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公孙龙的长子公孙威,一番言罢,厅内数十名弟子尽皆单膝跪地,高呼“报仇雪恨”的口号。
公孙龙望着公孙威,缓缓说道:“看你叔父的伤势,那人的功力应该在你之上。你留在这里照看,待为父去会一会墨家的高徒。”
公孙威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公孙龙挥手止住。“想当年的墨子,武功高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但自从他死后,墨家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也不知如今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哪家的后人。”
一番安排,公孙龙乘着赵朴的马车,连夜赶往邯郸。
到达邯郸,天色已泛白,街面上人来人往。公孙龙问清公主府的所在,跳下马车,径自步行而去。然而,连续数天,都没有见到他想要找到的仇人易恺。他并不知道,这些天来赵国的朝堂正发生着一件接一件的大事,而易恺在赵雍的特批下住进了王宫,和着田不礼三人夜以继日的商量着彻底推行胡服骑射的相关事宜。
易恺的意见是,胡服骑射只能强军,并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要想达到秦国变法所取得的成就,不妨按部就搬,全方位的发展赵国的工业、商业、农业,对将士实行军功制,立功者赏,犯错者罚,制定明确的法制法规,约束民众遵纪守法,等等。
赵雍听得心驰神往,但一结合起赵国的士族、大贵族的庞大势力时,不仅皱起了眉头。变法虽能起到富国强民的作用,但是欲速则不达。万一激怒了他们反抗起来,那就是一场血雨腥风。几经思量之后,仍是决定将胡服骑射彻底化,再来一步一步实施变法。
田不礼也很赞成赵雍的做法,徐徐图之,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的出现。
三人商量了几天几夜,吃睡皆在一处。
这日的赵国朝堂,气氛有点怪异。宫女、侍官尽皆身着紧身胡服,前襟后裾,短衣长靴,看得赵成直是冒火,大声喝道:“谁让你们这么穿的,赶紧换了去。”
侍官向着赵成躬身一礼,小心翼翼的答道:“回相国大人的话,我等穿着皆按国君吩咐。”
“岂有此理!”赵成猛甩袖子,转身往着殿外奔去。
然而,刚刚迈出几步,只见赵雍领田不礼、易恺等人,和着几名卫士踏门而入。尽皆身着绔褶短衣,腰束皮带,上具黄金狮比,外罩貂服斗篷,头戴精美皮冠,上插两枝九寸长的鹖羽,点缀着红缨,灵动飘逸,煞是威风。后世称之为“鹖冠”,也称“武灵冠”,成为高级武将身份的象征。
赵成望见赵雍的样子,不禁痛心疾首的拜伏在地,语重心长的言道:“君上,您这种做法不妥啊,看看臣等这些衣饰,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您怎能轻言废之?”
赵雍哈哈一笑,言道:“叔父莫非没有看见,如果是你我同时身在战场或者田间,谁的行动更方便?再者,寡人也没有要求废除深衣和宽袍,大家走亲访友的时候完全可以穿戴嘛。”说罢,从卫士手中取过一张雕弓,迅速的搭上白色羽箭,往着柱子上一瞄,只听“嘣”的一声,白羽箭的箭簇已经深深的没入木柱之内。一为震慑群臣,宣示决心。二为表现身着胡服之灵动方便,远胜昔日所穿的宽袍大袖。
“怎样,以寡人的身手都能做到如此迅捷,前线将士又该提高多少战力,少去多少伤亡?”
“君上,不能丢掉老祖宗的礼制啊——”众臣见到赵成的样子,尽皆跟随下跪,请求赵雍三思而后行。
赵雍眼见群臣拜倒,怒气已上心头,却仍咬着牙克制着情绪,缓步登上玉阶,继而转身言道:“祖宗的礼法要守,但基业更要守。放眼天下,强敌环嗣,若不思变,早晚必亡。但凡有人能够拿出富国强兵的方案,莫说胡服骑射,就算要寡人放弃这顶王冠也绝不吝惜!”
赵雍的言辞缓慢,却是掷地有声,余音绕梁,在大殿里久久回荡。然而赵成不为所动,群臣也依然毫无反应。尽皆磕头如捣蒜,一派忧心忡忡之态。
赵雍环视四周,只有田不礼、易恺、苏秦等少数人站在原地,动也不动。三人位卑言轻,根本插不上话。
“当年,君父肃侯驾崩,秦、齐、赵、楚、燕五国以吊丧为名,陈兵边境,意欲瓜分我国领土。若不是叔父和老太师尽力扶持,全国百姓誓死抵抗,何来今日之赵国?就从那时起,赵雍发誓一定要奋发图强,更是主动去王号,隐忍蜇伏近二十年,皆为心中所愿。我相信众卿皆有赤诚之心,何必成为富国强兵之路的绊脚石?”
群臣尽皆沉默,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们有了些许动摇的念头。
赵雍缓了口气,继续言道:“易爱卿曾对寡人说过,人类历史就像是一个车轮,在崎岖坎坷中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出现了今日的文明成果。我等先祖从原始森林里走出,从茹毛饮血开始,织树叶,穿兽皮,历经磨难,才有了我们今日的锦衣玉食。若是我们固步自封,不求改变,难不成有朝一日又要回到原始森林里去过那些刀耕火种的生活吗?”
“寡人之所以推行胡服骑射,乃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劳作效率,提升战士们的作战水平,免于更多无辜的生命死于战乱,让我赵人在这乱世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昂首抬头的立于天地之间……”
赵成那颗须发花白有脑袋开始颤抖了,想起当年五国陈兵边境,他与肥义扶持着年仅十五岁的赵雍,动员全国百姓誓死守国的情景,想起这么多年赵雍一直对自己的倚重。顿时间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十四、权谋与阴谋(九)(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