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李凌又再次在严家宅的西边方向发现了踪迹。
因为这里和南面不同,南面虽然也能听到枪炮声,但距离却是距离不近。
而在这里,枪炮声喊杀声却是比较近。
这也就说明,前面正在厮杀。
李凌让人去把主力部队叫了过来。
这里的形势对己方很有利!
这里的日军显然已经绝大多数和里面的税警总团交上手了,只留下少数部队在后方担任火力压制和后勤任务,而他们的身形也全是对着镇子里面,但是对外面却是没有什么防范。
也许是觉得中国军队不会对这支基本已经处于灭亡状态的小部队前来增援,也许是觉得即使是增援,那么中国军队在南面,要增援也只能是从南面过来,而他们从南面过来的话,则即势必会撞上等待在那里阻击和埋伏的第四中队的大量杀伤。而即使没能将这些增援的中国军队大量杀伤,那么双方一旦展开交火之后,那么他们这个第三中队也能实时得到预警。也不会被从身后突然袭击,而如果他们真的从西方向绕过来的话。那么自己堂堂一个中队的兵力,也足够挡得住他们的进攻。
所以无论如何,第三中队这样在后方不设防,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他们的想法不错,在战场上不可能事先准备的面面俱到,只能是随机应变。
他们能够在这复杂的战场上安排到这种细腻的程度,已经很是难能可贵了。
如果是其他部队前来增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增援部队会按照一般的逻辑和增援路线,直接从南面向镇子里面行军,然后准备和日军展开战斗,然后击溃包围的日军,救出里面的部队。
这是正常逻辑。
但很显然,这样的话,增援部队就会直接一头撞进南面方向日军第四中队的埋伏圈,在超强的直射和曲射火力的突然袭击之下,很有可能,一个连队就会在不到十来分钟内被日军的第四中队给完全吃掉。
要知道,在这淞沪会战的战场上,中国军队就算是负责防守的一个连队规模的部队,也会在往往处于劣势的进攻一方的进攻下,十分钟被消耗掉。
一个连队,十分钟就打光了。一个团,一小时就打没了。一个师,也就能够最多支撑两天,就被日军彻底打残了,最终往往只能剩下十之二三……
但实际发生的事,有很多都是颇具戏剧性的。
比如,他们碰到是李凌,如果不是李凌而是其他军官带领增援部队的话,就有可能仍旧按照以往的战法和习惯,直接就带着部队冲了上去,看到日军后就开打。唯一的问题是,仍旧按照以前的老战术,丝毫不注重战场侦察。
而在李凌的战术理论中,侦查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而又是极其极其重要的。
在后世,李凌所带领的部队中,无论是演习还是实战,他始终都把侦查放在第一位,无论是传统的侦察兵武力侦查,还是火力侦察,抑或是用侦察车,侦察机乃至于卫星定位,红外侦测这些,他都要用的。
势必就要做到,在战场上,只有我方看得到敌人,而敌军却发现不了我方,这就是最好的情况,也是侦查的作用。
所以,李凌在部队一出发,就将侦察部队远远的撒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