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的游医郎中聚到京城,首先要接受的便是太医院对他们医术的考核,紧接着是对通过者一对一的面谈。有关医理的笔试过后,应试者十之去九。败归的郎中们直嚷着题目刁钻古怪,却没有意识到这洋洋洒洒一张试卷之中,唯有一道题真正计分——
“一中年男子乌头毒发后,几个时辰内尚有法可医?”
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旦乌头毒发,其人必亡。”
其实这道题本没有正确答案,通过笔试的九人写上的答案五花八门——
“一个时辰与三个时辰之间。”
“约莫三刻钟时间。”
“午时之前。”
“待。”
于是这个只答了一个“待”字的郎中此刻正坐在皇宫偏殿的小室内,负责对她进一步面谈考核的是太医院御医杨珉之杨大人。
当杨珉之抖落肩上的薄雪,步入门槛,瞧见端坐在屋中的女人时,他怔了一怔,袖袍下的拳头登时攥得指节发白,终究强忍住了心头的波澜起伏——没有变,这个女人的样貌。二十三年过去了,这个女人还是当初离开他时的样子。
“你们都下去。”一脸平静地打发走两名侍茶童子之后,杨珉之掀袍坐在女人的对座,一贯温文尔雅的嗓音口吐讥讽之辞:
“一人在外怕是不易?竟为了区区钱财委身于此?”
女人姿色秀丽,布衣淡妆,以箸为钗,挽起一头青丝,像是普通人家中刚娶进门,老实能干的新妇,正是花信年华。只是她的双颊不似寻常姑娘泛起青春而美好的潮红,而是和手背的皮肤一样,带着健康的淡黄肉色。听见杨珉之的问话,女人微微眯着的双眼霎时间睁大,似乎要将他看穿般死死地盯着男子的面庞,。
“怎么?不认得我了?也是,当初不过六岁的孩子,你却舍得将他撇下??”
“你??是??”
“在下姓杨,名珉之,小字杜仲。”男子的眼中透出隐隐怒色,却云淡风轻地一笑,“娘是不记得孩儿了吗?”
“杜仲??”女人眼中隐现泪光,她偏过头去,耳边似又响起那中气十足的男声:
“杜仲,益精气,坚筋骨,强志补中。杜仲木之皮韧,吾儿必然生得一副好皮囊,性情坚韧;而其中有丝连属不断,吾家必然千丝万缕,再不分散。御瑟,你以为如何?”
??
“杜仲?”榻上的女子嘴唇苍白,显然是力竭所致,但她挑眉间便有睥睨众生的气势,“你莫欺我不常用药,起的甚么破名字?杜仲这玩意儿不是用来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的吗?我不同意!”
“可??这是爹的意思??”
“你杨家有杨家的意思,我就不能有自己的意思?这可是我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姓都姓‘杨’了,名字,我想好了,就叫‘珉之’,否则??”
“御瑟,莫急莫急!气急伤身??也罢,孩儿的名字容后再议,你先好好歇息调养才是??”
到最后,孩子以‘珉之’为名,‘杜仲’为小字,虽算得上两全之策,可仍是惹得两头不快,累得江湖上声名鹊起的杨门传人杨云廷夹在媳妇和老父之间,两处落埋怨。
她是那样的要强。一个抛弃在山林中的女娃,被隐匿江湖的巫医老怪收养长大,师父他老人家不仅传授了她一身亦正亦邪的医术与武功,更纵容了她一副好强戒备的个性。她初初行走江湖时,左口袋是一抔迷散药粉,右口袋是一把飞镖利石。她心气高,受不得半点委屈,也看不得人受半点委屈。她戒心重,从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也理解不了所谓生死与共的交情。直到她遇到了同样优秀的他。
他出自杨门名医世家,五岁识百草,十岁开药方,十三岁在杨家医馆坐诊,未及加冠,便在江湖中得了个“小医圣”的称号。他总是一袭白衣,待人谦和有礼,行医谨慎细致,遇见贫苦人家求医,往往免费看诊赠药,无怪乎世人皆赞他的美名。那一日,她上门踢馆,嚷嚷着要与杨门医术一决高下。
她说,三百里外的吴庄闹了瘟疫,就比谁救回的人多。若他赢了,她便以巫医老怪的密札相赠;若她赢了,便要杨家世世代代为巫医后人差遣。
第十三章 郁郁累累(中)(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