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打仗也用不了啊,三征高句丽时原主命令每兵携百日口粮。
听听,百日,行军期间,战士一天吃两斤粮食不多吧,这就是两百斤了,还要自带盐巴酱料,再加上兵刃甲胄,这一身每个两三百斤怕是下不来。
谁能背着两三百斤的东西行军,最后战士都把粮食埋到地里以减轻负重。打到最后隋军反而缺粮了,这叫什么事。
前期不能轻装上阵,徒耗战士体力,后期缺粮导致军心尽丧。
一顿不吃,人就会焦躁,一天不吃,人就会狂暴,如果人手中拿着刀剑的时候知道自己将会饿死,那么人将敢于践踏世间的一切。
如果农民知道他们的皇帝把大量的粮食都藏了起来,既不卖也不给他们吃的时候,那他们就不再是伯伯了,会变成农民爸爸的。
杨广不怕农民起义,只要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大乱,一两次农民起义不但不会动摇根基,还能宣泄一部分社会压力。
只要将作乱的人都杀光不就好了,这样人少了地也空出来了,又可以繁荣发展了。
他怕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国家机器的压榨太甚,但武力基础却非常深厚。农民想反抗而无力,就这么憋着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他要利用这些存粮来对农村进行改造,调整生产方式,在实际上消除反抗。
放粮是必须的,但怎么放,放给谁是有讲究的,如果粮食保护价政策通不过,那些贵族麾下的粮商肯定会用各种手段囤积居奇,那时候危害更大。
与其到时和他们清算扯皮,倒不如现在就掰开了说。先用利益分化一波,还不行就学习管仲买鹿制楚的方略,挑拨那些粮商和农民的矛盾。
这还不够,粮食不是随便吃的,特别是放了这么多年的粮食,杨广下令将那些发黑的、霉化的粮食清出来,卖出去。
北边的突厥契丹高句丽,南边的爨人林邑三摩呾吒,还有西边的党项附国。这么多穷地方,总有吃不起粮食的,还怕卖不出去吗。
这个事情便交给锦衣卫去做,为了尽快的去库存,创外汇。杨广命令牛朝宗多想想办法,多招些生商人,让大隋的边防将士们帮帮忙、努努力。反正粮食很多,发霉这个事又是会传染的,那530万吨粮食能有一半能吃就不错了,不必担心产量不足的问题。
实在不行还可以搭配着军资兵器卖。把那些老旧的、残次的铸铁兵器捆绑到粮食上去。务必要将霉变的陈粮销售一空。
至于出售铸铁兵器会不会导致将士伤亡过大,杨广表示无所谓。装备保证优势就行了,炒钢法加百炼钢锻造出的兵刃在这个年头可以说的上削铁如泥了,水力锻锤打制的铠甲也不是铸铁刀能破开的。
即便是增强了敌军的装备,引发了战争,那么杨广绝对敢施行三光政策,无所不用其极的去针对他们。
原因很简单,储粮花的是朝廷的钱,兵刃也是朝廷生产的,对于杨广来说,这就是他的财产。
只出不进如何像话!存银行还给利息呢。回炉再造也不如卖出去挣钱啊。
再说隋朝现在是天下第一,即便是打起来,也不过是多死几个人的问题。还能帮他缓解一下人口压力。
至于粮食发霉吃死人之类的事,反正不是大隋子民,再说那都是不法商贩卖出去的,跟他有什么关系。
现在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越是发达的国家越要推崇自由贸易了,先是老美后是兔子。没办法,生产力强也得有市场啊。
特别是兵器,卖给国内他是不放心的,因为有可能造他的反,但国外就无所谓了,他需要的是后世那种无节操无下限无廉耻的三无军火商。什么都敢卖,谁都敢卖。
作为这个世上生产力最高的国家的皇帝。他信仰自由贸易,他推崇自由贸易,要不是现在交通不便,人也比较野蛮,他都想亲自出国达成一揽子经济合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