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打那一天起,他才真正知道了恩人的名字赵风田,都姓赵,都含有风,您说难道这不是冥冥注定中的缘分嘛?
缘分归缘分,可,打那一天起,赵风又成了“赵氏孤儿”。默默守孝三年后,他也悄然离开老者家乡邹城。当然也是他出生地的城市。
但是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不敢忘,逢年鬼节,不论千里遥远他都来上坟,不是烧纸、祭花、上水果,就是点蜡烛,摆烧鸡,磕响头,为此,那个叫十里铺的村民都说这个小小生有良心。
是啊,俗话说,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不忘本。再穷也不要坑朋友,再富也不能忘恩人。
所以,尽管一晃赵风不惑之年了,可他“爱憎分明”,不光常常去许家崖玉环山的丛柏庵仙人洞看姑姑,更是多次问住持仁莲法师自己的父母在哪里?
可是每每仁莲法师都说,“不知道,真不知道?俺来住持晚,只听说、只知道曼音法师和你一样,也是邹城人。”所以这些年以来也是赵风最为苦恼的事。每每也都想: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不就真成了孙悟空、孙猴子了嘛?
“若要让大山再压上五百年,还是找不到双亲,岂不是悲哀?”
所以,那些年间,小小生他差点就去了五台山,弃尘世,当和尚。可想想人生真不能留遗憾,他还是又踏入红尘了。
为此,那丛柏庵他几乎年年去,年年募捐,都是匿名,倾其所有。尤其还年年问仁莲法师,也年年没有答案。住持却还年年说,“修行修行修行,小小生,只要你心善,天下父母皆父母——”
所以,小小生,他醒悟了,也悟懂了。可是他还是不甘心,这些年,他还在找,还在寻,叶落归根,他起誓一定要如此。不然人生真留有遗憾,也枉来人世。
可是,丛柏庵的清幽,每每还是把他能打动。难忘怀。
看,三圣殿,仍供奉民间神灵。听说,自1998年,仁行法师来后,才彻底恢复佛教。如今早已殿堂重重,信众云集。尤其2006年9月,又隆重举行了普光明殿开光典礼,所以,丛柏庵又掀开了弘法利生的新一页。
特别是丛柏庵风景。
丛柏庵可谓山水明秀,洞壑清幽,银杏垂荫,苍松挂壁,古柏参天,林立有致。
尤其石泉泠泠,泉水叮咚,时而云雾弥漫,青山古刹,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时而又晨钟暮鼓,佛号声声,置身其中,尘心荡尽,可谓人间精绝净土。
特别是丛柏庵东侧的那处山洞,古来今往都被称作“仙人洞”,同也是玉环山最大最深的溶洞景观,那个溶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下洞口一侧的“仙人洞”三个字,是摹刻最最伟人的手迹。
尤其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人称张阁老)的这么一个人,曾在洞中避暑,并留下一首美诗:四面青山一线天,古洞深藏峭壁间,远隔咸阳三千里,避秦何必进桃源?
这首诗多美啊,把仙境刻画的淋漓尽致,甚是精绝。
还有那仁莲法师,字律华,山东济南人,一九六七年生。一九九零年闻弥陀圣号发出离心,一九九四年弃俗,于淄川普照寺出家,由上能下阐老和尚为其剃度,继赴四川成都爱道堂佛学院求学三载,有缘亲近隆莲老法师。一九九五年受具足戒。一九九六年至浙江多宝讲寺修学三年,后亲近康定南无寺大吉活佛和云南鸡足山慈法法师,多有法益。二零零一年入住山东省费县丛柏庵至今。
法师出家后,勤学广参,于诸善知识菩提心的开示颇有悟入,发实践心、传播心,高度修心,提倡真修实证,身体力行,带众实修,接众颇广。道行天下人。佛度众人生。
每每想到这些,小小生就万分钦佩,百感交集。
所以也每每感叹:“修身修心,看似简单,敬畏生命,何其艰难?”
“尤其五欲六尘,参透又能如何?还不是肉体凡胎,七苦尽尝,长生离心也许只是一个神话,或者传奇?”
要知道,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
要知道,世间任何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无论春种,夏长,还是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各有重点,也各有相符相生,或者相克。
甚至矛与盾,利与弊,并存。
所以,人活着,该养精蓄锐时,就别着急出人头地,该持续加倍努力时,也别企图什么一鸣惊人,尤其贫穷时,也别梦想什么天上掉馅饼能一夜暴富。
所以请相信,通往成功最快的路,不是投机取巧找寻捷径,而是脚踏实地,贵在坚持。
第009章 小小生的一通瞎想(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