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扎眼的是,在那细腰上没有精美的荷包,也没有彩线丝绦,而是一柄缺口柴刀……
只是瞟了一眼,乔九就不动声色的走远,他们今天需要买三头猪回去。
等赵二轰走黑狗,两人很快就找到来桐的家。
院里堆满一段段截好的木料,屋外的棚子下,一个绑坐在木轮车上的男子正在用小刀小心翼翼削着木头。
“你们要做大小不同的木碗?”来桐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听到他们要做几十个木碗,有些好奇。
做木碗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麻烦,因为是纯木,抠出碗形后还需要几道工序处理,不然天热天冷容易裂口,用的时间不长。
穷人都是用土陶碗,打坏了也不心疼。有些富户人家会给孩子定做木碗,避免被不小心打破的碎瓷划伤。
来桐接下了这趟活,让王三秋没有想到的是,交货却是遥遥无期。
这里没有车床,所有的东西全靠手工打制,结实的木碗需要选择酸枣树等硬木,都是从一整段原木里面扣出来,加工出来的木碗若想耐用,还需要用豆油一遍遍刷过,直到油浸饱为止。
这样木碗才不会生霉开裂,热不烫唇,冷不沁手,结实耐用,可以爷孙相传。
王三秋有些傻眼,自己只是想找轻便薄爽的,没想到找个能当传家宝的。
听到王三秋说是送饭出去用的,来桐给她出了主意:找蔑匠,用竹筒,既快好省,还不需要收回。
不过想到用竹筒也太过草率,此时王三秋没有放在心上。
虽然对木碗的加工有些失望,但听起来还是让她心动不易,反正做出来的需要的时间够长,自己的银子现在不凑手,等来桐慢慢做了,以后再付钱。
什么时候王家使用这样精贵的木碗送餐,规格高,气质好,价格上也好。
接下来,就需要王三秋将图纸上不同用途,不同形状的木碗一一描述出来。
来桐是个做事谨慎的人,不仅要王三秋说出尺寸,还要找了木段让她比划出大小来。
等她连比带划将一套汤、饭、菜的餐盘规格说清,太阳已经开始西沉了。
又订好几个只有一尺多高的蒸饭小甑子,王三秋跟赵二就开始出寨往家赶了。
大山中,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太阳刚隐在云后,就起了凉风,寒气也渐渐重了,甚至有些雾气浓郁的地方已经开始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
王三秋披上细蓑斗篷,提起裙摆,急步赶路。
山里也黑得快些,太阳才一落下,背阴的地方就光线模糊不清,四处山林有开始寻食的野物出没,嚎叫声此起彼伏。
甚至有一只灰脊的豺狗从旁边的林中跑过,还胆大的停足望着他们。
“三秋,你把木棍拄着走。”赵二找来一根手臂粗的木棒递过来给她壮胆,他也将背篓里的蓑衣披在肩上,一则防水,也能御寒。
才下到山脚,山大沟深,天就完全黑下来,正是月末,就连星星都没有几颗。
赵二打起火把,细雨中,火光能照到的地方有限,路边的草丛被雨淋湿,将王三秋的裙摆和里面穿的薄裤也打湿了,缠在腿上迈不开步。
第65章我背你!(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