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氏与林家女眷似乎聊的很是愉快,她悄悄地从林宅偏门离开,之后的几天里,常常被人看见小李氏带着自家姑娘熊心悦和侄女李晴晴,在京城各处有名的绸缎庄子、金银铺子里逛街添置行头,常常一掷千金,花钱花的很是阔绰。
熊家自从出了熊新昌的事情之后,上至熙和大长公主,下至家里仆妇,都很是安静老实,除了熊新昌身边伺候的几个丫鬟们不对付之外——原先怜意和熊新昌被抓走时逃跑的小丫鬟扣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找上了怜意,千哭万求地让怜意看她可怜收留她。
而怜意也觉得自己在熊府里没有人手,便好言好语软求了熊新昌,将扣儿仍留在自己身边伺候。可没想到这扣儿也是个极其不省心的人,进了熊府,吃穿用度都比从前好了许多,她也爱起了俏,没过几天,便也勾搭到了熊新昌的床上,怜意不免和扣儿开始争风吃醋起来,院子里其他伺候的丫鬟们有样学样,长得清秀有几分姿色的,都开始和熊新昌不清不楚起来。
熊新昌不过回府里没多久,整个院子里的丫鬟便都让他沾染了。
除了这些,熊府端看起来倒还是一片风平浪静。所以小李氏带着女儿侄女上街添置行头的事,也没有多少人在意。
不过李郁峥却安排人不错眼地紧紧盯着林家和熊家。
前世里林家与熊家,并没有什么交集,可他的直觉告诉他,小李氏登门拜访林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对于她们的联络,萧妤温并不知晓,也不在意,在她看来,熊家已经不可能与靖安侯府结亲,林家名声一落千丈,也不可能再祸害徐静卉,除此之外,这两家与她的正常生活并无关联,她将更多地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点心铺子上,她计划在端午节前的几天先悄悄地试着开业几天,看看南城百姓商家会不会喜欢点心的味道,价格是不是合适,每天备多少货品足够。
大大小小的事情,竟然也让她忙的脚不沾地。
文慧郡主乐的看她有事忙,自己也时不时地外出串门应酬,给自己家的儿子女儿两个小冤家寻觅姻缘。
时间过的既快又慢,四月要结束的时候,京城里关于林家的种种流言蜚语,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竟然也慢慢地消散了下去。
京城的百姓们开始关心起新的八卦来了。
什么听说皇帝要充盈后宫了,各地选来的女子个顶个的美,也不知道谁能冲破重围,进后宫厮杀啦;什么天气热了,京城有些人家要开始办芙蓉宴席,不知道谁家的公子又要和谁家的姑娘定亲啦,林林总总,热闹非凡。
酒肆茶馆的说书先生们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换了新的话本子。
四月的最后一天,萧妤温在南城的铺子悄悄地开了半扇门,靠着门口外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四个垫着细白纱布的竹编小筐,放着香喷喷热腾腾刚出锅的各色点心,桌子后面放着一张小板凳,板凳上坐着两个年纪不大的小厮,旁边的地上还放着一个大竹筐,竹筐里放着雕刻精细贴着纸花的木匣子。
萧妤温照常带着秋水和春照来了铺子里。春照留在一楼和孙妈妈一起照应着,孙妈妈计算点心卖出的速度和速度,好继续上炉做点心,春照则拿着一张算盘,坐在铺子里面,摊开一本账册,时不时地写写画画。
萧济竟然也一反常态地与萧妤温一同在二楼的一间靠窗的雅间坐着,他一边尝着刚出炉的点心,一边上下打量着这间雅间的布置,仔仔细细看了一边后,有些诧异地看着萧妤温,问她道:“你莫不是换了个人?从前的萧妤温,能有这样的眼界和审美?”
萧妤温闻言眉头一跳:“萧济!你不说话,每人当你是哑巴!”
萧济手里抓着一把折扇,闻言瞪了萧妤温一眼,又用扇子轻轻碰了碰自己的鼻尖道:“得,还是那个不讲理的萧妤温。”
然后还是忍不住“啧啧”了几声:“瞧瞧,瞧瞧,这画儿,是国子监学监沈老先生的得意之作,还盖着戳儿呢!肯定是真迹,也不知道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这要是传出去了,想进国子监的学子们,还不都地来你这雅间里掏上几两银子,好生膜拜一番?这茶具,汝窑天青瓷的,开片儿是开的真漂亮!这盒子,错金银的!这花瓶,上好的青花!这绢花我是真不懂,不过看起来栩栩如生,肯定也不是什么凡品...萧妤温,你一个平时只知道舞刀弄枪的‘奇女子’,什么时候眼光变得这么好?连我这个读书人,都忍不住要夸你几句。”
说完走近几步,又道:“哪儿淘来的好东西?我看那青花的花瓶不错,沈老先生的字儿我寻了许久想得一副,都寻不到,我拿我屋里的东西跟你换,好不好?”
萧妤温看着他开始赞叹震惊,现在一脸相求的模样,想着他在家埋头苦学,愁眉苦脸的模样,感觉这差别着实有点大,忍不住捂着嘴笑着看了他一眼。
萧济不解。
萧妤温忍不住,笑着道:“你真是在家读书读傻了,这些都是我最近帮母亲收拾库房的时候拾掇出来的小物件儿,你想要沈老先生的字画,母亲那里没有十卷也有七八卷了,你竟不知道?”
说完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
萧济拍了拍脑袋:“对啊!沈老先生和外祖父好的能穿一条裤子!我怎么把这个忘了!”
说完急匆匆地就要下楼回家去,走了没几步,又上了楼,一边将手伸进自己的袖子里掏东西,一边对萧妤温说:“我就不在这陪你看生意了,这里有二百两银子,算是我这个做哥哥的给你的铺子一点儿支持,以后每天宵夜别忘了给我送点心!”
说完扔下银票,便下楼回家去了。
萧妤温忍不住笑的肚子疼,趴着桌子上,就差打滚了。
这时候楼下店门口突然热闹了起来。
萧妤温往窗边走近了瞧,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楼下摆着点心的桌子旁,竟排起了五六人的小队,为首的一个小姑娘,看起来十分欢喜的模样,一连串儿地指着装点心的竹筐,将四样点心各要了三四个,满满当当地装了一个匣子,痛痛快快地付了钱,欢天喜地地抱着点心匣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