息息相关。
朋友不是天生的,交朋友是自然的,但是在交什么样的朋友,喜欢什么样的朋友,需要什么样的朋友的前题下,才会交朋友,成为朋友。
也就是说你的内心深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交朋友择偶的标准,在不停的与时间、环境、人、社会相互运动的过程中,遇到了你所需求的人和物,这就是缘份。
所以,由于人生的局限性,每个人要想更好的活着,就一定要学会和懂得珍惜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物、事。
永远不要瞧不起那些现在看起来很俗的人,若干年以后,他们或许就是最不俗的人。
信 仰
信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关系,信仰有无数种,但无论那种信仰,它都应具有与他人分享、交往和内心向往的元素,是敢于担当、公开和规范自己的信仰。
中国人对佛、道、儒都信,对天、地、君、亲、师都拜,并对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特别崇拜。
如中国农村各地有土地神,有些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崇拜的对象。
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而且报应可以追溯到人的前世,延续到人的来世,无形中这种信仰也就淡化了社会的不公,也缓解了贫富的对立,调和了官民之间的冲突,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和延续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仁、孝、礼”(仁爱、孝道、礼义),进而升华为中国人的信仰:“爱”、“和”、“真”(仁爱、和谐、真诚)。
是在传统功利文化实用中寻找自己的信仰,是上承原始宗教,下受儒、道、佛三教的滋育,遵循的是“天人合一”,“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万善孝为先”,“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中寻找信仰的核心观念。
而基督信仰所推崇的是契约精神与博爱精神,既是基督文明的亮点,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之一。
信仰其实就是人对精神的寄托,信仰是一种精神,要想提高“精神体”轨道,唯有提高信仰。
信仰的本质是爱、是救赎、是和谐!
信仰是我们支撑、忍受、医治日常的悲伤、孤独、挫折、打击、失败的良药。
信仰是人类能够生存的精神支柱,获利则是人类能够生存的物质支柱。物质崇拜不是精神信仰,也代替不了精神信仰。
而且物质财富是可以瓜分的,促使人们产生对物质强烈地占有欲望,结果会引起内部冲突,轻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重则是家庭、民族、国家的分裂。
信仰属于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只能拥有而不能被瓜分和独自占有,一旦形成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结果会引起家庭、群体、民族、国家的内部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形成越发强大的合力而走向强大、稳定、和谐。
富人热衷信仰上帝,因为他们迫切需要行善,以达到心安理得的享受。
穷人寻求信仰上帝,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希望,以此逃避现实的折磨而忍耐。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人,都要给自己的精神找到一个支柱,它不要你付出金钱,也不要你付出努力,只要你的精神体中有一个“信”的东西,它是最廉价的,但也是最有用的,最有效的。
因为,有了“信”的东西你就拥有了活着的乐趣。
但真正的信仰是坚守在心灵深处的,嘴上的和外表的形式都不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是灵魂的指路明灯!
信仰是情感的招唤师!
信仰是个体实际行动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