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避火尘珠 > 第十七章 俞元古城

第十七章 俞元古城(2/2)


    听到静穆说出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出于好奇我们也向静穆靠了过去,此时谭祥说到:“这个地方我查过资料,据《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载:楚将庄于公元前278年入滇称王。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滇王降汉,赐滇王印,公元前106年汉元封五年以其地置益州郡。设置俞元县,而这个俞元县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余元古城!,”

    谭祥说完我随后问道:“益州郡?当年的益州现在在哪?俞元古城具体是在哪个省市!谭老您查过没有?”

    谭祥不紧不慢的说到:“关于益州的俞元古城现在还是说法不一,史学家普遍都认为俞元古城是在今澄江县境内,《汉书·地理志》说:益州郡俞元县"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行千九百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温水又东东南,迳牂牁之毋单县……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名河水。

    史书上记载的池,就是指抚仙湖。古时候,抚仙湖也叫过大池,毋单是指华宁县,温水是指今南盘江。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俞元是在抚仙湖的北岸,抚仙湖是桥水的发源地,湖水流入南盘江。行千九百里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表示抚仙湖里的水汇入南盘江后,流向很远的地方去了。"县治龙池洲"的"洲"是指有水的地方或者是水里的一个小岛之类的地方。至于"周四十七里"的理解就较为困难一些。可以理解为县城周长四十七里,但那时的城市又没有这么大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该县管辖的地盘,四周都是四十七里远。不过,那时的里是以步为单位的。不过无论"池在南"或者"县治龙池洲",都说明俞元县城是在有水的地方。”

    澄江历史上有记载的城只有今天的旧城和凤麓镇两处。据清道光《澄江府志》载:"知府署旧在绣球山。明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建于金莲山。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04年知府温廉迁于半山。正德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17年知府童玺改建阳晡山麓……嘉靖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39年知府周朝复迁金莲山。隆庆五年也就是公元1570年知府徐可久改迁府治就是如今凤麓镇。"

    今澄江县的旧城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澄江府及河阳县治地,史书上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推测很可能是公元760年,南诏国在澄江设河阳郡开始的。

    滨子不耐烦的说道:“谭老您说了这么多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是不是一句话,俞元古城的地址有史可考就是了,那咱们就好找!!”

    随后谭祥哈哈笑了笑说道:“滨子,你太天真了,我随后查过,在设河阳郡以前的200多年时间里,俞元县突然间消失了,至于为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滨子有不解的问道:“那是什么意思,俞元古城现在找不到了?麻烦您老说话通俗点,我们毕竟不是搞史学研究的!”

    谭祥又是笑了笑说道:“哈哈,你别急。”

    第十七章 (完)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