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见我对着半月池出神,轻推了我一下说:“不要老想着过去,早点回去休息,明天带你们出来转转,回去回去。”
大牛的话打断我的回憶,我看着他,笑着表示歉意,与他一同回文化站。
第二天,大牛带着我们转了一圈后,在文化站食堂吃午餐,下午我们到了第一个写生点鲤魚山三江塔。
大牛一到鲤鱼山,第一时间叫我们三个人先到关帝庙,他对老赵与阿光两外乡人说这关帝庙灵着呢!要上柱香,保个平安。他平时也经常来,还说每一届新的书记镇长到了三江镇上任,他都会带他们来关帝庙烧香,保三江镇人民平安,他说这也是一种文化,自己是搞文化的,更应该这样做。
关帝庙委实建得甚有气派!红棕色的瓦屋顶,是以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工艺,栩栩如生地塑着各种三国人物:有桃园三结义、赵子龙救阿斗、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也有千里走单骑、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和单刀赴会等等。整个屋顶就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这座从清中期就留下来的关帝庙,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能够幸存下来不被破坏,已实俗不易。屋顶这些殿堂级文物,现代工艺几乎难于复制,上面人物造型神彩各异,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而且色彩丰富,颇见当时民间艺人的深厚功力。这座庙坐西朝东,正对韩江,庙大门两侧则是两幅精美石雕,左边雕刻的是刘皇叔三顾茅芦,右边雕刻的是张翼德大战长坂坡;正门两边一副对联分别是: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横批是:汉寿亭侯
内堂正厅是关公的木雕漆金像,约有一米多高,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威武正气,双眼耿耿甚是有神!红脸黑须居中而坐,后面关平周仓分列左右。周仓手上拿着的青龙刀在灯光下習習生光,真的让人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慑人心神。
在这三江塔鲤鱼山下转了一圈后,我们觉得这里很适合写生了。鲤鱼山、三江塔、关帝庙、禅隐古寺,山下成片的芭蕉林,山上各种树木和果树,把鲤鱼山上的古塔,也衬托得十分有气势。而韩江急水渡口的轮渡,渡口等着过渡的人们,大人小孩,单车摩托车,以及停泊在这里的小渔船,是画里天然的临水场景,远处几位钓翁正聚精会神在垂钓。码头边上几间小石屋,依着堤围而建,高低错落,古朴而有入画感。堤围內有一小圹埕,竹林榕树相间,大榕树下有一老一小两头黄牛,石屋前,墙上放着些农用工具,圹埕有一只农家小木桌,几张简陋的小竹凳。几位村姑大嫂,正在榕荫下边绣花边聊天,眼睛老是往老赵身上看来,似乎在谈论着他的大胡子。鹅僚上有一瓜棚遮着,旁边的菜地种着绿油油的菠菜、白菜、厚合和芥菜。几只鸡儿正在觅食,远处二只正在嬉戏的小狗儿,不时发出人听不懂的声音。这时一只大点的黃毛狗,机灵地从远处匆匆忙忙跑了过来,不知要往哪里去?忽然停了下来,竖起耳朵,也不知听到什么?注视着我们这几个陌生人,吐了吐舌头,夹着尾巴无趣地走开去。
这种乡下的画面,真的是只有身临其境,才有体会!堤围里面这边,是成片成片的庄稼稻田。灌溉水利沟就像天然的切割线,纵横交错着,有斜线,直线和横切线,把田园格出了大小不一的图案,偶尔间又间格着大小不一的渔塘,渔塘旁又搭着一些零落小木屋。眼前这些景物,让画惯北方名山大川的老赵和阿光,大呼美伦美焕了!他们都说,到了这里,才会真正理解我画的那些田园山水,那种朴素的原生态之美。
阿光提议上三江塔看看,大牛就极力阻挠,说这塔年久失修,况且上面已给地震时震坏了,乡里人也传说这塔有塔神,或是有些灵异的东西,己没有人敢上去了。上个月我们另一同学加二就在塔上“掉”下来摔死了……大牛倒是提议说,可乘船到韩江对岸,往三江镇这边看,把韩江急水渡码头渡口,关帝庙等建筑物,也组织在画面里,画面会更完美更易取舍更有观感。
这提议我们都觉得很好,所以就乘每人一元的渡船,到了对岸,那感觉真的不同,大胡子老赵就大赞牛站长,真的是有牛眼光!难怪能当站长,大牛就一手摸着将军肚,一手摸着光头,笑咪咪地沾沾自喜了。我忽然觉得,大牛竟有点可爱。
老赵与阿光对着南方这田园胜景,甚有新鲜感,而过了江这边,也有另一番景象,令人目不暇接。他俩开心得着手开始画画了。我偷偷问大牛:
“加二是怎么回事?”
我这一问,大牛心情一时有点沉重,和我在岸边堤围的大金凤树下,一小长石凳上坐下,点上一根红双喜香烟,猛抽了几口说:
“说来话长,这疯狗死了也好,可怜的是两个‘软年’(潮语,身体没病但天生就不能走路的人)!”大牛把只抽了一半的烟头,放脚下狠狠的踩,语气十分气愤,便对我聊起我们的同学加二:
“加二初一大病后耳聋,没再读书你是知道的?是吧?”大牛望着我说。
“知道,村里人当时说是他爹积恶太多,在破四旧时,烧了王公宫里的老爷,说这是的报应,但这又关加二什么事?”我一脸茫然,心里想:难道他父亲做的坏事,报应在加二身上了?
“可不是嘛!后来加二的家庭就成了一个纯残疾的家庭了,也许他的命就注定这样。”大牛又点燃一支烟,然后开始说着加二的事——
加二他爹,原来在六十年代大革命时,还是三元村出名的一号人物。他父亲是一个孤儿,解放前,原是财主大宅桃源里的养猪娃。这桃源里的主人,算起来还是加二他爹家的族亲,看他是个孤儿,便好心收留在家里。解放后,翻身做了主人的加二他爹,评了个雇农的身份。这一下让加二他爹,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斗人那年代便成了最有力的代表人物,把他原来的财主踩在脚下,当猪爬,自己骑在那老雇主身上,又打又骂的,斗得老头子一家没了出头天,老头子活活给气死了。
大牛顾着说话,手中的烟快烧完了,他赶紧吸了两口,把烟踩脚下灭了继续说:后来,加二他爹也曾经一度成为革委会的头头,可惜出身是个放猪娃,是个文盲,又不好学,家里又穷,还好吃懒做,总上不了台阶。入党申请书都不会写,最终竟争不过也是雇农身份的老金,这老金能说会道的。所以加二父亲当不了治安主任,一直也入不了党,因此也没有姑娘喜欢上他。最后不得不重操旧业,养起两头公猪来,专门为别人家母猪配种了。
这职业是牵猪哥的人,在乡下更难找老婆了,幸好隔壁王媒婆,给他介绍一个死了丈夫的外地女人,白送给他做老婆,总算搭起个家。可惜他母亲在生加二的时候,是个高龄产妇难产死了,加二能保下来,己经算万幸了。当时加二他爹也真够惨,人家就说他这是报应,说加二他爹在革委会时,強奸过乡里地主家的姑娘,也不知是不是有这回事?后来加二他爹穿街过巷,四乡六里牵着公猪给人家母猪配种,只得总带上加二了,又当爹又当娘。也总算把加二给拉扯大了。
大牛像讲故事一样说着,让我竟听得入了神。因为大牛讲得很有条理性,而且说话时抑扬顿挫的讲,十分生动。其实大牛说的这些旧事,我早年在乡里时,大概也有过一些了解,毕竟加二从小学就是我们的同学。只不过在我去了深圳后,对乡里的事知道就很少了,我便让大牛继续接着说加二后来的事。大牛摸了摸光头,好像有个苍蝇在他头上,然后他又点燃一根烟,吸了两口接着讲——
加二初中那场大病之后,耳聋对他爹的打击很大,过不了几年便过去了。加二从耳聋后,就再也没进过校门,在他爹死后,加二便守着他爹留下的一头老公猪和村北臭水沟边的旧石屋,吊儿朗当地过日子,只能跟着大伙出洋东赚工分,而有时生产队没活干,他也会偶尔带着他爹留下来的家庭遗产老公猪,穿街过巷,去给人家母猪配种,换点酒钱。有一年春节,加二自己写的一副对联让加二远近闻名。
左边是:
当红娘穿针引线
右边是:
伴新郎旅游结婚
横批是:
包产到户
因为公猪与母猪交配,有时必须牵猪哥的人,用手帮忙抓着公猪的那条东西插进母猪,交配才能成功,上了年纪的人都懂得。因此穿针引线十分中肯!这加二毕竟还是读过书的,比他爹有才。
但乡里的姑娘们一走到他门口,就“呸”的一声吐了口痰,口里直骂这加二不是人。加二也让姑娘们瞧不起,加二喝酒出了名,人又长得很丑,又懒得很,做工也是三天抓魚,四天晒网,职业又是牵猪哥,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所以总是讨不到老婆。加二只得终日与乡里清洁工老员,混在一起,闲时也摸些鱼虾田螺之类的,换点小钱。
可没两年,老公猪也配不了种,就给加二卖掉,加二也有钱了好几天。但花光了卖公猪的钱之后,加二的日子过得就苦。确实没钱喝酒时,就帮人做点泥瓦工活,弄几个工钱,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一年一年撑着过去,不知不觉便成了大龄青年,又经常与老员一起去发廊找小姐……所以生活确实很艰难,自己也不争气。
这样到了三十五、六岁,乡里那王媒婆的女儿,也是做着媒婆,还是给加二提了门不用钱的婚事,人,还长得蛮好看,可是不会走路,是个软年。这加二为了传宗接代,也没想那么多,就提着几斤酒两条烟,与老员一起去把软年给抱了回来,当晚,三个人在加二家喝个小酒,就当是结婚了。
加二到三十五、六岁才有了老婆,也总算有个像样的家了,刚娶老婆时也欢喜了一段时间,人也学勤快了一点,但可惜好景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