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皎洁,透过枝丫铺洒在地面,泛着冰冷的气息。整个营地没有吵闹声,静悄悄地,楚歌往火堆旁挪了挪,顺手往里面丢了两块柴火。楚歌盘点了一下自己所在的营,这次运粮,折损了近一半的人,粮草也失了一半。就是不知道等事情了解,将军会怎么处置他们。楚歌又想起于先生,如若当初他们对于先生的话上点心,或许就不会出这么大的疏漏了,也不会折损这么多的兄弟,更何况还有未知的处置。
于朔回到自己的营帐,从枕头下拿出一个破旧的包袱,看样子许久没有打开过,鼓鼓的,也不知里面装了什么。同营的士兵打趣道:“呦吼,于老二,真稀奇啊!你这宝贝包袱居然舍得拿出来了!以前不是一碰你着包袱,你就要拼命来着?转性啦?”于朔没搭理他们,只是翘了翘嘴角,转身回到楚歌身边,将包袱递给了楚歌。
“先生,这是?”楚歌疑惑地接过包袱,抬头看着于朔。
于朔笑了笑,满脸的皱褶挤在一起,溢出一种期许,说道:“别问我,打开看看再说!我知道,你对这东西很感兴趣!”说完,也没等楚歌打开包袱,便摆了摆手离开了,楚歌只听到他说:“,仔细着点看,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
楚歌坐在原地,看着于朔的背影,隐约觉得他在抬手擦脸。楚歌一直等到于朔回了帐篷,才低头打开包袱。接过包袱的时候楚歌便知道里面是竹简,毕竟她跟着师傅和师姐前前后后学了近十四年的学识,对于竹简很熟悉。楚歌小心翼翼的翻开竹简,开头赫然四个大字——“孙子兵法”。
“兵书!”楚歌瞪大了眼睛,差点喊出声,随即连忙合住了包袱,转身溜进了自己的帐篷。
要知道,兵书这种东西,一般人可是见都见不到的,更何况现在就在楚歌怀里。楚歌抱着包袱,面上虽无表情,但心里乐坏了。
一晚上,整整一晚上,楚歌没有合眼,如饥似渴般就着微弱的火光将两卷竹简全部看完了。蔡大叔半夜醒来好几次,见她看得认真,也没打扰,悄悄往她旁边的火盆里填了几块柴火就继续睡了。直到天光放亮,约莫着卯时了,楚歌伸了伸酸痛的胳膊,腰腿,扭了扭脖子,揉了揉眼睛,将手中的竹简郑重的合上,然后塞进了褥子底下。
“不愧是流传下来的兵书,果然神奇!”楚歌如往常一般做着训练,脑子里回想着看过的内容。“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楚歌默念着兵书的内容,边回忆着昨日的战斗。
“果真!如果这次我们也有庙算,何至于死伤如此惨重!连都督都被杀了!”想起昨日那白袍小将杀害徐光的场面,楚歌眯了眯通红的杏眼,心里默默合计着,也对于朔给她的两卷兵书越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