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帝国便是帕提亚帝国,又名阿萨息斯王朝,乃是雄踞西亚的强国。与东土大汉、欧洲罗马、印度贵霜并列为世界四大帝国。
陆一大为感慨,这些波斯乐坊的舞姬,衣着服饰与歌舞风格着实也够开放的。
“这个安息歌舞团自称‘波斯乐坊’,在雒阳倒也是颇有名声。”董白注意力回到他脸上,以为她喜欢这些媚骨天成的番女,不禁微嗔道:“陆郎难道对这些长相奇特的妖冶女子也有兴趣么?”
“长相奇特?”陆一哑然失笑,心里明白古代中夏的审美观与现代大有不同、这些帕提亚舞女若放在现代,那是典型的伊朗美人;可是以如今中土的审美观来看着实丑陋不堪,董白用一句“长相奇特”来形容,着实说的很委婉了。
“董姬主误会了。这些番女胡姬的歌舞风格与中土委实大相径庭,所以陆某感到耳目一新罢了。”陆一笑着解释道:“不过这安息国与我大汉相隔万里,途中千辛万阻,这些歌女舞姬跨越山海而来,倒也真是难为她们。”
“陆郎真是孤陋寡闻。”董白听得格格笑道:“大约八十年前,也就是汉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护班超令其徒弟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海而返国。虽然没亲至大秦国,却让我大汉与安息等国建立商道。这些舞团若沿着丝路而来,也不过三四年的路程而已。”
陆一闻言肃然起敬,毕竟这个名字在古代颇为传奇。
甘英,字崇兰。曾于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即欧洲的罗马帝国。但他路至帕提亚帝国的波斯湾,准备渡海到罗马时,当地的安息船人大肆渲染海上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甘英闻言,于是止步回国。
不过此事很可能是帕提亚帝国的阴谋诡计。毕竟安息乃是汉朝与罗马商路的中转点,他们将汉朝的丝织品卖到罗马交易,从中获取垄断的暴利。倘若汉朝直接开通与罗马的商路,无疑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帕提亚人并没有向甘英提供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使得甘英无功而返。
而安息船人所说的“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的典故,很可能即是希腊神话中以歌声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
在陆一这个时空,仙魔鬼怪、三界六道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事情。故而塞壬女妖一事,恐怕也非无稽之谈。至于当年甘英为什么无功而返,目前也就无从而知了。
毕竟这个世界,可不仅仅只有中土洪荒圣人金仙与西方极乐释佛菩萨高高在上。
在更遥远的真正西方,尚有基督天主之界、希腊主神圣山以及波斯大光明界。所以甘英恐怕当时是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困难,才致使无功而返。
陆一双目一亮,微微笑道:“所以这些安息歌舞团是顺着当年甘英出使大秦的商路而行至中土的么?”
“你的脑袋总算还不至于笨到没救~”董白铅华弗御的玉颜上露出丝丝妩媚,勾魂慑魄,“除此之外,那甘英虽然没有成功到达大秦国,但大秦国派遣的使者却在几十年后,突破重重障碍来到汉土。”
“你说什么?”陆一眼光落在董白脸上,瞠目结舌道:“你是说罗马……哦大秦,使者来过中土?”
董白蹙了蹙眉,也不知道陆一为何如此吃惊,不过这个乡巴佬也不是第一次如此大惊小怪了。董白闷哼一声,不以为然道:“汉桓帝延熹九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大秦国使团便到达雒阳。听闻他们身上都挂着一个大铁十字架,称呼我们中夏神国为‘赛里斯’。”
“哦?那他们之后的行踪呢?是回去了么?”陆一神情一动,颇为好奇。
“他们使团之中,尚且有一半人留在雒阳。”董白摇头道:“不过二十年而已,他们之中应该还有很多人活在世上。在城北有他们自己建立的居所,我们称之为‘大秦寺’。不过与白马寺不同,那里一向人烟罕至,谁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
陆一大喜,暗忖找个时间一定要偷偷去“大秦寺”探寻一番。大秦寺便是基督教堂,这群罗马修道士初至中土,竟然没有表现出一丝想要传教的做法,与释教佛门的做法大相庭径,实在匪夷所思。
“与这些安息舞团同时到达中土的,还有他们安息国的王子安世高,被称为‘阿毗昙神僧’,如今住在雒阳的安息沙门寺。安息沙门寺与月氏贵霜寺、天竺白马寺、康居婆娑寺并列中土四大传入佛宗。”董白压低声音道:“而安世高此人精通七曜五行,为中土带来小乘佛教,乃中夏五大佛僧之一。其自身修为恐怕已经接近地仙之境,再加上拥有的无数后天至宝,远非世俗所能抗衡。我祖父说,这老和尚的修为深不可测,远比当年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要强大可怕的多。”【1】
陆一听得眉头大皱,不禁陷入沉思之中。几年前的大贤良师张角集天地之力,差点颠覆中土。若是这“阿毗昙神僧”安世高修为还远在张角之上,那么他的实力恐怕跟南华老仙不相伯仲了。
看来这“安息沙门寺”也是非去一趟不可了。只是中原诸侯内战在即,雒阳不日将化为一片焦土废墟。大秦寺与安息寺等诸多教派难道看不清楚这一点,他们东渡中土的时间与接下来的诸侯内乱不过相差二十年,这其中是否又有什么联系呢?
就在陆一苦思凝想的同时。几位酥-胸浮凸的安息美姬从歌舞团中凌空而起,露出不盈一握的***以及曼妙的身姿,让人惊叹叫绝。
注【1】:安世高,名清,字世高,是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小乘佛经的首译者。他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最终形成中国佛教。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到达洛阳。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据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所译经典共35种,4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