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居处号为水镜山庄,交游广阔,广纳文士,来往多为饱学多智之人,虽无开坛授课之实,却有无数青年俊杰奉其为师长,是天下闻名的大名士。
众人闻言,却都看向司马徽身后的另一个中年文士。众人中以二人为长,另外此人曾在董卓帐下奔走,自然要听听他的想法。
此人名为贾诩,贾文和,武威人,面相只比这水镜先生稍小几岁。
贾诩见众人目光望来,苦笑摇头道:“士族欲乱大汉,董公和袁绍只是他们的掌中棋子而已。否则袁本初一介庶子,何德何能统领群伦,贵为诸侯盟主?天下大乱于我无关,只是无奈董公不听我言,被眼前之利蒙了双眼……”
贾诩说罢,见诸人中几个出自士族的,都眉头微皱,只得表情凝重的继续道:“关东联盟性若豺犬,久和必散,且相互吞噬撕咬就在眼前,不足为虑。只是那吕布乃‘虓虎’之性,绝不会甘于人下,久处必然遭其反噬……”
司马徽闻言,打断道:“文和还是想要回去吗?董仲颖座下能人无数,想必吕奉先也难有作为。你毕竟留书出走,如今再回返,怕是更加不被接纳,文和若是实在放心不下,可修书一封,这小子不日将会返家,可交于他带去,成效更好。”
说话之时还拍拍身边一个少年的肩膀,那少年一直在司马徽身边侍立着,望去像个书童一般,低眉顺目,毫不起眼。
贾诩思索片刻,轻轻点头,将此事放过不提。随即展颜,看向身后诸人中年岁较长的几个,说道:“你们四个大的,说说看吧,不要拘谨,此处并无外人。”
一个相貌堂堂,颌下微须的青年道:“大汉自有其气数,立国二百年,即有‘王莽之乱’,如此才有其后的‘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皆为应时而生的人中龙凤,忠君为国,平定乱世。如今大汉之情状,与二百年前何其相似,为人臣者当挺身而出,拨乱反正,方为忠君之道。”
荀彧,荀文若,众人中唯一的一个,出自士族又对贾诩臧否士族之言不以为意的人。为人处事之方正,无出其右。
话毕,荀彧转身面向司马徽,恭声道:“如今观之,袁本初所获支持最广,最具平定乱世的资本。如此我辈才能越早终结乱世,百姓才能越快修养生息。学生准备先就近观之,如果可行就加入其帐下。”
司马徽点头微笑,不予置评。
一旁的另一人却有不同意见,开声道:“袁本初尾大不掉,自控尚且不能,何以制人。大丈夫行于乱世自有其道,何必如此便自居于人下,如今乱世初开而已,庶愿持三尺剑行侠天下,明主不出,我就自己来护佑世人。”
青年腰佩长剑,做游侠装扮,名徐庶,字元直,颍川人,生性任侠,不拘小节,腹有奇计,行事善于以奇致胜。
“我倒是和荀兄意见相同,可同去,同去。”又一人出声相和,可却只此一句不再发言。
郭嘉,郭奉孝,心机深沉,深藏不露,只此一句便引得众人侧目,皱眉不止。在座诸人都是智谋之士,没人会简单的认为这“腹有河川之险”的青年真的和荀彧一样,就那么准备萧规曹随。百般思索却又不知其目的何在,头疼之极。
看众人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全都皱眉不语的样子,郭嘉有些尴尬,捅捅旁边一人,道:“‘老实疙瘩’,就剩你了,说说吧。”
旁边一个面貌忠厚的青年,满面堆笑只是摆手道:“我能有什么意见,我都听公瑾的。”
众人哄笑,气氛一时缓和。
司马徽看看那一脸忠厚老实的青年,抚须微笑。
“老实疙瘩”不是旁人,正是未来东吴重臣,继周瑜之后的东吴大都督——鲁肃,鲁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