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国清寺的后院,数十名火头僧正穿梭于外山与内院之间,忙碌的挑水担柴,就像是蚁巢里分工明确的工蚁。像这样的一方名寺,拥有的僧众达数百之众,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大事。
国清寺俗家弟子李修缘正在房间仔细整理他的行装。
其实他的东西并不多,出家人游走四方吃穿住行都靠化缘,不为俗物所扰。三两件换洗的僧袍,一本《楞严咒》,和一座金身。
李修缘忍不住伸出手,轻抚那座金身。金身口衔一枚金铃,在床榻上盘膝而坐,双手捏着弥陀印。金身枯瘦如骨,身量不过三岁孩童大小。但这诡异的外形并没有给人丝毫恐怖的感觉,金身唇角那一抹淡淡充满慈悲意味的微笑,使得它周身上下都充斥着普度众生的佛性光辉。
每次触摸这座金身时,李修缘就觉得自己和金身之间有某种难以言喻地联系,可这种感觉却总是若隐若现,等你想要抓住它的时候,它却又渺然而去,不留痕迹。
禅房紧闭,金身口中的金铃却突然无风自动,‘叮铃’轻响了一声。
金身口中的金铃约莫两指粗细,精巧无比,铃壁纤薄的犹如蝉翼,铃舌却是一枚通体透白发亮的玉锥,轻巧的撞击声悦耳动听,令人心生静谧。
李修缘抽身而退,双掌合十:“南无阿弥陀佛。莫催,这就启程。”
他仔细用粗布将金身裹住,和其他物件一起放入书箱,只露出金身的头颅。然后整肃僧袍,将书箱背在身后,拉开禅房的门,迈步而出。
门外的两个扫地僧抬起眼来看了他一眼,并未理睬,继续扫他们的地。李修缘已经习以为常,也不管两人毫无反应,恭恭敬敬地朝两人一揖,出了院子。
一路上来来往往的僧众很多,但都把李修缘当做透明人儿一般,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李修缘也不以为忤,兀自顾着自己的礼数,直到走到右侧第三座独院时,才突然停了下来。
这个角度遮挡了大多数僧众的视线,以他微弱的存在感,即便有人的余光能看到他,也会自然而然的忽略。
朝阳从云层中探出头来,耀眼的光芒闪过大地。众僧都忍不住眯了眯眼。谁也没有注意到,刚才还行走在道路上的李修缘,已经没了踪迹。
这第三座独院其实并没有人住,古朴的灰砖粗浅简单的围成一座四四方方的院子,一座破败的木门挂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铜锁——这东西当然难不倒李修缘,他熟练地从怀里掏出一根细铁丝,只是‘咔哒’一声,铜锁就应声而开。
李修缘左右望了望,确定四周无人,这才轻手轻脚地溜了进去。
院子里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中央那一颗寿龄已超百年,枝叶繁茂的荔枝树。四月正是荔枝成熟的时节,映入眼帘的是遮天蔽日的紫红,那涨红饱满的荔枝果只是看一眼就令人垂涎欲滴。
“师父……”李修缘看也没看那些果子一眼,小心翼翼围着树干转了几圈,轻声唤了几声:“师父?”
‘啪嗒啪嗒’。
几枚刚熟的荔枝果从树上坠落,正砸落在李修缘的身上。
李修缘抬起头,就见老荔枝树粗壮的枝丫上,一个老和尚正慌慌张张地整理着袈裟,盘膝坐好,转瞬摆出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来。
“啊,是修缘啊。”老和尚正襟危坐。嘴角还残留着几抹没擦干净的荔枝汁,脸上脏兮兮的看不清模样,显然几天都没从树上下来过:“找我有事?”
李修缘深施一礼:“是的师父,徒儿今日下山云游,特来辞行。”
“云游的地方选好了?”老和尚一边宝相庄严地说着话,一边偷偷摸摸地把一串吃了一半的荔枝果往身后藏。
“徒儿想去落云城。”李修缘恭恭敬敬地答道:“他们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就要开始了,徒儿想看看能不能遇到佛缘。”
老和尚点了点头:“佛曰: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半晌都没说话。
“呃,后面是什么来着?”
“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李修缘恭恭敬敬地接上。
“对对对。”老和尚连连点头:“修行讲究的就是个随缘,你也不要太过着意融合金身这件事……”
他的话还没说完,眉毛微抬,脸色突然变了,猛然一抬手,将身后那串荔枝朝李修缘丢了过来:“接住!”
第一章 李修缘(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