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顺便告知程洲,确定他的大儿子刘光世担任这支突击队的右营指挥使。
刘光世在后期的南宋,倒是成长为一个名气很大、实力却备受质疑的人物;只是程洲历史知识匮乏,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
程洲从刘延庆这里出来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去接收生铁、火油这些物资。
在匠作营,他跟父亲解释这批骑兵盔甲制造的特殊要求,“父亲您能不能冷静一下,您听我说完了再拿意见嘛!我为什么不要头盔顶上的红缨、云纹这些无用的装饰······”
原来,程克发现这个小儿子竟然否定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他非常生气:你个逆子还懂盔甲军械制造?竟然跑我这班门弄斧······
“我明白您意思,盔甲外观漂亮,也是有利于树立士兵自豪感、荣誉感,有利于增强战斗力。可是,这增强的很有限吧!但是这些多余的盔缨、云纹贴片、中脊铁花,给盔甲增加了过多重量,会加速耗费士兵和马的体力。”
“而且这些装饰,会导致盔甲表面不够光滑,也增添了被杂物钩挂、被敌人武器击中的风险。”程洲并不是天生懂得带兵打仗的人,他只是从自己的观察感受来分析。
古代头盔上,往往会铆接一个枪尖样的的装饰,再系上红缨,头盔两侧还有金属的云纹,从额头到脑后树一个漂亮的中脊,多余的重量就增加了两斤。虽然只占三十斤骑甲的零头,可程洲忍受不了;多余一克的重量就需要多一份体力消耗,就可能导致在关键时刻,因为脱力而少挥一次刀!
程洲坚持要把头盔和胸甲、护腿、骑兵盾上面的无用装饰全部去掉。这样,总体每人的负重能减轻八斤左右,还是相当可观的。何况这些装饰天长日久之后,会逐渐剥落、掉色;到时候只会更丑,还不如光面的好看呢。
——
陕北府州靖边将军府。
一代名将折可适正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中等个头,微微有点婴儿肥;手臂奇长,肩背宽厚;站着的双腿,前后错开一点,稍有点屈膝;这就是掼跤手练习的随时准备扑击的‘虎步’;想必是这“蛮痴儿”经年累月的习惯所致,看来‘少年跤王’倒不是虚名。
这程金童的五官还算端正,脸上分明稚气未脱;可他一双锐利的眼睛,却透出跟年龄不符的沉稳老练。
程洲规规矩矩的候着,老丈人不开口,他得等。
离预定出征的日子还有十来天,?延路上下都发动起来,进行着很多的准备工作。这是急不来的,‘战争’毕竟事关重大。
延安到府州才一天快马的路程,程洲自然应该趁这个间隙来拜见老丈人。
折彦璋在旁边可就着急了。
程洲到自己家里半个时辰,她还没来得及跟他说上一句话。
折彦璋在不知情的懵懂中被母亲叫到大厅,乍一见到“那个人”竟然真的来到了家里,她幸福的快要眩晕了······这个小胖子,坏死了!写的那些信,都是些什么粗俗俚语啊,你没进过学、没读过道德文章么?
就敢在信里直接说想我,想亲吻我的红红的脸庞——哎呀,你脸皮真够厚的!这种羞人的话也能写出来么?
唉,只怪我那天没收好信纸,被母亲和堂姐无意看到。她们看了信还说:从来没想到,男人能这样跟女子示爱呢,写的真好!这个女婿真有意思······天呐!我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羞死人了!
——
韩世忠拿着任命告身又看了一遍,仍然不敢相信是真的;因为,他等这一天,等的太煎熬了。
韩世忠四处打量着延安州安抚使帅司分配给他的福利房,再瞅瞅喜气盈盈的妻子两个孩童——终于长嘘一口气,“夫人,我回来了,回延安了!哈哈,我今日也算是荣归故里、锦衣还乡咯。”他话语说的轻松豪迈,神情里却透着太多唏嘘······
修武郎,正八品,马步军都指挥使,提点河湟蕃兵辎重粮草事——这些对韩世忠来说,本来是早就应得的,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这世界,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
韩世忠是延安本地人。他作战超勇敢的,有一次宋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韩世忠打红了眼,一个人爬墙冲进去,杀死守城的敌军头领,把他的脑袋扔出城外。宋军受到鼓舞,一涌而上,就攻下了城池。
夏国的监军驸马亲率夏军向宋军反击,宋军又如丧家之犬缩在结寨里,都不敢应战。韩世忠问清这个敌将的身份和作用,大为兴奋,他率领几名敢死士卒,视死如归的猛冲敌阵;这突如其来的冲击让敌人惊慌失措,韩世忠深入敌阵,直奔元帅大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手起刀落,将监军驸马的头就砍了下来。夏军大乱,争相奔逃溃败。
西军诸将都称赞韩世忠的勇敢,觉得他年纪虽小,却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经略使种师道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可是,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怀疑汇报的真实性,感觉这种战报太不可思议,像神话似的;所以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了一级。
可以说,韩世忠的运气是差了点。西军有几次战役,完全是靠着他的个人武勇打赢。可从军十年了,还只是个连级干部。靖康之变后,居然成了刚刚冒起的岳飞属下!
这次,程洲把历史的走向稍微扭转了一下,提前让韩世忠突起;不管这次突袭战打的怎么样,韩世忠都已经提前位居团级军官了;应该不会再屈居岳飞之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