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学校要求,为了和枫叶国的《哈姆雷特》对应,我选的是《桃花扇》,家国、爱情、悲剧,要素都差不多。”孟倾城把打印好的剧本交给同伴过目,“你们大致看一下剧本。”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剧本,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荧愁湖畔,经杨文聪介绍结识李香君,两人情好日密。
作为阉党的阮大成为笼络士林,得知在士林颇有名声的侯方域手头拈据无以娶妻,遂以重金托其结拜兄弟杨文聪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明末清初的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与文学团体)的关系。
侯方域不知,以为是杨文聪慷慨解囊。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李香君看破杨文聪的圈套,避免侯方域背上串通阉党的骂名,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阮大成派系的杨文聪请求侯方域遂写信劝阻。
侯方域反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阮大铖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以笼络对方。在差人的威逼下,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后杨文聪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桃花扇因此而成。
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强迫入宫中教戏。她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李香君,在张道士道出“国破、君死、家亡的情形下,二人怎么还在心里怀揣风月之情。”后,李香君与侯方域一齐出家。
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悲哀之意更加浓郁。
“我觉得原版的情节挺不错啊,改一改就好,干嘛选白话版本的?”许念白直接翻到剧本结尾,粗略浏览一番。白话版的《桃花扇》经过欧阳大师的改编,四十一出的内容浓缩为七幕剧,在47年的背景下,《桃花扇》的结局较原版大有不同——
新版剧本着重塑造的“软弱书生”侯方域,在明亡之后“权宜”地考取了清朝的乡试。家国意识极强的李香君唾弃这个“国贼”夫君,自杀明志。
“原版哪里好了!”孟倾城的大叫道,“就侯方域那样,看不破阮大成的笼络也罢了,杨文聪点明以后,若不是李香君拒绝,他早稀里糊涂地帮阮大成说话了;
左良玉‘清君侧’时,立场又不坚定,傻傻地顺从阮大成一系的杨文聪去写劝阻书,这倒好,给了阮大成借口栽赃……反正我看原版剧本,侯方域就一个没脑袋的笔杆子!他也配合李香君在一起?”
“别激动,别激动!”谢玖曦安抚性地轻拍孟倾城肩膀,生怕她下一刻触景生情,又跑到墙角里骂前男友了。
经孟倾城这么一辩解,许念白也听出一些端倪,总之,与孟倾城前男友神似的“侯方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虽然他并不太喜欢李香君自杀以讽刺侯方域的结局——拍个《铡美案》,把‘前男友’送上龙头铡不更妙吗——当然,自己不演陈世美。
剧本就这样定下来,但不能立即开始排练,以为要中剧英文,孟倾城需要尽快把剧本翻译;另一边,谢玖曦就演员的安排与许念白进行一些商讨。
首先她本人不上场,虽然演技要比新社员强,但是她的高鼻梁和金发太过出戏,而且剧组所需的物资、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做起来事倍功半,谢玖曦得亲自主持。
“还有一件事。”谢玖曦有意板着脸,盯着许念白,“这段时间,你就中文剧本给新社员分散排练一下,让他们找找感觉,事情不能马虎——也就是说,你可别分神去泡学妹。”
对方拍着胸脯答应下来,谢玖曦的神色依旧半信半疑,虽然有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理念,但回想一下上个学期许念白干的“好事”——和舞蹈社合作的时候泡上了别人的王牌社员,小嘴都啵儿了。
谁知道他表演前一天脑袋系在了裤裆里,光明正大地去同文学社的学姐调情,被舞蹈社员撞见,两边社团当场就起了矛盾,合作的戏剧也告吹了——谢玖曦下定决心,演出结束以前,许念白绝对不能跑出她的视线范围。
如果可以的话,像小时候玩过的x尔号,排练时放他出来,排练结束立即收回精灵胶囊。
十五章 桃花扇(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