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使君的意思,”我按捺住心底讶异,接他道,“是想让我代理这些降户吗?”
“正是,”他笑道。
见心中猜测被证实,我却一下陷入了两难境地——温没斯的前车之鉴还回荡耳畔,我知道汉人绝非单纯想要另立一个回鹘降户的首领,此事背后定有巨大代价;但我之愿望、确实是收拢在战乱中幸存下来的我的同胞、并一同返还漠北,而若他们给了我一个统领这些回鹘人的名号——哪怕只是虚衔,也对我完成夙愿有极大帮助。
想到这里,我小心试探:“可否请使君说得再详细一些。”
柳成原点点头,道:“所谓代理,即是从这降户中抽得三成青壮男子、组编成军,而大人便负责统领这些新军日常的演练与作战。”
我从他的话里找到了漏洞,便问道:“那敢问调兵的权力由谁掌握?”
“大人倒很是敏锐,”他笑道,“那我便坦白相告,调兵之权需由河东节度使掌控。”
我心道果然如此,倘若这统领全无调兵之权,那也不过是汉人手下一名替其打理外族事宜的吏官罢了。而眼前这位监军使之所以找上我,估计也是看我没什么势力基础、易于控制。
柳成原见我陷入沉思,便又道:“大人勿要把这良机当成了避之不及的陷阱。即便大人名义上没有调兵权,但对节度使调配不得当之处,可以经监军同意之后自行方便。”
我听完他这一席话,便知晓这“自行方便”实际不过是朝廷留的一手后棋:即便河东节度使不同于河朔三镇,实际早已归朝廷掌控。但此处在以往亦是变乱易生之地,所以朝廷一方面希望有一个蕃将来替河东节度使以夷制夷、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能对河东节度使有所钳制。
也即是,朝廷欲任的这位回鹘统帅,虽为河东节度使部下,但实际又需直接听命于朝廷。这种两头都倒的身份,既在权力的交叉部分有可以牟利的空间,也可能最终落得一个两不讨好、万劫不复的地位。故而我若在对汉地各项运作尚未明了的情况下就冒然答应柳成原,就显得太过冒险了。
但既然他今日千里迢迢过来,我便不能如此决然地就打发他走。若能退而求其次,达成一项对双方都有益处的交易,则是最好不过的。
想到这里,我抬头对柳成原道:“使君阁下,实非我不情愿,只是当下情势、若我与我的族人一同南归朝廷,并非易事。”
“你的意思是说,当今幽州节度留后周綝恐怕不愿放人是吗?”
“正是,尤其我如今还是他之死敌张允伸的部下。我若与我的部族南归,必然惊动他驻守在范阳附近的军队,到时只怕……”
柳成原笑道:“若是天子之命,恐怕就算是地处河北的幽州藩帅,也不敢轻易违背。”
“真是如此吗?”我对他道,“我听闻这周綝自上任以来、极尽跋扈,而朝廷亦迟迟不肯给他节度使之名号。恐怕,幽州与朝廷的关系,已与张氏父子当政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了吧。”
我这么一说,柳成原亦不由陷入思索。我见计划有戏,就继续顺水推舟问道:“如今周綝当政已近五月,但朝廷却回应冷淡。我斗胆猜测,是否……朝廷对幽州藩帅人选有所不满?”
“倒也不是,”好在柳成原并未忌讳与我谈论此事,对我说道,“周綝本人对朝廷也并非全然蛮横,只因他夺的正是朝廷功臣张仲武之子的帅位,所以朝廷不愿轻易结好于他。”
我听柳成原意思,才知周綝任帅一事实际被朝廷置于观望的位置,不免有些焦虑。左右思索一番、知道自己必须在断周綝后路上下一剂猛药,于是心下一横,对柳成原道:“那使君可知,那周綝……实际与契丹人有过接触?”
果不其然,我这话是犯了唐廷官员的大忌,柳成原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对我道:“此事不可胡言。”
“使君明鉴,即便我与那周綝立场对立,也不敢在此事上与监军妄言,”我对他道,“我长期驻守边关,在一次对敌中缴获了原属契丹一部首领的饰物,后经问起,估计正是周綝所赠。”言罢,我便将之前盘陀多摩带给我的玉石项链从一边放置的盒子里找出、交到了柳成原手中。
柳成原一边把看着手中的玉链,一边对我道:“即便你在背地里将了那周綝一军,朝廷心仪的藩帅人选,也不会落到张允伸头上。”
我心下一惊,不动声色地问他:“此话又是何意?”
柳成原抬眼看着我,缓缓道:“私通外族,他两人都是一丘之貉。”
“使君大人,”我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对他道,“回鹘已然势衰,可契丹如今雄踞北方、气焰日盛,两者怎有相较之处。
“大人真的如此想法吗?”柳成原嘴角挂着浅笑,审视着我。
“并非我之想法,而是……这已是事实,”为了达成此次谈判目的,我只得垂下眼睛、说着违心的谎言,“而张允伸将军对朝廷之忠诚,至少在我看来是绝难置疑的。更何况……他还是张仲武曾经的部下,行事作风必有相承之处。我相信若朝廷能属意于他,他定会成为为朝廷排忧解难的不二人选。”
柳成原似是真对张允伸的背景产生了兴趣。他沉思半晌,对我道:“既然如此,可否请大人为我引见于他。而我也好一睹其貌,看看他是否真如大人所言一般如良玉无瑕。”
我见他竟有意与张允伸详谈,赶忙向他行了一礼道:“使君赏脸,我自然乐意倍至。此地毕竟简陋,还请使君移步城关大营,待我去将此事告知张将军。”
柳成原点点头,道:“请带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