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句丽近来动作频频,侵百济,占辽东,攻翼州道兵锋四十万直指辽西六郡。句丽王盖文更是擅戴十二珠冠冕自立为帝,对我天朝拒不纳贡气焰嚣张。臣请派兵攻打句丽。”宜和殿上兵部尚书苏定上前起奏。
“和该如此,句丽小国,弹丸蛮夷贫瘠之地竟敢如此放肆!”苏尚书所言极是。”所言极是,所言极是。”臣附议!臣附议!臣等附议!朝野赞同声一片。对于句丽大家都不会在意,没人会想到战败。对东南方敌人战胜都不会有多少军功的,因为太弱了。
白恪也是赞同的。句丽是外祖父明皇帝一生的遗憾。大烨明帝开运河、创科举、延丝路、定南疆。功勋赫赫,古今难寻。句丽未平是外祖父明皇帝的遗憾。征句丽而败虽说是楚国公杨甘任军中司马在战争中途突然携军粮起兵谋反以致功败垂成。但战败的事实却是无可争辩的。
九瀛大定,为此一隅。总是不让人舒服的。
广煜六年,五月十二,帝命卫国公李师敬为征东大都督、刘名震为征东大将军、薛仁为征东将军领兵二十万沿水陆两路发兵征讨。
次年春,句丽国灭。周设安东都护府,句丽纳入大周版图。
天高云阔,芳草萋萋,漫布的牛羊,错落的毡包无比彰显着部落的强盛。大帐里的可利可汗却并不高兴。今年的冬天来的格外的早,部族的牛羊都死了几批了,粮食也不是很够,看来只有南下去借点儿东西了。可自己的阏氏并不喜欢自己这样,自己是极喜欢这个阏氏的并不想让她生气。可利可汗有些为难的摸摸头。
“可汗这是怎么了,愁眉苦脸的,可有谁惹我的大汗生气了?”欣睿掀开帘子进来,将刚做好的奶茶放在机子上。
一把将欣睿搂在怀里,可利可汗却有点儿吞吞吐吐:“咱们的粮食不够了,今年的冬天又这么的冷……”
“不够咱们可以向南边借点儿嘛。”欣睿说。可利可汗惊喜的看向她。
“大汗你这是什么眼神儿?”欣睿嗔怪的瞪了一眼道:“咱们总不能让咱们的数万儿郎饿肚子吧。大周富庶,论起来皇帝还是我的外甥呢,给咱们些吃的怎么了?”
“好!好!好!”这番话令可利可汗哈哈大笑,看着欣睿满意极了。
欣睿勾勾嘴角:妹妹,这份礼物你可满意?你的儿子若成为大周亡国之君是不是很有趣?姐姐我很希望看到呢。
“报-----”一声急报穿透了众人的耳膜,打破了清晨宜和殿的平静。满身疲惫的信使快速悲切的报告着这个不利的消息,通过重重困难,跑死了十二匹马才连日到达。
突厥南下拥兵百万,直扣雁门关!朝野哗然。北方自古彪悍与中原交战互有胜负,秦大将军蒙恬至今仍可令北狄胡童止啼,英武如他不也监工万里长城来阻胡人南侵?
本朝亦是如此。如安西大都督正二品,安东大都督却是正三品就可以知道了。强势如父皇也有渭水之盟的无奈,差一点就在突厥的压力下迁都了。想要立功升爵没有和北方突厥他们真真正正做过一场是不行的。
广煜十年,秋。帝命苏元为元帅、薛仁为大将军率军出征。
荣常殿。
“洛依也是来向薛仁求情的?”白恪说话有些冲。也难怪白恪如此。昨日万寿节是皇帝白恪三十岁诞辰是个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却传来真伊大败的消息,大将军薛仁投降突厥。这无异于给了皇帝一巴掌,将喜庆气氛扇没了。这让身为皇帝的白恪如何能忍的了?
帝大怒,将薛仁一族打入天牢,于秋后问斩。太傅、吏部尚书秦文本进言纳谏,帝不纳,罚俸半年、禁闭一月。无人敢劝。
“三哥快喝些枸杞菊花茶败败火,要不目赤牙疼怪的了谁?”把茶放到一边,扭头拿食物逗着猫便不再理他。
白恪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火,冷静下来也知道自己的错误。
“洛依来了,这是今年新供的信阳毛尖快来尝尝。”白恪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自己妹妹难得进宫一次刚进来就受了自己的一通脾气。
“三哥的委屈也是整个大周的耻辱。强势如吕后不也做了呼和单于名义上的妻?可匈奴现在在哪里?早已被踏平不见身影,有谁会在意吕后以前如何呢?”洛依说道。
“朕也知道他们是咱们大周的矛和盾,可他们给朕这么大的没脸,朕难免气闷。白恪低声说。
“文本先生还被关着呢,三哥是想做汉武帝,让文本先生做太史公么?”
“没有!”白恪立刻否认。“传朕旨意,对文本赐万段、加双俸。”快去!白恪喊道。
“不,慢着。”皇帝叫住传旨太监:“朕亲自去向文本先生赔罪!”说完白恪快步走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自己的殿下逐渐有了雄主的胸怀。秦文本看着白恪很满意。
“折煞老臣了。”秦文本扶起道歉的皇帝欣慰的点点头。
“陛下,与突厥的战争还在继续切莫让将士寒心。大战还在继续,焉知薛仁不是诈降之策,是给我们寻找机会?昔张越便是如此,楚武帝弗信,夷张越九族,张越深恨之。为单于献计将武帝围杀于雁门。望陛下深虑之。”
”再者,薛仁乃为国公爱徒、永平侯之子,广平薛氏嫡长孙也要考虑到世家、朝臣们的意见。秦文本说道。”
广煜十二年,武威将军薛仁诈降突厥,帝将薛氏一门投入天牢欲秋后斩之。太傅、阳和公主谏之。禁薛氏一族于家中,待遇如前。
广煜十五年,武威将军薛仁带兵与征西大都督苏元里应外合,火烧连营,至此突厥再无一战之力。
白恪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物华天宝、万邦来朝。史称:广煜之治。
洛依圆满完成任务,在大周生活了四十二年,病逝。
大周高宗白恪是少有的英明之主,一生简朴谦逊,主张薄葬。两千年后阳陵地宫打开人们看到高宗身无长物,只有一把青玉骨笛陪伴身侧。和葬入皇家陵园的阳和公主的陪葬骨笛很像,专家怀疑是一对。
对于大周历史上最为得宠和贤德的公主对于她的情史人们充满好奇和遐想。有无数影视、文学作品是关于这位公主的。可见对她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