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是天竺。
陈正泰取笑李承乾,不是没有道理。
李承乾居然也不反驳,其实他很多时候都知道,陈正泰是对的,所以即便被奚落,他也只摇摇头,充耳不闻的模样。
二人抵达了曲女城的宫城,这里早已清空和遣散了原先的侍者,一切都清扫了个干净。
陈正泰沉吟着,又将那王玄策召到了自己的面前,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这些天竺人谈判,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条件,不容商量。不过,本王思来想去,还有一个条件需安插进去。这天竺之地,语言众多,商行在这里经营,总不能学习他们各邦多如牛毛的语言。因此本王思来想去,还是在这天竺推广汉学为宜!”
“可要推广汉学,只怕也不容易,毕竟……先让他们学语言,而后学习文字,再后学习书经,这都不是容易的事。还是要有所奖励,对其进行鼓励为好。不如这样,在这天竺,也试一试这科举,鼓励这天竺各邦的官绅们踊跃参与,如何?这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需要各邦都对他们予以优待,不只如此,商行也要制定出一整套的赏赐措施出来,只是,此地毕竟不是大唐,如何赏赐,如何鼓励,却还需议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天竺的语言确实很繁杂,几乎百里之地,就是一个口音,数百里之地,就是另一套语言,虽然某些地方通用了梵语,可掌握梵语的人并不多。
商行要在这里扎根,首先就要解决语言的问题,陈正泰不可能让未来涌入天竺的数以十万计的人都学习天竺的各邦语言,并且学习不同的文字。
这样的做法,只会效率低下,而且也将调遣入天竺的人员门槛大大的增加。
既然需要有一个通用的语言,那么当然是汉话最合适,可要推广汉学,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科举,只要学习,并且参加考试,就可以给予优待和赏赐,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一大批人学习!
等学的人多了,自然就会形成风气了。
诚如陈正泰所言,这科举到了天竺,肯定不可能是大唐那一套,大唐科举,是可以授予人官职的,可商行暂时还没有取代各邦王公们的打算。
那么……就势必要和王公们一起坐下来,商议出一个统一优待的标准了。
王玄策想了想,目光逐渐显得明亮,便道:“此举甚好,卑下也为语言不通而头疼呢,单凭梵语,也没办法在这天竺通行,交流若是不善,可要误大事的!如今殿下给出了好办法,此事,卑下自当尽力去谈。”
陈正泰点了点头,便放下了心,他对王玄策还是颇为信得过的。
何况,现在唐军杀入了曲女城,实力已是有目共睹,早已威慑了这些天竺人,趁着这个时候,将这大大小小数百个王公们召集起来,一起制定出一个接受的协定,而后商行便可凭借着这些协议,进入天竺,收购大量的资产,逐渐壮大。
而对于那些不肯臣服的王公,则可以分而治之,或者是直接采取敌对的方法,杀鸡儆猴。
语言显然是头等大事,万事开头难,可只要开了头,便一切都可水到渠成了。
王玄策的心里也估量着,这事儿也好办,那些王公们现在也颇为惊恐,他们显然对于曲女城里的统治者是戒日王还是大食商行,并没有太多所谓,无非是换了一个臣服的对象而已,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根本不甚在意。
而陈正泰也将事放心地交给王玄策去办,倒是有了心情,兴致盎然地与李承乾在这曲女城闲逛起来。
戒日王已被消灭,那么这戒日王从前的直属领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大食商行的土地!
单单这里,就有数十座城市,数十万户人口,还有无数肥沃的土地,接下来,便是陈正泰带来的大量人员,进行探勘,并且开始尝试着进行建立起统治了。
因此,所有人都很忙碌。
唯独李承乾和陈正泰,反而显得十分清闲。
李承乾此时得意洋洋的样子,却似乎见陈正泰有心事,忍不住询问:“正泰在想什么呢?”
陈正泰就道:“在想继续扩张的事。”
“扩张?”李承乾有点诧异,狐疑地看着陈正泰:“怎么,大食商行还要扩张?你倒是贪得无厌啊,如今得了天竺,竟还不知足,真是欲壑难填啊!”
陈正泰却认真地道:“太子殿下,我早已知足了,哪里有什么虎狼之心?只是……这便是人性啊。想当初,大食商行上市,许多人购买了股票,而今日拿下了天竺,这大食商行的市值一定暴涨,那我就来问问殿下,这一次暴涨,多少人得了好处?”
李承乾不及多想,便率直地道:“自是父皇,还有百官,还有那些世族和商贾,只怕还有那买了小股的百姓吧。怎么,这和你所虑的有什么关系?”
第六百三十四章:从善如流(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