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时分,王贵将相亲的人接回来了。一共来了三人,一位是市场老张,还有两位是来相亲的姐弟二人。进屋后,王玉兰麻利地给客人泡上了茶。王玉兰看着来的这位姑娘有些拘谨的样了,便上前抓着姑娘的手热情地说:“走,咱们到那屋里去暄。”
坐下后,王玉兰细细端详这姑娘,身材适中,双肩瘦削,一张黑里透红的脸上布满了雀斑,不均匀地分布在鼻梁两侧。一头茂密的黑发被扎成了一个马尾巴刷,唯有前面的流海被烫成了微卷的式样,才是人感觉到稍微有一点现代女性的特征。衣着打扮就是一个十足的山里人。拘谨的表情和羞怯的目光就像是一头受到惊吓的小鹿一般,是人顿生怜意。王玉兰问:“姐姐今年多大年龄了?叫什么名字?”
“我叫黄腊丛,今年二十五岁了。弟弟叫黄建国,今年二十三了。”
“家中有几口人?”
“家中现有四口人,父母和我们姐弟二人,还有一个姐姐早以出嫁了。”
“你们家在天祝县直滩乡,那个村?”
“六湾村。”
“牧区还是农业区?”
“我们那里属于半农半牧地区。”
“像你平时做什么活呢?”
“平时我和妈是放牧的,我弟弟长年在外做生意。我爹农闲的时间也在外面跑生意,农忙的时候就种地。”
王玉兰心中暗想:“这个姑娘是个老实人,说话一字一句,说话的语气和我哥有点像。”这时王玉兰母亲在门外喊:“饭熟了,端饭。”
吃过饭后,王玉兰被叫到了书房里和姑娘的弟弟见面。
“我看你衣着打扮像个‘公家人’,不知在那个单位上班?”王玉兰笑着说。
“你太高看我了,我哪像个‘公家人’呀!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牧民。不过我这两年在县城里一家中药材收购站上班,旺季里在站里收货,淡季里骑摩托上门收货。”
“家里养的牲畜多不多?”她问。
“我们属于半农半牧地区,牲畜养的不多,十来头牛,七八十只羊吧。种的地也不多,我们家也就十几亩吧。主要种植的是:黑豌豆、青稞、菜籽……”
“集体经济下放后,发展最快的就是你们牧区了,几年工夫,不但口粮问题解决掉了,经济上大翻身了。像我农业区,仅仅是解决了个温饱问题,经济上仍然十分的困难。”老张说。
“是的,我们在大集体的时候,最紧张的就是口粮,像纯牧区还好一些,全部靠国家供应。最差的就是我们半农半牧区,国家只供应半数口粮,半数靠自己解决。遇上好一些的年份还行,遇上差的年份就得饿肚子。”黄建国说。
暄了一会儿后,来的客人要回去,王玉兰说:“今天晚了你们能回去了吗?到你们那里没有直达的班车,最少可能要换乘两次车。”
第五十七章 相亲(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