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峰与一峰同为敬亭山山峰,高不足百丈,却是十分险峻。因离宣城不过数里,是以在峰顶望将下去,宣城城郭一览无余,可见蜿蜒在旁的宛溪与句溪,就连城东的凤凰桥和济川桥也尽收眼底。山道弯旋数转而上,两旁稀稀落落植有盘根梧桐,更往外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橘林和柚林,逢此气节,被秋风一吹,漫山枯红。万奔去年这个时候与李白登上北楼,李白曾留有一诗,可谓尽道眼中景况,诗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约莫半柱香后,两人到得山顶,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北楼。北楼立在正中,根基高筑,近似石台,虽周下里老树错落,却依旧遮挡不了北楼的孤影。万奔也不招呼萧城,径直往东首折梅亭而去,萧城乐得清静,紧紧跟在后面。转了一个弯,脚下山道地势陡升,眼前豁然开朗,两人却猛然看到一大群人围成一圈,似乎在观瞧什么。万奔知晓里面就是折梅亭,不禁一怔,心道:“怎的有这般多人,难道又有人在摆摊卖剑不成?”
万奔不明所以,赶忙加快脚步,方才走了丈余,忽的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兵刃相磕之声,音响短促密集,一息之间足有七八声,清晰入耳。萧城也听见动静,在后面“咦”了一声,而后三步并作两步,抢在万奔前面挤进人群。
好不容易捡条空隙钻到前面,定睛一瞧,萧城却大吃一惊。只见亭中两个年轻后辈,其中一人紧握双钩,一人横着把单刀,正合力在斗一名五十来岁的大汉。而那大汉头发半白,高额深目,手执一柄细窄长剑,不是李白又是谁?
那两个后生年纪相仿,约莫二十六七岁,长得倒也端正。此时两人联手,却处在下风,额头青筋爆出,还缀着点点冷汗,看上去有些气急败坏,想必是在动手之前完全没料到对方竟如此扎手。而李白眼睛半开半合,面色潮红,一剑快似一剑,有条不紊,浑无半点吃力模样,显然不是疲累所致,反而有种宿醉方醒之态。
万奔挤开一条空隙钻将出来,一看也是大吃一惊,待得瞧清李白稳占上风这才松了口气。他不敢大意,连忙将酒水放到地上,腾出双手以备随时应变。转眼看到亭边还有十来人,其中一人衣着华丽,虽不过四十岁上下却已是两鬓斑白,此时正背负双手一眨不眨盯着亭中打斗的三人。他努力做出镇静模样,但眼光凝重,脸色绷紧,心中只怕十分担忧。而他身后站着两个彪形大汉,伸手相互搀扶,后背微躬,远远望去倒像是受了伤。他们旁边还有一人,此人面貌清癯,五十余岁,盯着亭中一脸关切。
万奔识得他们,正是太子李亨与监察御史李云,那两个大汉想必是李亨带来的随从,只是不知为何,昨日还数十人,今日却只有两人。他们对面站着五六人,都作下人装束,想来多半是那两名后生的仆从。万奔当即拾起两坛酒水,对萧城道:“萧姑娘,你随我来!”萧城不知他要干什么,只得跟在后面。
万奔来到李亨面前,放下酒水轻声道:“殿下,发生了何事?”而萧城识得太子,一见李亨立即跪倒,拜道:“见过殿下!”她声音不甚高,李亨听见身体一震,连忙作个噤声手势,道:“我身份紧要,不可泄露,你们叫我李公子即可。你是谁?起来说话!”他见万奔赶来登时安心不少,面色稍有回转。
萧城起身抬头,李亨看清她模样不禁失口道:“萧城!你怎会来这里?姑姑呢?”说着环顾四周,面色又紧张起来。玉真公主待萧城如女,身边的宫女尽皆唤其“小主”,李亨自然识得她。只是她身份非同一般,常年不离玉真公主左右,此时突然现身陵阳峰,李亨立时以为玉真公主也来了此峰。
萧城连忙道:“回殿……回李公子,师尊仍在一峰,我是自作主张,一人偷偷……下山的!”李亨闻声出了口气,他望望万奔,又看看萧城,问道:“你怎会和万小兄弟在一起?难道你们早就熟识?”萧城白了万奔一眼,道:“我和他是今日在道上相遇,连姓名也是初闻不久,哪里算得熟识。”她语声清脆,说得飞快,任谁也听出她在极力撇清和万奔的关系。
万奔再次哭笑不得,心道:“这小妮子记仇得很,只是被戏耍一番而已,没想到一转眼便翻脸不认人,到底是小女子心胸,果然窄得厉害。不过性情实在,虽有些许刁蛮劲儿,可心肠不坏,倒是显得别致。”当着太子的面,他也不好解释,若是换作另时,少不了要继续捉弄她几句。
李亨瞧两人神情怪异,心中不禁半信半疑,只是李白尚在亭中以一敌二,也没功夫细问下去,这时又听万奔问道:“李公子,他们是什么人,怎的与我师叔斗了起来?”便道:“那使钩的名叫项义,使刀的唤作袁安久,他们仅是自报了名号,是何来历却是没说。这两人凶霸的紧,见折梅亭让太白占了,便来争抢。我们本来已经相让与他们,不料他们却不放我们走,一言不合还动手打伤了我两名随从,太白忍之不住,这才动起手来。”
原来李白领着李亨、李云在北楼四处观瞧,对来往文客留下的诗文均作了品评,其中自然也有李白的三两首诗。东端墙壁上正中处刻有两首,一首小题为《高斋视事诗》,并附有谢朓之名,诗曰: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
另一首题为《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诗》,亦附有谢朓之名,诗曰:
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
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
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
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
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
若遗金门步,见就玉山岑。
李白叹道:“这两首为谢朓亲笔真迹,据说当年修造北楼时,花了二十两白银请名匠拓刻而成。”李亨与李云均是初次踏足北楼,闻言不禁眼睛一亮,仔细观瞧后,李亨说道:“想不到过去数百年还能目睹谢朓亲笔真迹,真是难得,那二十两银钱倒也值了。”李云点头,也说道:“谢朓虽无王家楷模,但下笔清俊,如飞龙走蛇,气畅酣淋,别有一番风味,真是瞧得人心脾舒适。”
李白哈哈大笑,说道:“既然如此,二位人贵事忙,难得到北楼走一遭,何不也留上几首,方不虚此行。”李亨连忙摆手道:“太白,在你面前舞文弄墨,岂非班门弄斧,自寻无趣?我看,还是请君自便。”说罢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李白又转眼去瞧李云,不料尚未开口,李云却抢先拽住他臂膀,笑道:“太白,当年孟襄阳要去广陵,你在黄鹤楼作诗一首为其饯行,后来他常以该诗在我面前显摆,惹得我眼红。如今我同样要去扬州,只怕明朝便得动身,你是否也当在北楼为我饯行一首?如此待我于地下见到浩然兄,也好扳回了面子。”李白闻言不禁苦笑一声,眼中忽的泛起泪花。
孟襄阳者,孟浩然也。当年李白出来蜀中,畅游天下河山名地,之后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诸多文人豪客,其中便有孟浩然。此时李白不过二十七八岁,年少轻狂,雄心壮志,虽有冲天才华但名头却并不响亮。而孟浩然年长李白一十二岁,游长安时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后历仕途困顿便洁身自重,不媚俗世,寄情于山水,吟赋于田园,名号早已响彻天下。他不持身份,与李白一见如故,相交莫逆。
开元十八年三月,孟浩然要动身前往广陵,李白得知后差人送信约其到江夏相会,他同好友万云作陪,于黄鹤楼上摆酒相饯。酒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与万云送至长江边,万云拔剑相舞,一套“钝剑十三”使的出神入化,撩人眼目。李白亦赋诗一篇,便是那首名动天下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如今孟浩然已过世十余年,忽听李云提起他李白忍不住伤怀,一股怅惘之情涌来竟难以抑制。换了口气,李白才道:“既然小叔不嫌弃,那我便舍脸卖弄一番,二位可别笑话了。”李云一听登时面露喜色,李亨亦哈哈大笑。几人来的匆忙,并未带有笔墨,李亨忙让一名随从速到馆舍找店家去取。
约莫有茶盏时间,那名随从飞身而回,两手空空如也。他奔到李亨面前立即禀报:“李公子,有人在馆舍打翻我们点叫的饭菜,店家亦受了伤。来人将我堵在馆舍门外不予入内,事出突然,属下不敢擅自造次便回转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