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眸处,杨柳岸。一缕轻寒风翦翦。仰望星空,颦眉轻叹。前尘往事重又现,几多欢爱几辛酸?好事多磨终团聚,又是一年风翦翦。
------题记
故事发生在民国10年初秋。北平。
那一天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非常平淡的日子,而对于北平沈家绣庄来说,却是一个等待已久,手忙脚乱的日子。上至沈太太下至厨子老李,老妈子冯妈,柜上的伙计,还有沈家的两个小姐,从清晨起床就开始不停地忙碌着,为了迎接沈家的男主人沈老爷回京。
那时候正值初秋,沈家大院里收拾的整洁,干净。院子里杨柳青青,芭蕉梧桐。花园里养着各色花草儿,空气里有一种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书房窗下的几杆翠竹,郁郁葱葱,在晨风中摇曳着,越发的显得清秀飘逸。那是沈太太最喜欢的植物。
沈太太今年35岁左右年纪,个子不太高,身材微胖,小巧玲珑。皮肤白皙,柳叶眉,高鼻梁,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脉脉含情,小小的嘴巴,尖尖的下巴,是个标准的古典美人。虽然快要往40岁奔了,依然离不开脂粉,风韵犹存。沈太太外表柔弱,内心刚毅,从小饱读诗书,争强好胜,心灵手巧,刺绣手艺是远近闻名的,所以沈家绣庄的生意基本上都是沈太太一手打理的。她丈夫和她相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退避三舍了。沈太太派她丈夫到江苏南京苏杭一带采购刺绣用的丝线和绢帛,顺便考察江南一带的刺绣行情,以便有所改进,让生意更上一层楼。沈先生一去已经将近半年了,前几天打电报说今日必到,一切安好,勿挂念。所以,沈家一早上就忙的鸡飞狗跳。
沈太太换了一件深蓝色绸缎翠竹图案长旗袍,一双白色高跟鞋,越发的显得身姿曼妙,端庄大方。她此刻正坐在卧房里椭圆形的梳妆台前,精心修饰自己,轻匀淡淡妆。两个女儿正坐在她旁边的凳子上叽叽喳喳,麻雀似的做游戏。那是一种好像对仗是的文字游戏。大点的孩子说,“情切切”,小点孩子笑着接口,“意绵绵”,“雨凄凄,”“风翦翦”。玩的正高兴,小点的孩子一歪头,看见沈太太正在化妆,笑嘻嘻的走过来,用小手指在她母亲脸上划了一下,笑道,“羞羞羞!妈妈不知羞!听说爸爸今天要回来了,就这样起来!羞羞!”大女儿也笑起来。沈太太微微皱眉道,“雅君,雅兰!你们两个淘气包!就知道疯玩!瞧,又把刚换掉的新衣服弄脏了。等下爸爸回来看见了该不高兴了!雅君,快去帮妹妹重新换一件衣服,换那件粉色的裙子,在帮妹妹重新梳下小辫。”
那个大点的孩子答应着,领着妹妹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装束完全变了,姐妹俩穿着同样的桃红色中式带大襟上衣,淡绿色的过膝短裙,红色绣花鞋。两根乌黑的麻花辫上还打着桃红色的缎带,活像两只花丛里飞舞的小粉蝶。两个孩子都长得粉嘟嘟的,大眼睛,长睫毛,尖下巴,小嘴巴。可爱极了,真像两个瓷娃娃。沈太太上下打量审视了一番,俯下身子亲了两个孩子的脸蛋一下,笑道,“好!好!真漂亮!真是妈妈的乖女儿。等下爸爸回来见了一定很高心。我让爸爸赏你们,好不好?”
雅兰调皮,抢话笑道,“爸爸还说要给我买新画笔呢!”雅君白了她妹妹一眼,抱怨道,“妈,你看小妹,都快9岁了,还是这样顽皮!你也不管管她!”雅兰调皮的对着姐姐眨眼睛,吐了一下舌头,做个鬼脸儿。沈太太用一种纵容的微笑看着两个可爱的女儿。母女正闹得不可开交,冯妈从厨房里端了一个大托盘,里面是3碗莲子银耳粥,还有一些精致小菜。走过来笑着说,“太太,早饭好了。两位小姐快吃饭吧!太太,您瞧,一听说老爷要回来了,孩子们高兴成这样!”
风翦翦【一】(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