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了结果,众人反而松了口气。
不管心内如何复杂纠结,面上都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欣喜笑容来。
无谓赝品,如今算是在京城名噪一时。
连京城小民论起来都是朗朗上口。说这无谓赝品,便是当世有幸见识过原作的鉴赏名家的火眼金睛都分不出与真品的区别来。
只得作出一番与好友手中真品一模一样的已不能单纯称之为赝品假货的评价。
就连最精微的细节之处,都被处理的没有瑕疵,让人拍案称奇啧啧有声。
虽然文人向来贬斥赝品,更有以甄别出颇高难度赝品为成就者。
但这自称无谓的模仿赝品者,其技艺水平已经到了让人膜拜敬服的程度。
从而脱离出那些妄图以假乱真暗地里倒卖赝品失了风骨的文人。
而自成一脉风格。
加之这无谓既不求名也不求金钱——
无论众人如何旁敲侧击,代其‘赠’品的崔小姐始终不肯吐露其名,他更不曾要崔小姐替他同人索要过报酬。
甚至是早已失传于人前,据某位年轻有为的举人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透露给此举人,道自己早些年曾在一世交故旧处亲眼见识过此琴风采——
然遗憾看到时其已是破损多处的残缺古琴。
心知当世之人,就算能寻到其所缺少的罕世材料,也难以恢复其旧时十之三四的风采。
不想最后却被他修复的如初现世般华彩照人灵动逼人。
虽不至完全重现曾经风貌,却将其灵气仿修的让人见之眼睛一亮。
透过那古朴厚重的琴身,似能隐见先人轻轻挑动那价值千金的天蚕丝琴弦,尽情演奏着自己的欢喜之意。
曲毕即抽身而去,不再留恋这繁华迷人的盛世,也不再看一眼这熟悉的千古名琴。
只留醺然醉入其中的观琴演奏者飘飘然如至云间。
就连坐下挑拨琴弦,都比平常顺了很多。如有高人知音指点——无论带着怎样的心情,一曲终了,都将豁然明媚。
恰与琴主人操纵琴弦时宛若重生的情绪不谋而合。
虽然只是片刻即散,却仍叫人如痴如醉,只恨不能长长久久的拥有此灵物才好,真真是怪哉。
这般不求名也不求金钱的无谓反而叫人无可指摘,就连一向清贵宁折不弯的翰林官也少有微词——
毕竟谁能说自个儿家里或者亲朋好友家中没有,所谓拿人手短,不外乎如是。
福王妃对着两个大丫鬟摆了摆手,两人便捧着托盘,像是提前商量安排好了,目的明确,依次将托盘中有数的古籍奉上。
那些拥有此作的贵女与贵男,俱都是些家中长辈与韦大人颇不投契的京官。
而这位韦大人便是曾趁机提出要求崔小姐以交出无谓下落为条件,不欢而散后,拒绝崔小姐以此无谓古籍换取相应秘密,户部侍郎韦大人是也。
这些得到福王妃转赠无谓赝品的贵女贵男的家父多少与韦大人,或政事上针锋相对,或私下里暗自较真,或是些因抢不到各名品而常被善收集名品奚落炫耀的韦大人的同年同僚,或是一些清廉为官虽有爱好却有心无力的文官清流。
见着众人捧着名品,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议论品评,人人一副如获至宝乐滋滋的表情。
见她看来,有那性子跳脱且一向与她不睦的贵女得意地拍了拍手中的古籍,冲她挑衅的笑。
更有甚者,生怕别人眼热抢了去。
这个眼热的对象自然是无缘得赠的同伴。
目瞪口呆之后,看着新鲜过后望着她露出或幸灾乐祸或嘲笑或怜悯等各色表情的人。
视线触及手捧名品的手帕交那同情无奈的眼神,她霎时一口气堵在心口。
第十一章 体琴绪、皮小姨与撒娇女(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