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为人严厉,即使身边人再信任、再得宠,也绝对不加以放纵,一旦发觉,必严加惩处。因此,冯氏身边之人做事勤恳而低调,毫不张扬;
冯氏为人精明,明察秋毫,身边之人没有人敢于欺瞒与她,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过她的眼睛。
冯氏有男子气魄,心胸开阔,为人大度,从不记仇,即使面对前一天因为犯错而被自己严惩的宫人,第二天依然会像平常一样对待,甚至有人因为被责打,努力改正后,还会备受冯氏信赖、重用。
宫人们对于冯氏是又惧又爱,许多人一生都只忠于冯氏一人。
冯昭仪对冯氏极其满意,认为冯氏是冯家的一位英才,是位能成大事的人物。
拓跋焘也对冯氏十分满意,曾指着冯氏感慨道:“可惜不为男儿身,能为国所用”。
拓跋浚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嫡长孙,是太子拓跋晃的嫡长子,深受拓跋焘、拓跋晃喜爱。
拓跋浚心仪冯氏。
拓跋焘、拓跋晃都默许拓跋浚和冯氏交往、亲近。
451年,奸臣宗爱逼死了拓跋浚的父亲、北魏太子拓跋晃,452年,奸臣宗爱又弑杀了拓跋浚的祖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两位至亲的骤然离世,让年仅十二岁的拓跋浚经历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当时,冯氏一直陪护在拓跋浚身边。
当奸臣宗爱意图暗害拓跋浚的时候,是冯氏等宫人舍生冒死暗中保护拓跋浚;当拓跋浚心情低落,悲痛不能自已,嚎啕大哭的时候,是冯氏陪在拓跋浚身边,力劝其不要放弃,要振作;当拓跋浚秘密联络文武重臣,图谋大事的时候,是冯氏从中协助,充当联络。
冯氏和拓跋浚两个人,一起度过了拓跋浚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一起度过了北魏自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两个人相濡以沫,感情亲厚。
452年10月3日,拓跋浚在南部尚书陆丽、太子太傅游雅、尚书源贺、殿中尚书长孙渴候、羽林郎中刘尼的协助下,控制了皇宫,在皇宫永安殿登基称帝,改元兴安,大赦天下。拓跋浚就是北魏文成帝。
拓跋浚登基称帝后,下诏诛杀宗爱及其党羽,并灭宗爱及其党羽三族。
同月,十二岁的冯氏被策封贵人。
456年,十六岁的冯氏又被拓跋浚立为皇后。
冯氏和拓跋浚两个人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和美的。
拓跋浚为人仁厚,登基称帝后,对内施行怀柔统治,与民休息,削减赋税,减免徭役,获得了朝野的一致称赞,也让身边人冯氏心中对拓跋浚充满了仰慕;对外拓跋浚率军巡视北部边陲,车驾深入大漠,柔然举国绝迹远逃,许多部落酋长纷纷前来见驾归降,冯氏跟随拓跋浚,站在马车上,为拓跋浚大振国威而欢呼雀跃,并陪同拓跋浚一起观阅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冯氏不但为北魏的强盛而感到振奋,而且对于北魏的未来也充满了期望。
拓跋弘是拓跋浚和李妃的儿子。
就在冯氏被册立为皇后的第二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拓跋浚册立为太子。
依照北魏“子贵母死”的旧制,拓跋弘的母亲李妃被赐死。冯氏便担负起拓跋弘的养育之责,竭尽慈爱,这也让文成帝拓跋浚十分满意。
拓跋浚殚精竭虑的为国操劳,冯氏则竭尽所能的治理好后宫,为拓跋浚排解各种苦恼和烦闷,在生活上给予拓跋浚温存和体贴。
美满和谐,是拓跋浚、冯氏两人夫妻关系的最好写照。
465年5月11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驾崩。
丧夫之痛,令二十六岁的冯氏痛不欲生。
冯氏一连数日都以泪洗面,呜咽不止,既为拓跋浚离她早去而悲伤,更为自己命运多舛而哀痛。
三日后,按照北魏旧俗制度,需要焚烧拓跋浚生前的御衣器物等,当时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一起到场哭泣哀悼。
当火光燃起,难掩悲哀的冯氏突然身不由己的高声悲哭着,扑向熊熊燃烧的大火。
周围的人都被冯氏的举动惊呆了,待回过神来,急忙冲上去,从烈火中将冯氏救出。
幸亏抢救及时,冯氏才未被烧死,但烟熏火烧,她早已不省人事。
过了很久,冯氏方才慢慢睁开眼睛,周围的人们才松了口气。
冯氏幽幽的苏醒过来,突然间似乎对于生死之事顿悟了。
自己生来就如此坎坷多艰,或许正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既然如此,何不咬咬牙挺过去。想到此,冯氏就像换了一个人,悲伤的双眼中透出了一股坚毅的光芒。
冯氏,这件事做的看似很傻,可是她当时确实是情难自禁。
情难自禁,更现真情。这既证明了冯氏和拓跋浚夫妻感情深厚,难舍难离,又让北魏皇室宗亲、文武大臣在心中暗自佩服,为拓跋浚有这么一位重情重义的妻子而感到佩服;为鲜卑拓跋皇室有这么一位不恋权势的女当家人而感到佩服;更为北魏政权有这么一位位居高位,却甘愿赴死的皇后而感到佩服。
冯氏,情难自禁的扑向大火,在北魏拓跋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心中,顿时树立了十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