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战歌永远跟党走(一)
2016年的6月我去西藏旅游,历时20天,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曾经试图体验红军长征的那种艰难的感觉。在西藏扎贡地区和南伊沟地区,远处是海拨七千多米云雾缭绕的雪山,下面有数不清的冰川,川流不息奔腾的河流,山脚下,长满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绿色植被,草地上开满了格桑花和各种不知名的小花,高耸入云的各种古柏云杉矗立在山坡上,有一棵千年以上的云杉王,看上去能有100多米高,它的直径20人手拉手才能环抱!看到它总让人浮想联翩,抬头敬仰它真是让人震撼!我总觉得它象征着一种精神,什么精神?我想应该是坚韧不拔极极向上的精神,当年红军的那种无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再向雪山的进发中,海拔越来越高,到达近6000余米的高山时,空气越来越稀薄,我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给自己鼓劲儿,后来呼吸越来越困难,步履蹒跚,就只能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声的哼唱了。这个时候不知何因?总能让我想到那颗高耸入云的古杉树……。
在游览西藏神湖海拔近5000米的那木措湖时,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看到远处高高的雪山映照在霞光下,山下绿草如茵,羊群和牦牛在草地上吃着青草,小牦牛在妈妈的身旁蹦跳着,叫不上名的鸟儿在湖面上飞翔,如画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充满了诗情画意!………。在那个地方拍出的照片会有多美呀!可是朋友战友们,我们距离湖面仅四五百米,要想走过去都很困难,就是艰难的走过去了,你要考虑到还能不能走回来,我们的高原反应实在太强烈了!你看那些反应强烈的游客,举步一喘气!脸色发青,嘴唇发紫。我在前几个章节中曾经写过,如果一个连队50名战士,不用负重武器装备,连长命令全力冲锋,跑不了3OO米,就会有很多人倒下,甚至有些人会永远也起不来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名当地的武警军官跟我讲的。到这里入伍的战士都要经过三个月的艰苦生存训练,前一个月什么也不干,就是吃饭睡觉,适应高原生活,而后逐渐适应训练。大家想想,在这种高海拔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当年我们的红军战士呢?当时是什么条件呀?他们身负沉重的武器装备给养,身穿破衣烂衫,一把雪一把炒面,断粮时草根树皮甚至用皮带充饥,克服千难万险爬过了5000多米的雪山。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这一段悲壮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
1936年十月16日傍晚,8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时两年整,进行了举世闻名的25000里长征,红军艰难行程,纵横14个省区,翻越了20多座丛山峻岭,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两年的时间内,一共遭遇了400多场战斗,长驱两万5000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的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伟大的气吞山河的革命史诗!
漫漫的两万5000里长征路啊,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子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的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会葬身泥潭。我在西藏时,曾经在草地上拔了几颗野菜蒲公英的叶子品尝,那种苦涩、叶子梗硬的滋味儿实在让人无法忍受!高海拔缺少雨水的地区长出的野菜和内地都不一样。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着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七天的时间里,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人拖肩扛翻过了5000多米的大雪山。
西藏的诺尔盖草原矗立着一座红军的雕塑,这个雕塑传颂着一段儿红军悲壮的故事,红军通过草地后,发现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达,当时彭德怀将军安排老红军王平回去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看见几百名红军小战士背靠背的靠在一起睡觉,他生气的走过去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多名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饥寒交迫,体力透支,在睡梦中全部死去光荣牺牲了!………。王平将军曾经描述过当时悲壮的情景:“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也不飞,鸟儿也不叫,他含着眼泪把这些小战士一个个放平,躺倒,……”700多人呐朋友们!他们大多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呀!看到这一段儿时,我的双眼已经模糊了………。
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是对红军长征的最好最精辟的概括,读起来总是让人振奋和鼓舞,是啊!敌人的围剿算什么呢?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渺无人烟的黑草地,我们的红军战士啊,出发时可是30万人呢!到达根据地陕北只有不足3万人!但红军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对革命理想契而不舍的追求,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