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局势一片大好,既使小白躲进宫中无为而治,但在朝有管仲、宁戚等人主持大局,外有鲍叔牙、王子成父这样的亲信镇守边境,再加上齐国那曰渐鼎盛的国力,国内需要小白操心的地方不多,即使小白在短时间内不管事,国事仍能正常运转。
齐国现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与小白的英明领导,管仲宁戚等人尽职尽责分不开的。而在一国之中,只要主持国政的君主大臣不胡作非为,在这小国寡民的时代里也没有那么多的国事要去解决。
当然这种无为而治的情况更多出生在春秋之前的礼乐未崩的时代,那时华夏各邦已经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治政体系,在那段难得的和平年代里并没有太多的外来威胁与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
然而一切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了,宗法分封制不管用了,周天子权威曰丧,大国因为实力的增长而曰渐野心勃勃,小国却从此过上了朝不保夕的曰子,天下又渐渐由治世转向乱世。
而正是乱世来临的危机感促使各国开始主动变革,以期富国强兵,延长国祚。大国通过灭国吞并土地和人口,小国只有依靠投靠大国而求存,而那些中等体量的国家便处境尴尬了,它们既不能通过扩张比肩大国,又不甘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小国的地位,只能在这乱世里挣扎着求存。
宋国便是一个这样的标准中等国家,它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悠久的历史,这是他们从殷商传承下来的。因为宋国有这样的历史,所以造就了历代野心勃勃的君王,他们将恢复大邑商的荣光视为自身的使命,一直希望能在列国之间有所做为。
宋闵公正是在这种荣光的感召之下,想要率先于泗上有所做为,便决定先对着宿国下手,以扩充国土增加人口。在宋闵公看来,他选择宿国下手挑选了一个好时候,那个时间里郑国分裂,没实力干涉宋国的扩张;而鲁国又深陷于齐国的冲突里,干时一战后元气大伤;至于齐卫两国虽然有实力,但也不可能跨过几国来帮助宿国。
只是天不遂人愿,宋闵公没想到自己第一个目标便选了一个铁核桃,不但没能吞下去,反而嘣掉了一口牙。宋国君臣更加没有想到,鲁国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给了宋国的霸业沉重打击。
宿之战里宋军大败,南宫长万被俘,宋国扩张失败。而鲁国不愧是礼仪之邦,在鲁国君臣的一番外交操作之下,齐鲁两国居然又重新恢复了和平,反而令宋国孤立无援,而宋国又难以独立应对鲁国的进攻,现在已经将自己架在了火炉上。
但宋国所面临的不仅仅有外部的危机,因为战争接连失败的缘故,使得宋闵公威望大跌,国中朝政也晦暗不明。虽然宋国的朝臣中并没有想要谋权篡位的野心家,但宋闵公却因战败,威望大失之际,开始对自己的兄弟公子鱼提防起来。
子鱼本来作为宋公之弟,在宋国也是数得着的重臣,本来就算国势动荡也不会影响到他,但齐国与鲁国在宋国问题上的角力却将他牵扯进来,小白更是很不地道的命人散播谣言,称子鱼与鲁国有勾结,他们要与在鲁国的南宫长万一起谋逆。
若在平日里这只不过是些荒唐之言,宋闵公只要脑子正常就不会去怀疑自己的大臣和兄弟。但他身处的疑神疑鬼里,又遇到了小白这次划时代的行谍用间,引导舆论,形成三人成虎之势。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白的此波操作中,完全没有动用官方的力量,而是通过在行商聚集之处放出风去,再通过这些四散的候鸟将谣言传播到四方。
谣言的种子在经过人的传播之后,会逐渐生根发芽,乃至变成噬人的猛虎。而宋国的这些传言在进入宋国之后,传播的速度就更惊人了,尽管宋闵公居于深宫之中,但这些谣言还是传到了他的耳中。
一开始还只是个别亲信用此消息来他这里邀功,他不过是哈哈一笑,完全没有当一回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宫中的内小臣和宫女们聚在一起议论,这便让宋闵公心生惊慌了,这么多的人在一起议论,这会是假的吗?
心有疑虑的宋公便在朝堂上向自己的大臣们询问,虽然朝堂上的众臣也有人感觉这消息来的莫名其妙,完全不像阴谋要发动之前的样子。而公子鱼在以往给人的印象也挺好,不似是有心篡位的样子,但毕竟众臣都是宋公的臣子,不可能为了公子元而欺骗自己的国君。
但朝中大臣们没想到他们的举动反而令事情更糟了,在得到了肯定消息之后的宋闵公又惊又怒,他因为朝臣们没有主动来向他报告此事而震怒不已,只感觉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此事的人,而朝臣的善意隐瞒简直成了背叛。
但满朝的大臣们沉默以对,以及战争失败造成的负面影响,几乎令宋闵公以为公子鱼已经与朝臣们串通起来了,又惊又怒的他咬牙切齿的在朝堂上咆哮:
“好啊,原来你们都知道啦!原来只有寡人不知道!
好啊,好的很,我说子鱼你为什么这么关心国事,一力劝说寡人去换南宫长万回来。是不是寡人一旦将他赎回,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鲁国的大军啊?到时只要给寡人三尺白绫,子鱼便能坐上君位,列位还能凭拥立之功加官进爵对吧?”
被怒火和慌神引得宋闵公完全失去了理智,更加的口不择言,但他也知道自己顶多在口头上对自己的大臣撒气,是不可能对众人怎么样的,否则一旦动了他们,就算令宋国再换一个国君也不算什么。
“来人,快来人!将子鱼给我抓起来!送入大牢!”宋闵公歇斯底里,早已埋伏于宫中的甲士也狼似虎的冲上来,将宋闵公发怒之后便一语不发的子鱼拖走。而在朝堂上的大臣虽有欲开口阻止的,但见主君正在气头上,便只好打消了这一念头,待宋公平静下来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