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参见皇兄!恕弟寒甲缠身,不行跪拜大礼!”
只见那人双手作揖,见了皇帝并没有下跪,说话间、声音嘹亮,好不威严。
“哈哈哈…不须多礼,叫你匆匆回来,可不要怨朕啊!”
“臣弟不敢!”
众学士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吴王!皇上的亲兄弟、刚刚从冀州回到应天,吴王府还没去,就径直上了盘龙殿,多半是皇帝亲命、如此说来,这沙盘也应该是吴王带来的吧。
吴王善兵、帝亲封太尉,领镇国大元帅印、长守冀州,常年不在应天、此番突然回朝,想必是皇帝又再搞什么名堂,大家都说不好。
“你们听好了、这第二道题,朕命吴王来与你们讲解,孰是孰非,此题皆由吴王说了算,朕不再过问,吴王说你们谁答得好,朕就赏谁。”
……
吴王是武人出身,往日就不喜欢这些文人,觉得领兵打仗从来都不是靠嘴上说说,前几日收到皇帝密令,说要替朝廷在这帮文人中选得将才,本不打算前来、无奈君命难违,东北面情况复杂、仍不得不暂放下手中杂事,连夜赶回这应天城,心里难免不太舒服,说起话来语气自然就没那么好。
“你们这帮酸人都给本王过来,此乃我大宋青州冀州的地界沙盘…”
学士们往日只知道诗词歌赋、辩理论道,今日欲看沙盘,个个都神情尴尬、平日里都手无缚鸡之力,这会叫他们沙场点兵,真是贻笑大方。就连最基本的城防布线、好些人都没弄太明白。
“给本王看好咯,这冀州以北是魏国的凉城,凉城左右各有山阳和淮阴二城,此三城共有魏军驻军五万,与本王领之宋兵三万相持数年。青州冀州长年战乱、民少田薄,各道各郡能供粮草有限,不是皇兄不给本王曾兵、只是三万兵守青冀二州,已经是满负。所以我宋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
“是啊、是啊,情况就这样一直僵持持着…”
“好在北边的魏国并无南下之意,若不然这冀州青州恐也难保啊…”
“正是如此,魏国朝内动荡,此时正是我大宋天赐良机,皇上应该派兵北上、收复我大宋长江以北区域,匡我国威…”
“就是就是…”
朝堂是众学士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不停的发表见解。
“现在本王问你们、朝廷若是想趁此时发兵,你们这些个酸人们能有什么好名堂啊?”
此时所有学士们又开始变得鸦雀无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敢上前说什么。
“哼!本王就知道、皇上让本王大老远从冀州回来,为你们这班酸文人…”
“王爷请息怒!且不知王爷从冀州赶回应天所用时间是多久啊?”
吴王正要发飙、突然听见文起说话,朝堂上无不佩服这个年轻人,不是才识、全因胆量。吴王听见发问,先是愣了愣,虽然不快!但还算强忍心中洪荒、如是答到
“本王从冀州赶到应天、三日便到。”
“哦?依草民见,冀州与应天不过三百里,王爷贵为大元帅,座下骏骑虽不能日行千里、三百里路却赶了三天,为何王爷还说是匆匆赶来…”
“你!大胆酸奴才,你竟敢藐视本王?”
“哈哈哈…吴王先别动气,有意思,朕准你继续说下去…”
“皇兄他!…哼!”
“回皇上,草民知吴王当然不会懈职慢行,江南富足、物产丰富,江扬二州熟、则天下便足吃。既然东北面青冀二州缺粮少兵,草民想为何不从江南北调,以解燃眉之急。可是刚刚听吴王说这三百里便走了三日!想必这冀州之路、并不好走,所以朝廷没有从江南调粮北上、也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嗯!好、好!井井有条,你继续说下去…”
“应天和青冀两州中间有黄河阻断,又因乃黄河末流、周围支流遍地,忽深忽浅,不但行人车马难行,便连帆船也常常被搁浅、所以朝廷才未能北上调粮,不知草民说的对与不对!”
“这些本王账下九品都卫郞都知道,你在此逞什么高见?”
第十八章初见吴王、献计凿河(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