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年底上映的中小规模制作,宣传周期就要短上许多,偶尔临时更换档期,也是常有的事。
罗杰对这个情况也算有一些了解,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出质疑。
《民谣圣经》这张专辑的制作,乐队内已经有了共识,八月份假期结束,就开始录制。
至于发行的时间,倒是还没有确定下来。
如果放到感恩节前后发行,时间上肯定是来得及的。
宣传本身并不会受到专辑制作方面太多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要在感恩节后发行,《民谣圣经》可以有足足四个月的制作时间,绝对是充足的不能再充足了。
但一张专辑的发行时间,涉及的不仅仅是制作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要考虑。
罗杰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思考了片刻之后,开口道:“这个计划,你让人去找MAD唱片运营部门的麦克唐纳,我会跟他打个招呼。只要麦克唐纳认为你的计划可行,我原则上不反对。”
说罢,罗杰叫来蒂娜-林,拿来一张麦克唐纳的名片递给杜克。
“我会尽快和他联系。”
杜克接过名片,整个人显得放松了不少。
只要乐队这边不反对,杜克相信,自己的计划一定能打动MAD唱片。
虽然说联动宣传明显对电影更有利,但对MAD唱片,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更何况,这部影片本身就是在蹭乐队的名气和热度,再多蹭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这个话题暂时告一段落,杜克收好名片,又说到:“尼古拉斯那边,我让索菲亚试探过他的口风,他在MTV音乐频道的工作不太顺利,如果有好的机会,他也不介意尝试一下转行。”
“???”
话题转移的太快,罗杰一时间没有转过这个弯来。
想了一会,罗杰才反应过来,杜克所说的,是自己之前曾经提过的《战争之王》电影的计划。
在罗杰的“好莱坞计划”里,杜克-罗森伯格这个导演,以及尼古拉斯-凯奇……科波拉,都是这个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对于杜克导演,《郊区的耶稣》就是他的开始。
那么对于尼古拉斯来说,《战争之王》这部电影,就是这个前世巨星进入好莱坞的第一步。
“如果他愿意加入,必须要签一部长约,至少五部电影的片约。”
罗杰随口提了一句,又是半警告地说道:“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郊区的耶稣》,如果这部影片票房失败,我不会让你插手《战争之王》和接下来的几部电影。”
娱乐圈是一个很现实的圈子,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唯一的标准就是收入和利润。
对于好莱坞导演来说,评价他是否足够优秀,唯一的标准就是票房。
无论罗杰有多么看好这个导演,但若是杜克不能在票房上有一番作为,罗杰也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
能拍出无数影迷追捧的经典?
如果票房扑街,那有个屁用。
《肖申克的救赎》够经典了吧?
在票房扑街、奥斯卡失利之后,弗兰克-达拉邦特足足沉寂了五年,才得到下一次执掌导筒的机会。
至于《楚门的世界》的导演彼得-威尔、《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家伙在影片票房大扑街之后,衰落到了什么地方去。
如大卫-芬奇、克里斯托佛-诺兰、弗朗西斯-科波拉,这些被誉为传奇的导演,他们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声望,不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口碑有多好,而是票房的胜利。
这是一个无比现实的圈子。
罗杰进入这个圈子的目的更加现实,就是为了圈钱。
如果杜克不能给自己带来预期的收益,无论罗杰有多么看好这位导演,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
“我明白,票房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
杜克显然也很清楚好莱坞的规则,没有因为《郊区的耶稣》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就开始忘乎所以。
在影片上映之前,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再好的评价,也只是让自己的起点更高一点。
但能走到哪一步,却是取决于影片上映之后,能够收获多少票房。
一部电影,永远不是拍摄完成,剪辑完毕,就可以坐等着收钱。
许多幕后的工作,同样对票房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影响。
沉默了一会,杜克开口道:“环球很快会举行一系列的内部拉片会,邀请院线方的审片专家和代表参与,到时我会全程跟进,尽可能争取更高的院线数量。”
一部电影的院线数量,很大程度上,就能决定它的票房好坏。
很简单的道理,一部能够在3000家院线上映的电影,票房再怎么扑街,也不会比一部只能在100家院线上映的电影差。
争取到的院线数量越多,想要取得高票房,自然也就更加的容易。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和三大院线方的代表打好关系,以后还会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
罗杰深谙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道理,隐晦地暗示了一句。
杜克也不知道听没听懂罗杰的暗示,很干脆地点头答应下来。
“中午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我让厨房准备了中餐,正宗的中餐,不是本土化的那种。”
工作的话题告一段落,罗杰开口提出邀请,指了指放在茶几上的白兰地,说道:“正好我们可以喝一杯庆祝一下。”
“庆祝?”
杜克笑道:“庆祝总得有个理由吧?”
其实罗杰只是单纯地酒瘾犯了,一个嗜酒的人,看到一瓶好酒,馋虫总是控制不住的,哪有什么庆祝的理由?
不过找个理由还不容易?
罗杰脱口而出:“提前庆祝《郊区的耶稣》票房大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