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真懂,就不要爱惜这身官袍,学我们的样子,背依土墙,席地而坐。这样才能一展胸怀,呼吸地气,抵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邵如林被老人说得面红耳赤,更为老人的不凡见解而折服,立即出溜到地上,像二老那样晒起太阴。
身边的老人眯起双目,望着远处,轻声吟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里的两句。邵如林不解老人吟此诗的用意,扭头看他。
老人淡淡地说:“这样安静晒太阴的日子快结束了。”
邵如林问:“为什么?”
“因为大清国的安静日子结束了。”
这话说的太大胆,邵如林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幸好街上已经空无一人。
邵如林既担心又忍不住好奇,小声问:“此话怎讲。”
“鸦片不禁,民乱,鸦片一禁,国乱。”
“林大人禁烟已见成效,举国上下赞同,怎么说国乱呢?”
“太后天天在抽大烟,这叫有成效?为了禁烟,关了国门,这也叫成效?”
“啊,老人家,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可不要乱讲。”
“大逆不道?如果有道,鸦片是怎么横行的,如果有道,鸦片是怎么进后宫的?”
“这个……”
邵如林顿时哑口无言。
“林则徐林大人南下禁烟,成功是罪,不成功也是罪,他左右是躲不过这一劫的。”
“那该如何是好?老人家可有万全之策?”
“别说万全之策,如果大人有一策可全,也不会孤魂野鬼般在夜里独行吧。”
邵如林一个激灵,问:“你们二位到底是人是鬼?”
“哈哈,大人你看大清朝,朝野之间,谁是人谁是鬼?”
邵如林蓦然觉得,这二老对时局洞若观火,谈吐不凡,定是世外高人,有心请教,道:“老人家,在下有一事颇难了断。想请指教一二。”
“大人说来听听。”
“因对林大人禁烟不满,英人在暗中调兵,似有宣战之意。请问,这仗能打起来吗?战与不战,对大清国有什么利弊,对林大人有什么利弊?”
“战与不战不在大清国,在英人,人家打上门来,打得过打不过总要打一下,大清自从入关以来,征战讨伐,几时不战而降过。道光帝是不敢担千古骂名的。至于对大清国的利弊,不迎战,只有求和一条路,战败也是求和,半斤对八两,苟延残喘罢了。说到林大人,他只是一枚棋子而已,禁烟的功德,已经足以流芳百世,战争的胜败与他无关,也无损其英名。”
老人分析透彻,一针见血,让邵如林顿开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