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展到后来,几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唐遥和柳长庆这一边。最后还是杨玉红她爹杨大金出面,逼着她给众人赔了不是,这件事才算完。
经过这么一遭,卖货的生意反而更红火了。只不过不少人是把杨玉红那天,关于扫把星的说法记在了心里,每次唐遥出摊的时候,光顾的人明显减少。都等着柳长庆出摊的时候再买。唐遥倒是图了个清闲,干脆专管后勤,卖货都交给了柳长庆。
他们生意一好,就得频繁去三岔子村拿货。这可苦了康二喜,他哪里知道杨柳村的生意会这么红火。倒不是后悔把生意让了出去,只是他现在不得不抽时间常去县里,收入虽然有所增加,却总是耽误地里的活,媳妇也对他有了许多埋怨。
所以当长庆和唐遥这个月第四次登门时,康二喜终于憋不住向两人道出心中的苦水。
唐遥一听,这不是正好合了自己的意。她一直不甘心只做个零售商,之前两个月安心卖货,是想先摸清楚门道,也是记着姚二哥的话,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且现在村里人明显有意躲着她,光做后勤,还要分一半利润,唐遥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经过这两个月的历练,她已经把村里人的喜好了解的一清二楚。正巧康二喜嫌麻烦,不想去花时间去县里。
“康二哥,我们总这样麻烦你跑那么远的路,确实挺不好意思的。要是你放心的下,以后就由我去县里拿货。反正我闲着没事,不如多出一份力。”
康二喜巴不得她能接过这个任务,立马答应:“我后天就去,你有空没有?正好把你介绍给我小叔,我的货都是从他那儿进的。”
“我有时间,就是您小叔应该没意见吧,忽然带个陌生人过去。”
“他能有什么意见,和谁不是做生意。其实说是我小叔,也有七八年没见过面了。他是我们村第一个出去闯荡的,一去好几年没回来过,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两年前忽然回村,还带着老婆孩子。他说这些年南下去过广州,后来又去了浙江。他回来后,就在县城的商店里卖袜子,去年又开始卖别的小商品。反正他这个人市侩的很,只认钱不认人,你见了就知道了。”
果然如康二喜所说,当他们去县城里见到康援朝后,他对换个人拿货一点反应也没有,不咸不淡的说了句知道了。可当唐遥说拿货量要增加时,他立马露出笑容,殷勤的问:“要加多少?是每个月都加,还是只加这一个月的?看来你们村里销量可以呀。”
“是卖的不错。康同志,我想问一下,除了给三岔子村,你还给别人提供货品吗?”
康援朝一脸狐疑的看着她,问:“你问这么多干什么?”
“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我有几个朋友,都是大杨树镇的,他们也想做点小买卖。如果您这儿有足够的货源,我回去和他们说一声,都从您这里拿货。”
康援朝一听,笑容都要咧到耳朵根了,“没有问题的,我这里要多少有多少。而且现在城里面流行什么,我这里也都有。”
“行,我今天来也就是先咨询一下,等他们决定做不做,我再给您回话。”
“好,好,商店一开门,我准时就在这。要是我不在,你就到后面那条巷子五号去找我,或者找我老婆也行。”
“还有一件事想问问您。我那几个朋友家都是村子上的,条件也都不宽裕。如果我们几个合起来,一齐向您订货,这价格……还能优惠点吗?”
“可以可以,小姑娘,要是要的多,我还能再让让。”说着在纸上写了具体让几分,给唐遥看。
“不能再便宜了吗?”
“这是最低了,进货的路费,还有成本,我也是要花很多钱的。”
“这些我都懂。可是您想想,运费这些都属于固定成本,一趟运的货多了,分摊到每一样上的费用不就少了。这么一算,您商店里卖出去的东西不就比之前赚的多,我这是在给您省钱呢。”
这话说的康援朝哈哈一笑,“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懂什么叫固定成本,看来是读过不少书。懂些其中的门道。你挺能说会道的,卖货销量一定不错。可你那些朋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就不清楚了。如果他们一个月只卖出去一件两件的,我岂不是还要亏本。”
唐遥听出他话里有能降价的可能性,问道:“您的意思是?”
“咱们这样,定一个货物总价值的标准,你每个月拿的货如果能达到标准,下个月就按优惠价走。如果达不到,就按原价。能不能拿到更低廉的价格,全看你们怎么做了。主动权掌握在你们手里,你觉得怎么样?”
难怪康二喜说他是个市侩的商人,一点也不假。这条规则对康援朝来说,一点坏处没有,既能保证他有足够的利润可赚,又能调动零售人员卖货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康援朝不愧是出去闯荡过的人,这个点子实在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出这一招,连唐遥都不得不佩服他。
她方才扫了一圈商店里别的铺子,零星的两三家卖百货的,东西的样式都显得很老旧,完全是过时的产品。只有康援朝卖的货物还能入眼,至少花色和款式比较特别。
目前看来,只能照着他说的办。至少她得拿出点销售成绩来,才有再和他谈判的资格。
这边商量好了,唐遥让康二喜在车站等她,又去了趟警察局。上回说好要给白警官还车票钱,今天正好把这事儿一并办了。
还没进警察局的大门,唐遥就被拦了下来,那人问清楚她的来意,说:“小白到市里学习去了,下周才回来。”
唐遥只得把钱放在信封里,又在里面加了张字条,拜托人家帮她转交。要不然她总惦记着欠钱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