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病了,孟洵也不去听夫子讲课,好好待在家里侍奉孟许氏。
“娘,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孟洵的眸子里满是担心。
他慢慢握住母亲的手。
感觉冰凉。
“没事,小病而已,休息几天就好,就不要花钱去请大夫了。”
孟许氏脸色苍白如纸,神情萎靡,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她看着一旁老纺织机上尚未完成的布匹,有气无力地道:“洵儿,扶为娘起来。”
“不行,您现在身体虚弱,可不能起身。”
孟洵很坚定的摇摇头。
“那块布匹还差一点就能完成了,娘要赶紧去将它织好。”孟许氏叹了一口气道:“这几天家里已经断粮了,你父亲的收成也不好,现在刚好可以将这布匹卖了换点粮,你和秀云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千万不能饿坏了。”
“不行!您现在还生着病,只能好好休息!粮食······粮食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你想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继续去干苦力?还是去偷!去抢!”
孟许氏严厉地道。
“爹娘是希望你能好好读书!今后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必为他人所轻,可你呢?你今天连夫子的课都没有去!不遵父母教诲者,此乃不不孝也!”
此乃不孝也!
不孝也!!
最后这三个字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瞬间令孟洵呆滞当场!
是了。
要不是我瞒着母亲偷偷去干苦力······
要不是我打了那许秘两巴掌······
恐怕这一切都还不会发生了。
孟洵陷入了无尽的自责里,几乎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孟许氏看着儿子涣散的目光,心中刺痛了。
从小到大,儿子一直都很懂事。
别人没有的,他肯定没有,别人有的,他也没有。
不是他不想,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想。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天寒地冻的,当时家中无粮祭祖,一家四口人就窝在这个茅草房里,生起一堆火来取暖。
木柴在火中燃烧,“噼里啪啦”的爆响声显得格外清晰,红彤彤的火光照映在一家人的脸上,倒是令四个人看上去有了那么几分血色。
只是,和窗外的欢声笑语相比,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一家人就这样坐着,大眼瞪小眼,一句话也没有。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哪里还有心情说笑。
最后,也不知道孟洵是怎么想的,竟大冷天的跑到河边,一个猛子就扎了进去,生生从里面捞出了两条大鲜鱼!
为了这两条鱼,他挨了一顿打,发了整整一天的高烧,流了三天的鼻涕。
那个时候他九岁,秀云四岁。
那天晚上,母亲用那两条鲜鱼做了一大锅美味的鱼汤。
这是他们一年来吃得最高兴的一顿,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锅里还“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秀云躲在母亲的怀里听父亲讲一些奇闻怪谈,吓得惊呼连连。孟洵在一旁裹着棉被,端着鱼汤,静静地看着一家人,咧着嘴嘿嘿直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孟洵的衣服破了。
这件衣服在他捉完鱼上岸的时候被岸边的石头划破了,实在穿不来了了,于是被心灵手巧的孟许氏改成了一双袜子给了孟有田。
每当看到父亲的这双袜子,孟洵都会叹一口气。
我的衣服啊······
于是,孟洵就剩最后一件衣服了。
就这件衣服,孟洵都已经整整穿了三年,布料都已经洗得发黄,上面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
有句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还有六年的时间呢,不急。
孟洵是不急,但孟许氏很着急。
每每孟许氏说要给他做件衣裳,孟洵都会先欣然答应,然后等母亲织好了布匹,他又会把妹妹带到母亲。秀云当时年纪还小,哪里知道那么多,一看见漂亮的布料,就一定会嚷嚷着让母亲给她做衣裳。
孟许氏看着孟洵狡黠的眼神,有些无奈,可又拗不过秀云,便做她的衣服去了。
孟洵有言曰: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等什么时候爹的衣裳穿不了了,改小了再给我穿吧。
于是,孟有田就发现自己的衣裳一天比一天少,而儿子身上的衣裳则是一天变一个花样,而且还都很眼熟。
又过去一年。
孟洵十岁,秀云五岁。
这年里面,孟洵又迷上了读书。
村子里那些和孟洵年岁相仿的孩子差不多都已经被父母送到了县里的私塾,而孟洵家本来就困难,哪里会有钱供他去私塾。
孟洵心知家里的苦,也不闹。
第六章:有一种幸福,叫做平淡(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