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便是彦氏之女翩翩;兰芝为太医正谢家之女阿芝;鹤城方家三房长女,人称方五的方何清原乃周将军之女周何清,而三娘,你便是我们寻了十年的殷家后人殷念真。”见到三娘吃惊的样子,暖玉笑了笑,却有些悲凉的模样。
“那时候你与柳家女儿柳烟一样,方才五岁。随着爹娘四处游历,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陆叔牵着你候在一旁,殷姨拿着周将军留下来的线索思考了好几日才寻到另一个出口,将我们从暗道中放了出来。殷姨原来是要带我们离开京城,我不甘心放下爹娘的仇就此离去,她没了法子暂且带我们来倚翠楼多留了几日。她每日神秘兮兮地看着从各地送来的卷宗,似乎是发现了什么,末了才同意留了我在京城,并答应了我若是我们五人长大后依旧不忘仇恨,便可持了殷家令牌调令出来殷家军,找回彦太子之子复国。太子之子那日原被我贪玩带回了府中,没曾想竟因此逃过一劫。爹与殷伯伯商议后,不知将他送往了哪里,却也是如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想来那时候殷姨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殷家军首先认人,若是没有了殷家掌权人最后才认令牌。殷姨若去了,再无人可以证实你的身份。你肩上虽有刺青,却也无法扯了衣裳证明,谁曾想你竟与殷姨如此相似;”
“殷姨将令牌分了四半交由我们四人手上,但想要得知了太子之子下落,还得五人一同找了崔夫人。殷姨交代完一切便与陆叔带着你和其他三人匆匆上路了。假扮成求医问药之人,先送了‘重病’的兰芝回医谷;后到了鹤城将何清托付给了方家,之后又不知所踪。一个月以后被倚翠楼的人发现夫妇俩死在了南商地界上头,而你及小柳烟彻底没了消息;”
“咱们的人几乎将南商翻遍了,也没找着你们,哪知你们竟是在鹤城?怕是那会殷姨陆叔就已遭遇了不测。匆匆离京也许是不想殷家隐藏起来的力量;”
“殷妹妹,若非不得已,殷姨绝不会丢下你。即便只有短短几日的相处,殷姨也是我所见过最传奇的女人。崔夫人说过,殷姨打小习武,十五岁及笄之时接管了全天下的倚翠楼,十七岁那年便一人一马浪迹天涯去了端的是潇洒自在;一去十一年,在家国有难之际却义无反顾带着你又回了京城。她早已是被遗忘了的人,为了国为了她的使命尚且能够如此,又怎么会平白丢弃了你?”
三娘愣了片刻,似乎自言自语地问到:“所以三娘的爹娘不是不要了三娘?三娘的爹娘是不在人世了才会这么多年不曾寻过三娘?”
暖玉瞧了瞧她,没有回答。她该如何回答?刚刚得知爹娘的消息便是死讯,身上甚至还背着血海深仇,这如何能接受得了?
暖玉握过三娘的手,抚了抚:“殷妹妹,想哭便哭吧!哭完咱们就站起来,擦了泪好好走下去,叫他们全擦了眼瞧着,咱们女子也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三娘朝着她咧开一个难看的笑容,并没有回话。暖玉也不在意,招了良意过来:“你带殷妹妹去休息休息,好好缓缓神,这也是难为她了,”又转了头瞧了瞧三娘,嘱咐道:“殷妹妹,彦姐姐尚且还有一些事情想要请教你二位哥哥,你且去休息一番。你记好了,在这个门里头,你姓殷;出了这个门,你便还是马三娘。”
三娘点点头,跟着良意走了。
回了房,良意将她按到床爆说:“三娘你昨夜也没睡好,索性便趁了这个时间好好睡一觉。等醒来,一切都会好了。”
三娘听话的躺下了,却唤了一声良意:“姐姐又是为何到了暖玉姐姐身笨”
良意搬了凳子坐到旁爆也笑得有些凄凉:“那可是天启一年初的事情了……”
良意那程子才八岁,流落到京城被暖玉所救。她的爹和小妹妹便死在天正三十年那场鼠疫当中。
她原本有一个颇为幸福的家庭。她带着妹妹成日里便在村头玩耍,滚得满身泥了候爹下地回来牵着她们回家。娘急匆匆的端着饭菜上桌,看见良意又是一身泥,拿起鸡毛毯子就要打:“你瞧瞧你,都已经快七岁了不学着怎么样烧火女红,反倒整天在外头滚得和个泥猴子似的,你这样看以后谁敢来家里头提亲!”
良意躲在爹身后吐了吐舌头,嘴还硬着:“那敢情好,正好留在家里陪爹娘一辈子!”
娘扯出她又要骂,爹打了圆场:“咱们妞妞还小着呢,便叫她再玩两年也驶的。”
娘嘟囔着“就你会说话,就你是好人”,鸡毛毯子落到身上时还是放轻了力道,轻轻柔柔的只替她打干净了灰尘。
良意从来没想过日子还能有其他变数。她一直以为,隔两年她跟着娘学会了烧火纳鞋底之后,等媒婆上门说了亲她出了门,与夫君的小日子也能和爹娘似的红红火火。夫君下地,她候在家里洗洗涮涮,粗茶淡饭过得平稳安宁。
但那个秋天,一切都不一样了。地里的作物被老鼠啃坏了大半,几乎颗粒无收。家里头的饭越来越稀,菜越来越少,到后来他们只能喝着成碗的水数一数里头究竟有几粒米。
小妹妹吃不饱在家里头哇哇大哭;爹坐在桌前苦着脸一言不发;娘也是愁眉苦脸在灶台前转来转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抱着小妹妹一边拍着背一边安慰着自己肚子里头也在打鼓。小妹妹哭得睡着了,家里头又一片安静。爹却拍了桌子,站起身来出了门。
没人知道爹究竟去了哪里,总之回来的时候提回来一小块肉。关了门叫娘煮了,四个人围着香喷喷的一浅碟子肉口水直流。爹夹了一筷子,薄薄一片却香得爹几乎咬了舌头;妹妹也紧跟着夹了一片,迫不及待丢进嘴里烫了舌头哇哇叫却一副喜悦的表情;娘也替她夹了一筷子,自己却舍不得吃又夹了些到爹和妹妹的碗里,浅浅一碟眼瞧着就没了。爹心疼娘,扒拉了一半到娘碗里;娘心疼爹,又扒拉回爹碗里。来来回回,良意与妹妹在旁边看得吃吃地笑。
良意也没吃,捂着碗说是要留到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吃。娘闻言也笑了,骂道:“你个小机灵鬼!”母女两个却相视一笑,不言而喻。晚上的时候,娘难得下了面条,四个人都是满满一碗。面粉是娘藏起来的,说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动的。趁着今儿有肉,考虑了良久,掺了些玉米粉到里头,做了面条。爹和妹妹的碗上头盖了两片肉,良意和娘说她们在灶前偷偷吃过了,爹一瞧确比中午的时候留得少了些,安心吃了。
良意与娘洗碗的时候,偷偷藏好了剩余的几片肉,打算留到妹妹再哭时拿出来哄她,两个人倒是一点没吃。
后来想想,那碗面条便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了。第二日清早,爹与妹妹便发起了高烧,咳嗽不止直到咳出了血娘才惊觉不是普通的发热,要良意赶紧去请了郎中。郎中来了,瞧了瞧摇说是感染了鼠疫治不好了。所幸娘与良意倒是还没有染上。
爹和妹妹被闻讯赶来的村民送到了村子里头的破庙中,所有患上鼠疫的人都被关在了那里,说是防止感染更多村民。娘拦不住,眼睁睁看着爹和妹妹被抬走。娘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疯了似的跑到灶前砸了装肉的碗,抱着良意哭得半个村子的女人都跟着落了泪,他们也有亲人被关进了破庙。
进了破庙那就是等死,没有人敢进去送饭也不许人进去。娘想送,老远就被围在破庙外看守的村民拦住了。好话说尽了也不管用,抹着泪又回来了。娘这几回煮的都是面条,没有掺一点玉米粉。白花花的面条好看极了,上头还卧了一个鸡蛋。娘说,不能叫爹和妹妹做一个饿死鬼。
面条最后被捂烂了,一筷子下去夹不起来。娘端到她面前,叫她不要再喝稀粥,吃面。娘吃着吃着,却哭了,良意也跟着哭了。
没有人知道爹和妹妹是什么时候死的。到里头再也传不出来回应声,村长直接要人一把火烧了整间破庙。已经深秋了,大火烧了整整两日,烧得干干净净什么都不剩。
良意家里也断了粮。面粉在那几日已经用完,能卖的已经全卖了,粮食已经涨到天价还施不应求,最后娘将下蛋的老母鸡也卖了。第二场雪来的时候,娘将自己卖了。
那日,娘收拾得干干净净进了城,家来的时候带回来十金。替良意在衣服里头缝了好几个小口袋,将十金零零散散放到了里面。嘱咐良意要一路朝着京城而去只有去了京城才能活下去,嘱咐良意小心衣服里头的钱别叫偷子摸了去,嘱咐良意一定要走官道。嘱咐完,狠心挥开良意的手,头也不回走了。
良意等了几日,知道娘是不会回来了。有村民说,在城里看见了娘,良意去瞧了一眼。娘抹着厚厚的胭脂,嘴化得跟流了血似的,倚在二楼的栏杆上,朝着楼下的男人挥着手绢。良意又多看了几眼,转头走了,一个人孤零零朝着京城而去。她记着娘的嘱咐。
城门关了,良意出不去。等到城门再开,她一路走到京城时,肖华已经成为帝,国号天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