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笛流行在广大北方地区。
竹笛擅长演奏梆子戏曲音乐,二人台音乐及山歌小曲等。北派笛声高亢嘹亮、风趣热情,擅长模拟戏剧唱腔与自然声响。流行在江南水乡的南派笛,用以演奏南方戏曲音乐、江南丝竹、江南小调等。
除流行的地区不同外,南派笛子和北派笛子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也大有不同。
南派的演奏是以“曲笛”为载体,而曲笛的整体音域较低,这就使得乐曲较稳莺而含蓄,音色醇厚圆润、典雅、秀美;而北派的演奏是以“梆笛”为载体,整体音域较高,所演奏出的音乐也就较高亢、明亮。南派的演奏自由、飘逸,音调丰厚圆润,柔美流畅,旋律往往呈波浪式起伏,节奏较为舒展、平稳。乐曲情绪顿挫有致,抒情委婉,赋予歌唱性。而北派的演奏则雄浑、苍劲,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活泼跳动,乐曲情绪粗犷豪爽、热烈奔放,赋予戏剧性。整体比较来看,南派乐曲的演奏力度偏柔和,而北派乐曲的演奏粗犷有力。
另外,由于南北两方乐曲风格的不同,南北两派笛子在演奏技术、技巧的运用上也迥然不同。南方民间音乐的风格比较清新秀丽,笛曲即从中脱胎而出。南派笛子常使用的指法技巧有颤音、叠音、震音、打音。
这些技巧的应用正体现了南派笛子的风格特点。而在气息的运用上,南派笛子也讲究柔韧而有弹性,好比是打太极拳。南派笛子大师陆春龄先生曾比喻为“气如箭击钢板,不燥不虚,讲究分寸”。同理,北方民间音乐的风格比较豪放、直率,从中而生的笛曲也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北派笛子常使用的技巧有吐音、滑音和垛音。
这些技巧将北派笛曲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运气上,北派讲究厚重沉穆,势如破竹。听说当年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收徒,先要求学生吹破笛膜再谈其他。冯先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的学生强调气息爆发力的重要性。
不难看出,竹笛艺术的南、北两派在风格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派各自形成并各自发展,互相并无太多的影响和交流。但南、北两派笛艺的产生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后期涌现的许多新兴笛艺流派都脱胎于这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奠定了华夏竹笛艺术的两大基本格调——华丽典雅和质朴奔放,后世以传统手法创作的笛曲之特色均侧重于其中的某一点或是将二者相融合。
无论南派笛还是北派笛,它们都以其独特、优美的音色和韵味以及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喜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华夏竹笛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呈现了很多形式,其中有很多表现手法对于今天的竹笛发展都有很多的启发,但是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由于速度快而形成的一些弊端,“欲速则不达”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今天仍然拥有合理的内涵,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做出一些调整,希望通过一些微观层面的调整能够对我国竹笛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首先,在人们思想意识层面,要加强竹笛爱好者对竹笛历史方面知识的普及,还要加强一些对竹笛有兴趣的年轻有为的青年爱好者对竹笛的理解,这样可以使得华夏竹笛的发展后继有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其次,加强竹笛与西洋乐器之间的交流,多举办一些国家研讨会,增进不同乐器之间的理解,使更多热爱音乐的人群能够在沟通中产生新的思想,能够让更多的音乐成分得到发展的空间,为华夏竹笛的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竹笛作为一门普通的乐器进行大力推广,使其走进更多教育系统的音乐课堂,在竹笛的教育中,从小孩抓起,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习竹笛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将来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竹笛经过古代与现代的发展进程,逐渐形成了两种派别,这两种派别的产生主要是与地理环境、生态气候以及人文状况相关联的,因此,竹笛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所变化。首先分成了南北两派,但随后,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很多混合的流派,这也是新时代新竹笛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竹笛的形成与竹笛的进一步发展都会拥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这些都是在加入长笛社之后,社内师姐教给靳霄的。
因为鹏城地处南方,所以长笛社里教授的,基本上都是南派的技艺。
其实在靳霄看来,分南派北派真的没太大意义,平白做了一个划分而已。
只分艺术流派就可以了,何必要分南北呢?
不过这和他关系倒也不大。
他之所以在划分复杂的音乐社团中选择长笛社,只是因为他喜欢长笛的那种历史韵味。
笛,在华夏古代的文字记录中,已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笛的文字理解与《乐记》中所表达的音乐思想似乎一致。《风俗通》有云:“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乐书》:“笛之涤也,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七孔,下调,汉部用之。盖古之造笛,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所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者也,其制可谓善矣。”可见笛的“涤荡邪气”或“涤邪秽”内涵,与古代宫廷雅乐的功能殊途同归。因此,在我国古代,笛的存在、笛的演奏与应用,在宫廷雅乐乐种中,均有明显而突出的位置。
唐代李谟吹笛艺术传奇记载以及“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的诗句,均说明了笛演奏在宫廷或民间音乐生活中的不可缺少和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在8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笛在自己的土地上发展、衍变到现代的相对完善与相对定形,其间已融人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劳动。咫尺竹管,无数的演奏者、作曲家、乐器制作家,在它上面精雕细刻、苦心孤诣,使华夏的笛艺术以极其鲜明而光彩的个性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华夏笛它从古到今流动出的乐波,曾把千千万万百姓的耳朵,规范在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社会审美习惯之内。它从原始时代就开始吹响,一直吹到了当代,它其中苍凉的音调,永远在促使每一个华夏人客观而清醒地认识自身。
这就是靳霄所憧憬的笛的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