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圣上登基之前,不,确切的说是在进京之前,圣上还只是太原侯、唐国公的时候,他对秦王的态度,和现在相比,真是有天渊之别。
那时候秦王是圣上最倚重的左右臂,太原府境内,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秦王愿意插手,悉数都由他说了算,调遣太原屯骑的虎符,圣上手中永远只有一半,另外一半,一直是由秦王掌握,王府的幕僚和武官,常年出入济世救民,个个莫不以受到秦王赏识为殊荣,至于那位住在建功立业的嫡长子李建成,不折不扣就是只灰麻雀,毛色不好看,唱歌也不好听,又不能捉害虫,堪称是百无一用。
那一段时间是秦王最璀璨最耀眼的时间,几乎所有太原人都认为,唐王引退之后,唐国公这个位子,毫无疑问一定会越过嫡长子,直接交付到秦王手里。
李世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在义军进京之后,当圣上对他的恩宠逐渐转淡,他才会百思不解,当然,仅仅是恩宠转薄也还算了,最为严峻是他还开始有意识的削弱秦王实力,扶持嫡长子李建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中,派李建成出征兖州乱党祝山海。
彼时李世民远在洛阳搜索前隋皇的传国玉玺,隋皇杨侑还坐着帝位,圣上是摄政王,坐守正阳宫,统揽朝政,适逢祝山海造反,其人亲自点了两万精兵,连同彼时唐王府中隶属秦王的十三名文官,交由齐王李建成率领,出兵兖州,刘文静当时觉着十分惊讶,因这十三名文官是秦王最为精锐的僚佐,圣上圈走这十三人,秦王门下就没有文笔可用了,他遂私下将这件事报给了秦王,说圣上行事意图不明,问秦王是否需要自己拦截住十三人。
秦王反而觉得刘文静是在小题大做,战时征调借用人手,是经常的事,没有必要为此得罪圣上,示意刘文静少安毋躁。
这是秦王有生以来作出的第一次重大决策失误。
因为十三文官出征之后,就再也没回来,全部战死在兖州。
李世民初初得到这消息,惊得面无人色,那是他花了巨大心血网罗到的精锐,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葬送了,他急忙送了八百里快递给刘文静,要他无论如何查明原因。
很快刘文静回复他:按照齐王送回长安的战报所说的,祝山海在连着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决定铤而走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祝贼带着残存部队劫营,凑巧就劫到了十三文官居住的中军大营,十三人手无缚鸡之力,当场被全部刺死。
李世民看到这样回复,心痛得当场哭出来,而圣上对这件事的处理意见,则更是让他心凉:圣上对于李建成因为疏忽大意导致营盘被劫文官死难的事,只是薄责了几句,紧接着就征调了李元霸,带着两万人马,急急赶去兖州增援李建成。
刘文静在来信中这样写道:
这件事有两个重大的疑点:第一,根据齐王的汇报,祝山海部劫营,只杀死了十三文官,跟着就撤走了,为什么第二,齐王并没有要求圣上派兵增援。犹记得当初秦王下扬州找玉玺,曾经请圣上选派卫王随同前往,圣上没有答应,说卫王是用来镇国的,不能轻易外派,现在,为着一个小小的祝山海,圣上大动干戈,行为举止着实是让人费解,更何况祝山海部总兵马不过一万五千人不到,也根本是不需要支援的,圣上这样举措,意义实在不同寻常。
李世民当时已经拿到玉玺,见到刘文静这样字句,貌似是在暗示一种让他觉得有些不安的局面似乎将要出现,他踌躇良久,问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心惊的问题:我现已经拿到玉玺,你看要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