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发现,这位十分俊俏,但明显身负武艺的魏澜公子,很特别。
他说起想看看“棉花”长什么样子的时候,比她们谈好了雇佣模特的佣金时,更加开心且迫切。
嗯,是个不爱钱爱植物的公子。
说起棉花。
大月国所处的这个世界,科技物质文化生活比照南宋。
这就有一个与历史同期发生的大事件:棉花在中华大陆的普及。
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就是“宋人穿纸衣,元明穿棉衣”。
这是在表达,宋以前,棉花并没有普及在中华的土地上。
唐宋时候中国穷人有时候还穿纸衣,古代富人穿的皮毛和丝绸衣服,穷人穿的麻布。
在林玲所熟知的中华历史中,中华古代西域称棉花为:白叠,为中亚草棉种质,质量差产量低无法大规模种植推广。
在汉代,白叠传入西域(也就是后世吐鲁番盆地地区),但大多被当作了观赏品的花朵。
唐代,白叠并没有在中华大陆普及,棉布只有通过丝绸之路的胡商带来的一些,还被认为是奢侈品。
即使是这样,能做简单棉纺织的白叠草棉的种植传播依旧缓慢,元代以前止于河西。
宋以前,中华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这是因为,宋以前的中华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宋时,多年生亚洲棉种(印度棉和埃及棉,更适合亚热带气候)传入长江流域,转变为一年生亚洲棉,奠定了元初亚洲棉在中国大发展的基础。
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到了清末,更耐寒,产量更高的美洲棉进入中华大陆,取代了广泛种植的印度棉和埃及棉的地位。
这就是中华古代棉花的故事。
……
在大月国所处的时空,多年生亚洲棉种,是林玲三年前出游经商时,花了大价钱从泉州的海商,以及丝绸之路的胡商手中买来的。
只是,她没办法普及这个让更多民众能吃饱穿暖的好植物。
她的力量,不足以对抗大月国的主要经济支柱行业。
原因很现实,她身处丝织品行业发达的大月国,如果棉花普及开来,成为了更廉价的日用服装必需品,会动了太多人在大月国丝织品上的利益。
故而林玲只把棉种种在了自家的土地上,不断地选出适应的改良的好品种,维持着自用,不对外售卖。
但是,只要是有识之士,有长远目光的人,都知道,普及棉花种植,会对民生有多大的好处。
林玲觉得这个美人公子实在是出乎她意料,思路十分有趣。
他竟然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棉”的特别。
不错,很识货。
江琪看着妹妹以一种看有趣生物,发现闪光点的眼神看魏澜,心中虽然有些酸,但还是再次明白他身为兄长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