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盼来了1994年的九月一号开学。
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农村显现,那就是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多了。井底村小学今年的五年级仍然是分了两个班,但是,每个班的学生都比去年多出很多。闫秀青分在五年级(一)班。她们班有三十七个学生,其中就有三十五个是外村四年级升上来的。这是闫秀青做梦都不敢想的结果,她认为是她深情的呼唤打动了神灵,心诚则灵嘛。本村四年级升上来的另一个,还是个平时并不起眼的男生。五年级(一)班又是男生多,女生少。
虽说是熟悉的环境,但是是陌生的面孔。这对闫秀青来说,等于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些能从外村升到井底村的五年级的学生们,一个个都是他们村学校里的佼佼者。不然也都到四年级就算小学毕业了。就算是井底村也只升上来八个学生,其余学习不好的,反正不是文盲就行了,回家种地去了,都不再继续上了。
今年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仍是年老的曹老师,她教数学,她已经带过好几个毕业班了。教语文的是年轻的李老师。两名教师都是县城里人,都是住校老师,只是李老师前年才来到井底村小学。
李老师直接指名闫秀青是语文课代表。还指名她把课文或是教案本上的内容抄到黑板上。闫秀青抄完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着黑板上自己写的粉笔字时,有一种感觉叫骄傲。她还有一种感觉叫优越感。这感觉源于她是本村人。
物极必反,就像弹簧,当压力越大,反弹也越厉害。
一,在家闫秀青从小被贬低,被辱骂,被打。
二,在学校闫秀青经历了被欺负,被孤立,被抛弃,最后被遗忘。
突然之间被重视,一颗恶意的种子悄无声息的植根于她的心底。条件即将具备,还差时间。
八月十五学校放假。
晚上,闫秀青姊妹四个围坐在她家院子里的一张桌子边上。桌子上摆放着葡萄,苹果,梨,还有四块月饼。月亮和星星照的院子里明晃晃的,农村的夜晚静悄悄的。夜色真美,今晚尤其美。闫秀青姊妹四个正吃月饼呢,一人一块。
崔有爱走了出去,很快她就回来了,她一进大门就压低声音说:“秀青,外面有个男孩是不是你们班的,我开学那天见过,你出去看看”。
“哦”闫秀青答应了一声,她不敢一个人出去,她怕黑。她拉着秀红跟她一起去。借着月光她看了个大概,她确定是她们班的,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那个男孩躺在她家门口那颗大槐树底下的一大堆化肥袋子中间。闫秀青转身就回来了。
“是不是你们班的?”崔有爱问她。
“嗯”闫秀青答。
“那你也不问问,这么晚了,他在外面,也不回家,是怎么回事?出去打个招呼去,问问怎么回事,这是你同学,关心同学你会不会,怎么这么大了,还是一点心眼子都不长,哎,愁死我了”。
闫秀青又拉着秀红出去了。
可是,她站大门口好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就远远的站着,一句话也没说又返回来了。
“问了吗?怎么回事?”崔有爱焦急的追问着。
“没有,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哎呀,你真是能急死老子,你长着嘴就为吃啊,不会问啊”崔有爱边说边往外面走去。
过了一会,她回来了,对着闫保平说:“这是她大姑村里的曹建明家孩子,外面树下放着土豆,本来说好的车天黑前来拉走,结果没来。现在天凉了,晚上躺外面睡可能把人冻坏的,我让他回来,他担心土豆丢了,说啥也不回来,不回来就不回来吧,我把被子给他抱出去一个”。
第二天,当那个男孩把被子抱回来时,闫秀青也只是多看了他一眼,个子比她高一个头。
“姨,谢谢啊,我把被子送回来了”那个男孩子说。
“好的,昨天晚上不冷吧,你不用出去了,白天丢不了,等会儿就在我家吃饭吧”崔有爱说。
“不用不用”那个男孩边说边往外走。
“唉,你不用出去了,丢不了”
没等崔有爱说完,那个男孩就走了。
后来,闫秀青收作业时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曹军。他主动跟闫秀青说话,客气又自然。
曹军就是那种长的眉清目秀皮肤还白的男孩子,他懂礼貌又大方,热情又阳光,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气息。闫秀青对曹军的回应就是“嗯”一声。冰冷又僵硬,再配上她黑瘦的长相,同学们都没跟她说过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找闫秀青说话的同学多了,问她学习的,也有下课找她一起玩的。越来越多了,她也从最开始的“嗯……啊……”到和同学说个一句半句的交流了。
再后来,她和班里同学有说有笑了。才有同学告诉她最初不跟她说话,是因为她看上去清高孤傲。她们还不知道,她哪里有清高孤傲的资本,那只是极端的自卑。她越来越反感那个和他一起升上来的男同学了。那种感觉除了是反感还有恐惧,他知道一切。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时,闫秀青依然是第一名,这又不同于以往的第一名。谁都知道骄傲使人落后,可是她还是忍不住的骄傲了起来。
这一年的春节,秀青是在粮站和她的爷爷俩人一起过的年。大年初一早上,爷爷悄悄的给她枕头底下压了一百块钱。要知道当时的一百块钱有多值钱,跟秀红她们的压岁钱比一下就知道了,爷爷给了秀红小宁他们每人一块钱。就是一块钱都是大钱,都够他们骄傲好几天了。
爷爷对着来看他的秀青的姑姑们一顿夸她,聪明懂事。还对着粮站的站长会计夸她,每次都考第一名,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闫秀青心里那颗恶意的种子正在逐渐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