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竹文集 > 卡拉永远OK

卡拉永远OK(2/2)

    赵青青问李俊峰卡拉OK店做什么生意。

    李俊峰回答:“唱歌。”

    赵青青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相约到外面考察。

    第一次考察,去了一个乡镇。

    李俊峰把赵青青带到镇上临街的一个铺面里,房间的一边放了一台缝纫机,另一边,放了一张桌子,几根条凳。李俊峰解释道,桌子是用来放卡拉OK设备的,条凳是供顾客坐的。

    这是一个夫妻店,缝纫机是妻子用以缝纫谋生的工具。桌子和条凳,是丈夫做卡拉OK生意的设施。

    李俊峰说“今天运气不好,不逢场,要逢场天赶场的人多,卡拉OK生意才能做。平时不逢场这个店就只有给别人搞点缝纫。”

    赵青青问李俊峰如何知道这里有个这种店,他说和朋友出来玩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考察”了一次,赵青青几乎没有考察到什么卡拉OK,在这个没有任何装修连招牌都没有的铺面里,她甚至没有见到卡拉OK设备。由于怕偷,男老板要做生意的当天才把设备搬来,做完生意的当天又把设备搬走。

    赵青青不想等到逢场天再与李俊峰一起来这里“考察”。

    尽管赵青青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但是,凭赵青青的眼光,她断然否定了小镇上这个夫妻店的经营模式,她认为,她与李俊峰做生意的起点应该高一些,起码要开就开纯粹的卡拉OK店。

    李俊峰重新带她去一个地方考察。

    这次,他们来到城中心一个卡拉OK厅。

    他们花了门票,进去了。

    这个卡拉OK厅面积不大,布置得比较优雅,地上铺了塑料地板,墙上挂着装饰画,天花板上吊有拉花,加上彩灯烘托,很罗曼蒂克。卡拉OK厅里面还提供饮料和小吃,赵青青一看价格表,心惊肉跳,同样的东西比外面商店的价格高得多,她壮着胆子要了一杯咖啡,玩起了小资情调。

    店主是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店主一个人在做生意,既操作设备,又给客人拿饮料,还与客人搭讪。

    顾客不多,都是年轻人。

    李俊峰唱了一首歌曲。

    赵青青不敢唱歌,她脑子里面在算帐,门票每人一元,咖啡每杯五元,点歌一首一元,已经消费共计八元。

    她喝完咖啡,他们便出了这个卡拉OK厅。

    赵青青终于考察了卡拉OK厅。

    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要收门票。

    收门票让老板增加了一份门票收入,不过,也让卡拉OK厅拒绝了一部分消费者,难怪赵青青不知道城里已经有这种店存在。

    考察的结果,赵青青相信开卡拉OK店是一个好项目。

    赵青青查阅了一些资料,弄明白了卡拉OK的真正含义。卡拉OK原是英语karaoke的音译,意为“空乐队”。该娱乐项目起源于日本,中国改革开放后传入国内,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

    于是,赵青青起草了一份协议,叫李俊峰与她签私人合同,算是君子协定。

    协议上讲,双方风险共担,利润各分一半,但是,赵青青只出1000元资金,其余的资金由李俊峰出。

    赵青青为什么只出1000元资金呢?原来1000元是赵青青放在银行中仅有的存款,就是她母亲给的那笔小小的嫁妆费。尽管赵青青每月领到的薪水极微薄,但是她从没动用过母亲给的这笔钱,赵青青把钱放在银行里存了定期,因为定期利息要高一些。

    赵青青知道,李俊峰的银行存款同样不多,她问过他,他仅存有几百元钱。只是有李俊峰与蒋剑计划做生意的先例,赵青青才斗胆提出了让李俊峰出大笔资金。

    她想她那1000元资金或许只占总投资的10%,又要求对半分利润,在旁人看来这份私人协议极不公平,而她就这样正二八经地弄出了这份协议。

    李俊峰并不知道1000元是赵青青的嫁妆费,更没把这份协议当成一回事。

    此时的李俊峰,已经爱上了赵青青,在他看来,赵青青拿出1000元钱,好似姑娘家为了购买心仪的服装,奢侈了一回。他与赵青青合伙做生意的概念,跟他与蒋剑合伙做生意的概念不一样。跟蒋剑合伙做生意是男人世界的生意经,哪里有必要跟现在的女友未来的老婆赵青青较真嘛。李俊峰认定了要娶赵青青,如果她将来真的成了李俊峰的老婆,她现在不出一分钱又怎么样嘛。赵青青没有厌弃李俊峰穷,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这样,私人协议很快签定。

    李俊峰真的弄来了其余的资金,他到他姐姐家里借的钱,因为他姐姐和姐夫是个体户,收入比工人高得多,能够借出这笔资金。

    赵青青的钱也拿了出来。她从哪里弄来的钱,她没有说,李俊峰也没有问。

    有了项目,有了资金,两个人欢天喜地。

    还没有等到他们的生意做成,赵青青不仅惹出了一场大祸,而且生意还差点胎死腹中。

    李俊峰郑重其事地带了赵青青去见他的父亲。

    李俊峰的父亲,这个老工人,对未来的儿媳妇赵青青谆谆诱导说:“你要支持俊峰读书啊!读书好啊!当俊峰对我说他要读书了,我都高兴得掉眼泪了。”

    原来,李俊峰读初中时学习不用功,曾是留级生,让父亲伤透了心。李俊峰勉强读了一年高中,再也无法在学校支撑下去,不得已,父亲便提前退休,让李俊峰进工厂顶班,早早解决就业问题。别看李俊峰高度近视,可是他的近视眼并非刻苦学习的结果,用李俊峰父亲的原话来讲,叫作“李俊峰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李俊峰当工人后,学了一些技术,还算踏踏实实的工人,可能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感觉自己文化欠缺,又结交了一些好学上进的青工,他主动报名参加函授中专的学习,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赵青青听着李俊峰父亲对她的教导,没有作声。

    见完李俊峰的父亲,结果,赵青青对李俊峰说:“你还是别读你那个函授中专了,根据现在的形势,函授大专都不算什么硬文凭,函授中专更不算哪种等级的文凭。再说,你家是普通工人,没有背景,就算你拿到函授中专的文凭,又能够怎么样呢!我有个熟人,辛辛苦苦拿了电大文凭,还不是照样在原岗位当工人,唯一的‘好处’,是每月工资里面多了四块钱书报费,叫作‘国家承认大专学历’,你说有意思没意思!”

    在赵青青的潜意识里,好工人与文化高低并不成正比。

    就拿她本人来说吧,她在招工考试中文化成绩名列第一名,但她在实际工作中的水平,可能倒数第一。

    很多并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倒是能够当优秀的工人。

    赵青青这样一说,等于给李俊峰的大脑灌了一桶浆糊,李俊峰云里雾里分不清方向了,他真的不读函授中专了。

    李俊峰中止读书的事情,传到李俊峰父亲那里,他父亲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天呐!

    老工人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不读书的逻辑,老工人压根儿没有见识过这种未来的儿媳妇。

    老工人有两个儿子,有两个未来的儿媳。

    李俊峰是老工人的长子,老工人还有一个次子。

    次子的女朋友从来不说赵青青说的这种话。

    次子的女朋友初中毕业后,从农村进城,顶替长辈进工厂当了工人,在工厂干得好好的,高高兴兴上班,快快乐乐下班,没有赵青青合伙做生意那样的心计,更没有说出读书无用论的鬼话。

    赵青青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赵青青这样的儿媳妇,哪里是李俊峰家这种平常人家,消受得起的儿媳妇呢!

    善良而本分的老工人,凭着人生几十年的阅历,立即判断出赵青青不是一个好女人,小小年纪口出狂言,把老人的话当成了耳边风,还把李俊峰的脑壳洗了。

    老工人当机立断,大吼一声:“把那个女人给我丢掉!”

    老工人还对李俊峰表示:“只要你把赵青青扔掉,我可以给你下跪!”

    可见,赵青青惹出了什么样的乱子,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

    从姐姐那里借的钱刚到手,赵青青与李俊峰正在精心策划如何做生意哩。

    老工人痛心疾首地说:“钱,我们不要了!”

    老工人再也不想听李俊峰讲做生意的打算了。

    然而,此时的李俊峰,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李俊峰竟掏出了父亲的老底,揭发父亲是一个畏首畏脚的人。

    李俊峰告诉赵青青,他父亲年轻时代初次离家谋生,做工半年时间还不能适应环境,回家当了逃兵。

    “前怕狼后怕虎!”李俊峰如此评价父亲。

    李俊峰的话给赵青青添了胆,赵青青催促尽快找到合适的店面。

    李俊峰为了找店面,老往家门外跑,老工人阻止李俊峰不起作用,尾随李俊峰,一面追一面骂,还用脚踢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直踢到李俊峰找的店面外。

    老工人叫李俊峰回家,李俊峰不回家。

    老工人找到女儿,也就是李俊峰的姐姐,哭诉了一番。他说,那个叫赵青青的女人不仅向他家诈钱,还唆使李俊峰放弃读书。

    “钱,我们不要了!”老工人再次重申:“只要能够把赵青青那个女人扔掉!”

    姐姐却没有给赵青青难堪,姐姐劝父亲道:“唉!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就由他们自己去闯吧。”

    父亲叹了一口气。

    在老工人生养的三个子女中,最受父亲信任的是女儿,家中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女儿出面,总能化解,女儿说的话最有份量了。

    末了,父亲做了让步,讲:“让赵青青给我陪个礼道个歉。”

    姐姐又劝了父亲,说不必这样做。

    姐姐说:“人大面大的,陪什么礼道什么歉嘛。”

    老工人长叹一声:“天知道将来会弄出什么乱子!”

    赵青青索性叫李俊峰从家中搬了出来,住到他们租的店里面。

    赵青青还安排李俊峰与她一起吃起了工厂食堂。

    午饭和晚饭,都由赵青青到纺织厂职工食堂买饭,每次买两个人的饭菜,端到店里一起吃。

    李俊峰的父亲放心不下执迷不悟的儿子,隔三差五到小店来看情况,碰到了他们吃饭的情景。

    李俊峰的父亲看到,儿子吃的那份菜总比赵青青本人吃的菜好,赵青青每顿为自己只买一份素菜,她为李俊峰买的菜,是一份素菜加一份荤菜。

    毕竟赵青青还没有虐待李俊峰,这让老工人宽了些心,老工人看到了赵青青体贴李俊峰的一面,不得不承认赵青青的优点。

    赵青青还想方设法为李俊峰改善早餐。

    食堂的早餐天天都是稀饭馒头加咸菜,赵青青为了给李俊峰补充营养,便在寝室中用电热杯煮鸡蛋,熬银耳汤,早晨送到店中让李俊峰吃好吃饱。

    李俊峰对赵青青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早晨吃什么。”

    李俊峰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李俊峰真的很感激赵青青对他的关怀。

    有一天清晨,赵青青端起银耳汤,从寝室出来,遇见了咪咪。

    咪咪怪声叫道:“呀,赵青青,怎么总是见你为他送早餐呀,怎么没见他为你送早餐呀,男人是惯不得的,懂吗?!”

    赵青青淡淡笑了一下,没有理会咪咪的话,一如继往地为李俊峰送早餐。

    赵青青和李俊峰看过一个比较大的场地,租金较高,他们租不起。选来选去,找到城郊结合部一个位置偏僻的地方,店堂面积不大,租金不贵。他们认为选择租金低廉的店面,有利于降低开支,减少风险,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非常正确,此是后话。

    确定了营业地点,他们决定申办营业执照。

    赵青青跑到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

    工商所的同志询问了赵青青和李俊峰的情况,然后说:“国家规定,有正式工作的人不能办理营业执照。”

    赵青青急了,场面都扯开了,不发给他们营业执照,他们怎么营业,总不能犯法吧。

    赵青青请求工商所的同志帮她出个主意。

    工商所的同志想了想,讲:“可以让一个待业青年办理营业执照。”

    赵青青说:“一个巴掌大的小店,弄那么多人干嘛呀,人多了,算什么啊,宇宙有限责任公司?”

    那个同志说:“那我就无能为力了。你另请高明吧。”

    赵青青哪里能请什么高明,恢溜溜回去向李俊峰报告。

    思来想去,赵青青噘着嘴说:“那我们就办个皮包公司,只要能够拿到营业执照,把店开起来。”

    赵青青去求一个亲戚,亲戚家有一个待业青年,赵青青请求与亲戚家的待业青年联合办这个店,讲好用这名待业青年的名字作“法人代表”申办营业执照,安排这名待业青年在小店打工,由李俊峰和赵青青支付“法人代表”工资,这样,才领到了营业执照,有了三个人的奇特组合。本来在李俊峰和赵青青先前的方案中,并没有雇人的想法,他们欠着债,只想利用上班八小时外的业余时间做生意,尽快还帐。有了一个打工的“法人代表”,还帐的速度会慢一些。

    总之,办不到营业执照的困难解决了。

    申办营业执照的同时,工商所要求收取个体管理费。赵青青不懂什么叫个体管理费,该如何缴法,反正工商所说一次性要收取半年的个体管理费,赵青青就缴了半年的个体管理费,缴费时间从办理营业执照的时间算起。工商所问赵青青贴不贴海报,赵青青心想,当然贴海报更好,新开的店,应该宣传一下,才有知名度,于是,工商所按章办事,预收了她张贴海报的广告费若干。

    接下来,赵青青与李俊峰去购买设施设备。

    他们先买冰箱。

    时值盛夏,冰箱是准备卖冰冻饮料用的。酒水收入是卡拉OK厅的一笔大收入,出售酒水简单,来钱又快,所以他们把买冰箱放在了首位。李俊峰一定要买名牌冰箱,赵青青看价格就犯愁,可必须听他的,因为他出了绝大多数的资金,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有主宰权。

    接着,他们买了一对音箱。

    音箱仍然买的名牌。名牌音箱与杂牌音箱的价格差距很大,李俊峰毫不犹豫指定了某名牌音箱。买音箱花去了他们资金的一大半,这让赵青青心疼不已,可是李俊峰有他的生意经,他告诉她,做卡拉OK生意,第一要素是把好设备关,设备一定要好,音响效果一定要好,对顾客才有吸引力。仿佛李俊峰是做卡拉OK生意的老手,其实不然,他是第一次做生意,比赵青青稍强的是,他在姐姐开的餐馆里面跑过堂,懂得了要有好的质量,才留得住回头客的道理。

    买录像机的时候,数数钞票,买不成录像机了。赵青青说,又不录相,不必买录像机,就买放影机,只需要放影功能,买国产的,便宜一点。但李俊峰不干,他要买日本进口的放影机,他说日本进口的放影机质量最好,要最好的。

    在紧张的资金状况下,李俊峰坚持买又好又贵的设备,不能不说是李俊峰的一大长处,有着投资的理念。在投资理念上,赵青青相当缺乏,赵青青对设备一窍不通,虽然赵青青能够提出她的“读书无用论”,但是她的年龄和社会阅历,都证明她仍是一名不成熟的女子,只有在李俊峰这样的男子汉的庇佑下,做依傍大树的一只小鸟。

    椅子和茶几也买到了。

    最后,他们去买录相带。

    录相带每盘40元,只买到10盘,钱全部用光了,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们将购买的东西,装在一辆板车上,从火车站的广场经过,正好遇见赵青青的一位叔叔。

    叔叔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准备开店做生意。

    叔叔看着板车上的东西,好象听了赵青青和李俊峰在说天方夜谭,不相信开什么店会成功。

    叔叔怀疑的眼神,让赵青青刻骨铭心。

    他们还欠着一笔木工的工钱。

    机柜、招牌是请木工定做的,木工是找的熟人,讲好了工钱先欠着,营了业尽快还钱。

    他们没有装修的费用,只好自己动手搞装饰。

    赵青青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了两副有现代感的抽象画,两副画挂上墙,店堂立即显得生动起来。

    她还用手工缝制了一副帏幔,布置出温馨的效果。

    整个装饰不豪华,典雅,有生气,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品位。

    他们的店招牌已经挂了起来。

    过往的行人从招牌下经过,望着这块新招牌,非常好奇。

    有的居民一听唱一首歌要花一元钱,大摇其头说:“买一斤大米才几毛钱,嘻嘻......”

    大家都不相信这里可以做生意。

    众所周知,这座房子修建以前,这块地是坟场,风水不好啊,做生意哪会赚呢!有的人嘿嘿笑着,走过去;有的人嘿嘿笑着,走过来。

    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可是迟迟不通电。他们租的这间房子,刚修建成,还没有安电线。

    赵青青和李俊峰束手无策,只有耐心等待通电。

    等了一天又一天,电没有通。买来的东西全放在店里,李俊峰天天晚上守夜。

    每天下班,赵青青都去小店与李俊峰厮守。

    借来的钱花光了,然而李俊峰还有工资收入,此时的李俊峰,欠着烂帐,反而变得无比大方,与先前不敢花五十元钱为赵青青点一首歌的人大相径庭,李俊峰开始大把大把为赵青青花钱。

    在小店中,李俊峰天天买西瓜给赵青青吃。赵青青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这么甜的西瓜。他们一边吃西瓜一边聊天,共同熬过酷暑中的漫漫长夜。

    有时候,李俊峰还带赵青青下馆子,请赵青青吃炒菜。

    李俊峰吃过了赵青青为他安排的工厂食堂的大锅菜,品尝到难吃的滋味,他嘴上没有明说不好吃,他想方设法请赵青青到餐馆吃饭。

    每次下馆子,李俊峰点了菜,只付钱,他自己不吃,让赵青青吃。

    餐馆里的小炒,比起大食堂的大锅菜,味道当然好得多。赵青青吃完炒菜,总是说,好吃是好吃,就是馆子里的菜价钱太贵。

    等了一个多月,电还是不通。

    赵青青如坐针毡。

    很多知识他们都不懂。

    他们以为租了房就该立即交房租,不管有没有电。房租缴了,租房合同又没有写。

    双方家里的长辈比他们更急,这两个不知好歹的年轻人,干了一件大蠢事。

    房租费出着,管理费缴着,只有开支没有营业收入,钱哗哗地流着。

    赵青青对花钱很敏感。她穷,是一个不乱花钱的人。她还是一个重信用守合同的人。不管怎样,她与李俊峰的私人协议讲明风险共担,假如生意做失败了,她应该承担一半损失。

    李俊峰比赵青青乐观些。

    每天晚上,李俊峰和赵青青在店里坐着,谈恋爱。

    吃了李俊峰的西瓜,吃了李俊峰的炒菜,赵青青嘴软哪。

    李俊峰的父亲和赵青青的母亲都来观望。

    李俊峰的父亲逢人就介绍赵青青:“这是我大儿媳妇。”

    赵青青的母亲也向别人介绍李俊峰:“这个是我女婿。”

    是不是屎都成了屎了,说不清了。

    过路的行人嘿嘿笑着,嘿嘿嘿嘿嘿嘿……

    终于等到了通电的那一天。

    李俊峰立即调试卡拉OK设备。

    李俊峰忙活了一阵,没有搞好,只好到卖设备的商家那里求教。

    商家派人来看,李俊峰连音响连接线都不会用,用的电线作连结,所以搞不好。

    商家的人帮忙把设备调试好,教了李俊峰如何使用,李俊峰记住了,赵青青记不住,她对设备不开窍,是个最不擅长研究设备的白痴。

    一切准备妥当,他们的小店可以营业了。

    开张那天,还不到天黑,他们就把彩灯亮起来,播放起音乐,招揽生意。

    音箱中传出一首名叫《卡拉永远OK》的流行曲:

    夜沸腾着笑与泪

    心在迷茫中沉醉

    沉重的回忆

    一杯一杯激荡心中的火

    任风吹

    歌唱完有谁来陪

    酒难说心中滋味

    管它谁是谁

    管它明天是错是对

    只有这里才是我唯一不变

    的堡垒

    不管喜和悲

    卡拉永远OK

    幻梦都破碎

    卡拉也会OK

    汗与泪歌声中交汇

    留住所有安慰

    永远OK 永远OK

    歌唱完有谁来陪

    酒难说心中滋味

    管它谁是谁

    管它明天是错是对

    只有这里才是我唯一不变

    的堡垒

    不管喜和悲

    卡拉永远OK

    幻梦都破碎

    卡拉也会OK

    汗与泪歌声中交汇

    留住所有安慰

    永远OK 永远OK

    不管喜和悲

    卡拉永远OK

    幻梦都破碎

    卡拉也会OK

    汗与泪歌声中交汇

    留住所有安慰

    永远OK 永远OK

    附近的居民看见彩灯亮了,远远地听见荡气回肠的《卡拉永远OK》歌声,好奇的人们象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

    小店的经营模式,基本上参照他们考察的城里那个卡拉OK厅的经营模式,收取门票,按点歌首数计费。

    许多长辈站在门外观战,长辈们基本上没见过卡拉OK这种新的娱乐方式,有的人带着疑惑的眼光望着店门上的消费价格,说:“唱一首歌就要一块钱?买一斤大米才几角钱,谁那么傻,拿买两斤大米的钱唱一首歌!”

    岂料年轻人蜂拥而上,很快就将小店挤满了。

    时值酷暑季节,加上顾客太多,小店里热得象蒸笼,一个吊扇根本不够用。赵青青和李俊峰的兄弟姐妹们,赶快从李俊峰家里运来一台落地风扇,放在店门口对着里面使劲地吹,吹的全是热风。

    店堂的前方,李俊峰操作设备负责播放歌曲。

    赵青青与“法人代表”二人,分别站在店门左右两边,赵青青给顾客端饮料兼收银,“法人代表”维持秩序。

    顾客们太热,冰冻啤酒开了一瓶又一瓶,冰冻饮料喝了一杯又一杯。

    顾客们一边唱歌,一边笑,一边手舞足蹈。

    一个顾客唱:“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另一个又唱:“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再一个又唱:“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

    一曲终了的间隙,赵青青对大家说:“因为小店刚开张,歌曲数量有限,请大家原谅,以后我们会增加曲目,大家可以唱更多的歌。”

    尽管郭富城的歌曲《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唱了不下十遍,但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曲子重复而厌烦,顾客依然兴趣高昂。

    轮到一个热得连身上穿的背心都脱掉了光着上半身的人,他说,“我唱谭咏麟的歌《卡拉永远OK》,大家听好了,准备……开始……卡拉,永远OK,忘掉所有烦恼和伤悲;卡拉,永远OK,……您说OK就OK,您说不OK就不OK……”

    全场爆笑。

    三年后,赵青青与李俊峰双双辞职,成为个体户。

    八年后,赵青青与李俊峰工作过的工厂皆改制,由国营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所谓的正式工成为历史。

    十五年后,赵青青三十八岁,赵青青与李俊峰共同经营的“青春卡拉OK厅”宣布歇业。青春卡拉OK厅歇业的同时,赵青青与李俊峰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离婚,另一件是买下青春卡拉OK厅的铺面作为房产,并在离婚协议上写明,该房产的唯一继承人是他们的独子。

    如今,离婚不离家的赵青青与李俊峰过着同居生活,他们的独子是在校大学生,这名成为大学生并拥有房产继承权的后代,对父母离婚的原因,茫然不知。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