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村的村民承平已久,兼之丑寅之交是常人最梦酣觉沉的时辰,所以一时竟是无人理会。
打更的徐老梗坐在更房里,正无聊的看着更漏。听到钟声远远地传来,几乎以为自己不小心睡着了在做梦。他惊得傻张着大嘴怔了半晌,使劲揪下了自己的一根山羊胡子,才彻底的清醒过来。
待他回过味来,急急忙忙地跑到徐家大院去敲门,美梦被他打断的看门人却是满肚子的不乐意,只说他被梦魇住了,胡乱说疯话,要打发了他,自己好回去在梦里接着娶媳妇。
徐老梗自然不肯罢休,把门拍得更响也更急了。这下子看门的火了,也不管荤的素的隔着门压着声音乱骂了一通,就是拒不给他开门。
万幸有一个老家人起夜,听见了这边动静,颤颤巍巍的凑了过来道:“我好像迷迷糊糊地也听到了钟声,也弄不清是做梦啊还是啥事。这把我憋的,不起来上个茅房就又尿床上了……咳咳咳……”
看门一听也觉得有点心惊肉跳的,一害怕,脑子就清楚了。他不敢再耽搁,一路小跑地去了东院,叫醒了当家的二老爷。二老爷觉得事态严重又去敲了徐老太爷的院门。等到守夜的婆子小心地唤醒了徐老太爷,请进了二老爷,才得以把事情说了个大概。
徐老太爷拿定主意派人上山看看,宁可是虚惊一场。
以前张承志在家的时候,为了研习兵法,同时为了徐村的安全,每到农闲的时候,都会把全村的青壮集中到晒场上,按照边军的练兵的法子,训练民壮。当然,是减了负重和标准的。
只是多数村民不但不识字,甚至连左右都分不清。徐承志还得从“碗是左,筷是右”教起。好不容易教得七七八八了,农活一忙,大家四散而去。等再回来训练的时候,大部分都忘了个七七八八了。
好在徐承志心怀大志,胸有沟壑。他不气馁不放弃,每年坚持,所以尽管徐承志觉得结果差强人意,可徐村民壮还是名声在外,起码真的有事的话,对付些土匪山贼什么的,也有一战之力,不再是乌合之众了。
张承志由武举入仕后,徐村民壮先由张承志的长子张鹰接手;张鹰随父从军后,这份担子则落在了幼子十五岁的张鹏肩上。只是张鹏志在科举,于训练上不免有些懈怠和疏漏。积年累月,人脑中的那根弦一松,再紧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是以当徐二老爷到了晒场上一看,却只有三五个人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着。他只好再派徐诚带着人挨家挨户的去砸门。好不容易集合了家丁和村里的青壮在嗮场上,又有婆娘哭着喊着跟过来拖后腿的。婆娘们的哭声在暗夜里显得那么瘆得慌,听得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徐立嗣不得已拿出了当家人的威风才把她们赶回了家。
黑洞洞的夜里,越来越多的人家被惊醒了。渐渐的,小小的徐村满是窗前灯光和移动的火把,居然有了点万家灯火的意思。
晒场上,终于人也都到得差不多了。徐老太爷定了由徐诚带队,徐立嗣押后带着大部民壮去山上救援;余下的由张鹏和徐致浩布置在几个村口以防贼人进村。待众人分头开始行动时,一个多时辰都过去了。
这要是张承志还在家里,看到他当初一手训练出来的民壮懈怠到这种地步,怕是要欲哭无泪,大发雷霆,然后把大家都赶到晒场,再来一场脱胎换骨的魔鬼训练了。
徐老太爷知道秦三是个有本事的,又和徐谨家亲厚,是臻儿的拳脚师傅,于是早早地派人去找了。谁知道他在地头的小屋黑洞洞的无人应门,竟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待“各路人马”乱糟糟地领命离开后,徐老太爷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姓左的老嬷嬷。他吩咐左嬷嬷去大厨房召集人做干粮,天亮了好送到山上去。
左嬷嬷道:“我们都走了,谁伺候您?”
徐老太爷道:“不怕,若是有事,外面还有上夜的。你别去后面叫醒秀枝她们。让她们睡好,明儿个还有得忙呢。”
秀枝也是徐老太爷的大丫鬟,今夜不当值。
左嬷嬷只好叮嘱徐老太爷也要抓紧时间歇着。虽然不放心,也只好答应着去了。
徐老太爷上了岁数本来就觉少,如今遇上如此大事,怎么还能睡得着?屋子安静得落针可闻,和才刚乱糟糟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心中惴惴不安,无法安坐,便拿起烛台,慢慢踱进了隔壁臻儿的房间。
臻儿丝毫不曾为方才大屋里的嘈杂所扰。只见他睡得小脸通红,鼻尖渗出细细的汗珠子,还打着低低的鼾声。想是白天累极了。
徐老太爷站在臻儿床前,看着臻儿可爱的模样,唯有心中默默祈求满天神佛保佑。否则……天亮后该如何面对臻儿呢?
昨天臻儿把致修的牙都打掉了,只因为听他说了几句不敬慧娘的话。这要是知道了清净庵的消息,要是慧娘没有逃过这一劫……
官场的经历,家族的责任让这个老人从来不对任何事心存侥幸,他总是习惯于做最坏的打算,最周全的对应,以求最好的结果。这次他却完全乱了方寸,竟然不敢去多思深想。
第三十三章 徐村灯火(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