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十三国远征军攻势再起,石廊镇便成为他们切入南境中部地区的主要枢纽站。
十三国远征军以石廊镇作为桥头堡,开始进军南境中部地区,自然而然就会在此地花费大量的精力与人力。
原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石廊镇,如今对十三国同盟而言,则是展开攻势的着力点。
各国将士源源不断输入石廊镇,而后向南境的中部地区出发。
综上所述,雷门道主战线的情势,变得异常激烈,中原势力与十三国远征军,开始了全面战争,各路战线每天都打得天昏地暗。
很明显,十三国远征军的休整期结束了,双方之间不温不火的试探阶段结束了。
如今双方人马不再是小打小闹,敌我两军的将士,都进入全力拼刺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阶段。
雷门道战线,蛮夷外寇与中原势力的交锋,现在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现在敌我双方一天的伤亡人数,要比过去一个月伤亡人数的总和还多。
由???????????????此可见,两军间的攻防战有多激烈。
十三国远征军为何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向南境的中部地区发起进攻?
飞龙崖战区的失守,说不定是导火索。
当然,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不能片面的去理解。
首先,时隔一个多月之后,驻守在雷门道的蛮夷大军,已经熟悉了周边环境。
十三国远征军侵袭中原南境,可谓人生地不熟,他们要想进攻南境的中部地区,就必须先摸清楚南境中部地区的环境。
因此,一个多月来,十三国远征军以雷门道为界稳打稳扎,慢慢地试探,慢慢地摸索,等弄清楚中原势力的防线要点,再着力撕开他们的防线。
在雷门道战线,与武林盟主力军来来回回打了一个多月的十三国将士,已经适应了这边的地理环境。
现在让他们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时间过去一个多月后,除了寅国远征军出了些状况,各国远征军都按部就班,巩固好自己占领的地区。
简而言之就是,各国都在南境边缘区打通了‘奇经八脉’,建立好顺畅的补给线,驻扎在南境边缘区的各国部队,都能稳定的向雷门道投送兵力和运输物资补给。
各国都不用担心后勤队在南境边缘区遭到伏击,可安安稳稳的向前线输送人力和物力。
只要后勤补给有保障,驻守在雷门道的十三国远征军,即可继续向南境中部地区推进。
此前十三国远征军在雷门道按兵不动,皆因南境边缘区,仍有很多反抗势力,各国远征军都必须把重心放在南境的边缘区。
好比寅国远征军,寅国的主力军全都在飞龙崖战区,而非在雷门道战线。
只有等剿灭了盘踞在飞龙崖上的中原势力,使其大后方的补给线没有后顾之忧,寅国的主力军才能奔赴雷门道,从而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
当下南境边缘区,除了飞龙崖战区外,各国占领的地盘都稳定下来,因此各国远征军都将战略重心,由南境的边缘区转移至中部地区。
各国远征军抽出一支精锐师团,赶赴飞龙崖战区助战,其余的兵力,基本上都调往雷门道战线,为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做准备。
最后,中原势力夺回飞龙崖战区后,衍生出来的种种迹象,让各国领袖都觉得,现在正是进攻南境中部地区的好时机。
周兴云等人夺回飞龙崖战区,虽然打乱了十三国同盟的原定计划,但也因此衍生出很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迹象。
第一个迹象就是,南境边缘区的中原势力,得知飞龙崖战区旗开得胜后,几乎都一股脑的涌向飞龙崖战区。
各国远征军对此可谓乐见其成。
用他们的心底话说,你们走了,地盘就归我了。他们再不用担心运输补给时,突然蹦出一群中原武者来杀人劫货。
更何况,南境边缘区的中原势力,全跑去飞龙崖战区集结,对十三国远征军而言,真是一大利好。
十三国组建的联合二军,正好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南境边缘区的中原人马,都奔赴飞龙崖战???????????????区之后,各国远征军即可放心把部队派去雷门道战线,和中原势力的主力军开战。
周兴云等人夺回飞龙崖战区,衍生出的第二个迹象则是,原本急于夺回雷门道的中原势力,现在可以慢慢来,不用操之过急了。
现在着急的反而是十三国同盟,因为他们收到消息,中原皇室已在武魏城,集结了七十万大军,一旦粮草准备就绪,他们便会赶赴诗昆山参战。
等到那个时候,诗昆山战线必然固若金汤,十三国远征军再想击破中原势力的防线,进军南境的中部地区,无疑举步维艰。
第2989章 急转直下(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