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事无成,
载誉复平常。
黄鸡唱白发,
梁父羽徽商。
率臣亦感梅清其事,作诗一首,诗曰:
混迹瓦舍居陋堂,
市井末流又何妨?
闲时悠观门前燕,
忙时笑将浑书讲。
座下三教九流客,
楼前五湖四海郎。
书中不谈圣人事,
筵间常有荤段糠。
贫富俱听吾浑言,
贵贱皆看我弹唱。
世间百态尽收眼,
人之美丑一脸庞。
归家淡食味却美,
佳人斟酌饮酒香。
女红贴体小室净,
暇把书教墨轻扬。
不慕不羡不恋贵,
不想不思不言伤。
喜怒哀乐俗世事,
谁道此间是寻常?
光阴荏苒,倏忽两年已过,时景德四年春二月也。
是夜,盛仁方说书毕而归家,及至家门,华珍泪痕满面,急急慌慌而道:“小哥,我爹爹快不行了,你快去看看!”
盛仁大惊,急忙趋步至华石跟前,见华石面如土色,胸膛起伏,双眼紧闭,呼吸急促,躺于床上;身旁郎中摇头叹息而谓盛仁道:“某已尽力。”盛仁不及回郎中所言,转而急谓华石道:“老丈!老丈!小子回来了!”
华石缓缓睁开双眼,慢慢而道:“小哥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两年,家中宽裕不少,珍姐儿也能识些字,这些都亏了小哥儿照顾。”
盛仁正欲答之,华石止之道:“小哥儿,老汉不久就要去和浑家团聚了,且听我把话说完吧。”
华石此时面竟露一丝笑意,又缓缓而道:“老汉一生就这一个女儿,小女顽劣,不通世事——我没了之后还请小哥儿多多照顾!”
复缓而目视华珍道:“珍姐儿,以后不要再贪玩了,好好学习女红,要多听小哥儿的话。”
华珍泪如雨下,连连点头。
华石又道:“小哥,老汉我干了一辈子的牢卒,多大的官,多富的人都见过,可是在牢狱里,哪里还有什么富贵贫穷的分别?老汉我活了这么多年,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那!不要看什么高下富贫,也不要看什么美丑贵贱,过好自己的日子,把身边的人照顾好就行了。”
其方说至此,忽然咳嗽数声,吐血不止,蓦地,眼睛忽闭,胸膛平复,已然驾鹤西去矣。
至于以后其丧事及各邻吊问之景,某不再赘述。
话说这两年之间,盛仁与华珍朝夕相处,自然日久生情。那华珍虽颜不甚美,但居家有道:一应家务,井井有条;针黹女红,样样精美;那盛仁虽无一官半职,但毕竟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且于内对华石及其尽心照顾,于外吃苦耐劳,常口干舌燥而不言苦,茶馆之人对其亦无风言碎语;当然,二人相处之点滴,琐碎之小事,某暂不提。
及居丧期过,复过一年,时年大中祥符三年春三月也——梅清与华珍结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情意绵绵,不在话下;婚后二人育有二子:
其一:梅钰,字静远,盛仁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其生于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初三。
其二:梅铭,字静修,盛仁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意;其生于大中祥符六年正月初九。
日月轮转,星辰变幻,时光如水,亦若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至仁宗天圣五年,初夏五月。
是年也:梅钰年十七岁,梅铭年十五岁;远观二人,俱仪表堂堂,气宇不凡,然细观之,却各有其貌;二人性格亦迥然不同,互有千秋。
正是:
华石实话感盛仁
华珍真言患难情
姻缘喜结生双子
淡泊明志不求名
欲知其子相貌性格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