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三号,王喆回到京城的家。
赵丽华在东厢房看书学习,王喆开门进来都不没抬头。王喆从她身后捂住她的眼睛。“臭王喆,现在才回来。”
“你怎么知道是我?”
“别人谁跟我这样闹着玩?”
“真没意思,一下子就能猜到是我。”
“要不你再捂上我的眼我假装猜上几回?”
“行。”王喆再次捂上赵丽华的眼,没等赵丽华说话就吻了她的耳朵、额头,进而吻上朱唇。
许久,唇分。
“王喆,这次、去香港事情、办得顺利吗?”赵丽华问道,呼吸尚不平稳。
“还好,挺顺利的,赚了不少钱,又都投进去了。家里生意怎么样?”
“家里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每天能有两三万的流水,就是这钱你不让存到银行,我隔一天就要埋一次钱,很麻烦!以后这钱越来越多,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嗯,看样是要想办法了。”这只卖货收钱,货款不能及时返回去真是个问题。尽管王喆在香港还有50万美元加上500万港币,但也不能这样逐渐换成Rmb然后埋起来吧,就是转给张发奎也最好是通过银行电汇,又快又方便。但是王喆现在又不想把钱以个人名义存进银行,在这大多数工人每月才四十多元工资的年代,你拿着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钱去存银行真的好吗?
不存银行就只能藏在家里,关键是这个时候最大面值的钱是10元的,1万块钱就是一大捆,还有5元的2元的一元的以及毛票硬币,5万块钱就是一大堆!
怎么办呢?王喆真有点挠头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喆又问了问赵刚贾爱军生意上的事情,他们二人现在每天都很忙但没感觉到累,每天都沉浸在赚钱的快乐中。对于钱的问题,包括齐渊也没有好的办法。
想不通就不再去想,王喆也不再过问生意上的事,每天早上和赵丽华去后海,跟冯志强一起练习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回到家就跟赵丽华学习功课,赵丽华已经把高二的课程全部学完了,并且把课本上每章节的练习题都做了一遍,王喆对赵丽华的学习能力很满意。现在两个人已经开始系统的复习了,那套教辅材料帮了忙,里面有很多的练习题以及模拟试卷,对王喆和赵丽华来说这是最需要的。
香港每天都有电报过来,每封电报的内容都只有8个数字,黄金原油的开盘收盘最高最低价,王喆每天看一眼,也不用回电报。黄金的价格已经跌到650美元以下了,王喆彻底放心了,这黄金的价格和王喆上一世的价格是完全一致的,并没有因王喆的重生而改变。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城越来越冷了,管仁发来的货物中,已经有些冬衣,但是在王喆看来管仁发过来的冬衣在北方不会太好卖,因为太薄,管仁一个香港人跟本没法想象北方的冬天有多冷。王喆没办法,只能发电报让管仁安排人进一些厚点的棉衣,同时让他想办法搞点棉鞋最好是棉皮鞋发过来。
管仁很快就亲自来了京城,作为香港人他要亲自看看北方人的衣服。王喆让赵刚和贾爱军把他们去年过冬的衣服找了出来拿给管仁看,管仁看过以后直摇头。
“王先生,这些东西南方没有啊。”
“那这样吧,你安排人去沪市和江浙一带,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羽绒服生产厂家,如果能找到,就订购一批直接发过来,如果找不到,就在沪市买上几件拿给张发奎,看看他能否找到加工的厂家。今年估计也来不及了。这也没什么,今后可以加大秋衣、秋裤、内衣、衬衣、床单、毛巾以及羊毛衫等货物的量。棉鞋估计你也不好弄,那就算了,明年再说。还有,我这里有一大批钱你能想办法弄回去吗?”
“有多少?”
“几十万吧,这些钱最大面值只有10元,不是很方便。”
“怎么不存银行呢?”
“这个不好跟你解释,总之就是不方便存银行。”
“要是仅仅这一次我怎么都能想办法带回去,可是不能每次都带几大包现金吧?要不这样吧,我想以九州商贸公司的名义在京城建个办事处吧,在中行开户,我回鹏城也在中行开户,这样就可以把钱存进公司账户再汇到鹏城,您看行不行?就是不知道这边的税负怎么样。”
“行,你今天休息一下,明天我让人带你去办理注册,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办下来。”
“第二天,赵刚陪着管仁去区工商局咨询办理办事处的事,结果区工商局没有办过,说需要向上级请示。”两个人很快就回来了。
“他们说什么时候能给消息了吗?”
“我问了,可是他们说不准。”赵刚说道。
王喆想了想,对管仁说:“要不这样吧,你先回鹏城,现在你能支配的钱还有多少?”
“还有将近500万港纸呢,张先生那里的帐已经结清了。发了几个月的工资,还有就是一些差旅费办公费。”
“那行,你回到香港给京城市政府发函,以九州商贸的名义,就说香港九州商贸公司看好内地的经济发展前景,欲投资300万港元在京城建百货商场,批发零售香港以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家电百货,能提供1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就这个意思,具体文字你回去找人推敲。另外下个柜子要加一批电子表,从香港进,正常通关。也可以从鹏城拿货,你看着办就行。”
“好的,我马上就回去,您等我消息吧。”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王喆实在是受够了每天数零钱的折磨,再加上王喆仔细回想上一世80年代初期的一些事情,包括八大王事件,以及意识形态的几次大的争论所带来的影响,好像真的没对外资企业有啥不利的事件发生。
王喆决定让九州商贸先进来再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先从商业开始的,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有了全民经商的说法。既然如此,那就从商业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