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生命签证》剧组已经开机2个月了,整个剧组的运转一直都很顺利。
在WYN当地,还有人记得当年何凤山先生帮助过犹太人的事迹,因此WYN政府和民众,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比如说片中最为重要的场景,华国驻WYN领事馆。在政府人员的协调下,屋主终于同意拍摄,并且同意对房间进行一定的改造。
再比如说群演,虽然《生命签证》中没有什么大场面,但需要的群众演员还不少。比如说拍摄犹太人在华国领事馆门前排长队的时候,比如说拍摄一些反应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特别是犹太人遭受迫害的镜头时,都需要有大量的群众演员。
还有最简单平常不过的盒饭以及住宿。这么大的剧组,每天的吃穿用行,需要多少的花销。在国内的时候,还要好一些。可是到了国外后,花销剧增。这还是指定的那家快餐公司,老板也是犹太人,因此给了一个优惠价,要不然价格还会更高。
这下子,陈一果终于是明白为什么去横店拍戏的剧组那么多了。因为省钱啊。
实际上,张国师一开始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横店拍。但是横店没有那么多的外籍演员啊。仔细考虑了一番,张国师还是同意了陈一果最开始的建议,来WYN拍戏。花费高就花费高吧,大投资不一定能拍出经典的电影来。但经典的电影,往往都少不了大投资。
影片中,德语对话的事情,在陈一果的一再坚持下,张威平不得不也同意了。一开始的时候,张威平非常反对德语对话。因为剧中的华国演员,都不会德语,语言关是个大问题,尽管已经提前培训了一个月,但拍摄难度仍然很大,哪怕是老演员陈道铭,明明表演没有任何问题,却卡在语言上。而且德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接受程度都比不上英语。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把德语对话变成英语对话,这么一来市场接受程度更高,也容易获得高票房。或者后期配音,也好过这么一遍又一遍的NG。
张威平的话不能说有错,也的确是为了电影的票房和上映效果考虑。张国师和陈一果的观点是一致的,何凤山与妻子,与领事馆同事,与反派驻德大使的交流,是汉语,没问题。但剧中主角何凤山与反派纳粹军官的对话,必须是全德语;与剧中犹太人沟通时使用的语言,也必须是德语,而且不能是后期配音。
的确,英语的接受程度更高,在国外上映的时候,效果也能更好。但是这样修改后,就和真实的历史差距太大了。
何凤山是一位外交官,是华国驻WYN领事馆的外交官。作为一名外交官,用英语和一名纳粹军官沟通,和当地的犹太裔居民沟通,正常吗?这是很明显的剧情bug,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此,哪怕很艰难,张国师和陈一果都坚持德语,必须是德语。还是那句话,经典不能有瑕疵,特别是这么样的瑕疵。他们都不允许因为语言问题,毁了这么一个好故事。
剧中何凤山先生的扮演,陈道铭也持同一观点。剧中,他的德语戏份是最多的。女主角的身份是何凤山先生的妻子,主要戏份都是和何凤山有关的,与犹太人或纳粹军官的戏份并不多,且这种镜头中多数充当背景,语言问题不大。男二号也是,他的剧情多数跟何凤山,跟驻德大使展开,没有太多的德语台词,问题也不大。
至于说主要反派-纳粹军官,其扮演者托马斯·克莱舒曼,他本身就是德国人,更加用不着担心德语发音的问题。
对于这位德国演员,应该怎么说呢,演技不错,精湛老道,把纳粹军官给演活了。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事实上,托马斯·克莱舒曼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他就是一名演员。既然拿了片酬,就会听从导演的吩咐,很好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但也仅此而已,不能奢望其付出更多。看得出来,他扮演这一类的角色十分的得心用手,而且也非常喜欢这个角色。
陈道铭一直都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是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这一点,在陈一果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或许,很多人是通过方鸿渐这个角色喜欢上陈道铭的,也有人是看了康熙王朝,喜欢上陈道铭的。但陈一果最喜欢的角色,还是《我的1919》中的那位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驳斥岛国无耻理由,维护华国利益的外交官-顾维钧。
特别是慷慨陈词的那一段,在陈一果的眼中,没有了陈道铭,只剩下顾维钧。或许,这就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了,让人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演员,只记得片中的角色。
或许就是因为对这个角色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第一次见到陈道铭的时候,还闹出了笑话。陈一果握着陈道铭的手说道,“顾老师你好,我是陈一果,特别喜欢你演的陈道铭。”话一出口,陈一果就知道自己闹笑话了,脸色通红。
边上的人也都大笑了起来,陈道铭也一样,但并没有生气。对他而言,观众们只记得剧中角色,忘记了演员姓名,是最大的褒奖。
因为这一次的误会,反而拉近了陈一果和陈道铭之间的距离,私下里的交流也都还不错。陈一果也会向陈道铭请教,他是如何对角色进行定位分析的,如何处理一些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如何调校和指点一个演员的演技。
陈一果不会一直做一个编剧,他也想当导演。因此,每到一个剧组,他都会汲取任何导演相关工作的经验。陈道铭虽然不是导演,但他是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而要做好一名导演,除了把握好镜头,将剧本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镜头语言,指导现场的拍摄工作,把控好整个剧组,管理和指导灯光、剧务、摄像、化妆、服装等多个部门外,还要学会调校演员。
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像陈道铭一样,演技非常的好,又喜欢琢磨演技。导演的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学会调校演员,指点演员如何更好的进入角色,扮演好一个角色。
有些时候,一个镜头,连续卡几十次,因为什么?全部都是因为演员的演技不好,演技不在线吗?不完全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导演不会指点演员的演技,结果卡的越多,演员越来越紧张,演技也越来越差。而导演呢,似乎也钻了牛角尖,就死命的磨这么一个镜头。
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大导演是全才,各方年门门精通。
但是论对镜头的把控,论对大场面的把控,论对于色彩的运用,没有人是张国师的对手。所有第五代导演加起来,论对战争场面的控制能力,最多也就是和张国师打个平手。
陈恺哥拍摄《无极》开场时候的战场画面镜头,陈一果也是看过的。这么说或许不太厚道,但比起张国师来,差了真不是一点半点。
而张国师的弱点,也不是没有,就是编剧能力。这一点通过《十面埋伏》就能看出来,色彩运用十分的出色,镜头也漂亮,但是和原版的《无极》一样,故事内核不错,但故事外壳有些经不起推敲。
而在调校演员方面,张国师要好一些。巩利和章紫怡都是天生的演员,但也要有人发掘。如果没有张国师的指点和挖掘,绝对不会有两人的今天。
至于说陈恺哥调校演员方面的能力,好歹也是师哥,而且提携过陈一果,他就不说了。
陈道铭不是导演,但是一个好演员,也去过不少的剧组,看过导演是如何给演员讲戏的,他自己也指点过一些演员的演技。所以在这方面,也给了陈一果不少的建议。
而陈一果每天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忙碌。怎么说呢,他现在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个命令是张国师下达的,陈一果也欣然接受了。
陈一果明白,张国师是有意的照顾他,方便他熟悉剧组的各项工作。只有各方面的工作都接触过,熟悉了,以后自己当导演,管理剧组的时候,才会更得心应手,降低被下面的人联手架空可能性。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没有过。店大欺客,或客大欺店,这样的事情,圈子里面经常会发生。万一导演的威信不够,无法把控剧组人员,就会反过来人欺负。
另外,每拍完一个镜头,只要陈一果在旁边,张国师就会把陈一果喊过来,让他看一遍镜头,说一下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时,张国师也会把自己对于镜头的理解和控制,传授给陈一果。虽然这其中的很多东西,陈一果都不是特别能理解,但都牢牢的记在心中
所以陈一果每天都很忙,都很累,却非常的快乐。他感到,他距离自己的导演梦,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