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灵气流转之后,根本无处排解,只能蕴养于五脏之中,附着于二百零四根骨头之上。
此时,他凝神守心,欲以大心力,将五脏百骸之间的灵气聚于一处。
百川汇海,千百万缕灵气,于五脏百骸中被导引出来,汇于胸腹之间,相互交融彼此不让。
可是风青云明白,在通幽之境便将灵气提炼为真气,无异于自取灭亡。他的脏腑骨骸未经洗髓之境的磨砺,远未到能够承受真气之威的地步。
如果强行凝练真气,轻则伤五脏断百骸,重则空留皮肉,外身无损,内里却如一团泥浆。
所以,他冒险用了《玄元真录》中的法子。
千百万缕灵气,汇成一片灵海。
灵海内灵气不断交融,一有灵气凝成真气的迹象,风青云立即以心力,将那缕将成未成的真气引出灵海。
出海之后,一气化作三柱清气,拟天生阴阳中三大脉,直直向上而去。
经胸膛,过咽喉,通口鼻,至眉心而止。
值此危机之时,风青云倒是忘了,这阴脉、阳脉和中脉,天生至眉心便止,根本无法到达百会。
只有借助头顶三十二条支脉,才能辗转福泽百会。而他早于散华境界,便散去了一百二十条支脉。
一难未解,一难又生。修行一途,便是如此。
好在《玄元真录》为玄门正法,玄门术修认为人乃天之缺,故而自第一境起,便勤修补天缺之妙法;真录正法,自然录有许多补全经脉之法。
风青云心头一动,自千百条补天之法中,寻到了一条最适合最快速的方法。
周身两千多条碎脉,随心力一时齐动,凭空构建出一条直通百会的大道。
三脉合一直通大道,三清化气,直破百会而出。
真气破体之后,依《大天圣灵诀》所书,便是要以魔气为引,聚气于顶久而不散,自生顶上莲花。
但风青云哪来的魔气,不对,真的能炼出魔气来!
自胃中寻得那团灵虎的血肉,以脑中所记魔功祭炼,辅以千缕灵气、一点杀心……不远处,那头正舔舐断尾的灵虎,忽而一阵胆寒,像是碰到了什么脏东西。
灵虎未死,这怨气终究太少!由此祭炼出的那缕灰气,与其说是道魔气,不如说是口浊气。
不过,风青云心力强大,魔气弱些,也够能引得真气久聚不散。
但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他今日能炼出一道灰气,是事有凑巧。
修行是每日每夜都要做的事情,风青云哪里能时时补足魔气。
而且常年靠灰气聚莲,恐怕会堕入魔道。
从来就没有什么一瞬成魔!每个成魔的生灵,都是一步一步踏进那无尽深渊的。世人所谓一念成魔,只不过是看到成魔的最后一念而已。
如果心始终如明镜,不生杂念,纵是天魔亲自下场惑心,也是毫无用处。
上一世青云剑主,便是死于天魔之手。如果误入魔道,即使成功复仇,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真气一丝丝汇聚于顶上,渐渐有了莲花模样。
莲花?风青云又生一惑。
一百二十条支脉,俱是以八、十六、三十二及六十四呈莲花之状。
这顶上所生虚影莲花,会不会也与支脉有关?
可是人体支脉,怎么会延伸至体外?
风青云曾为大剑仙,自然清楚这一百二十支脉,是各脉轮之间沟通的渠道。
人除了自生三气脉之外,还自生七轮。七轮初不显,待得养魂修魄之时,将真气灌入周身,方得显出真形。也正是这样,剑修修魄第一境,便名为浇轮。
莫非,顶外尚生有一处脉轮?
除了这个解释,风青云实在想不到其他理由。
真气不断包裹着那缕灰气。那莲花虚影,最后一瓣花将成!
风青云思虑再三,还是决定验证一番方才的猜想。
最危急的时候已然过去,此时就算证实猜想为假,最多是莲花散去,浪费一些真气和一缕灰气罢了。
莲花凝成的一瞬间,灰气彻底被真气同化,一缕浊气自莲花落下。
由碎脉构成的大道,携着缕缕真气,也开始冲击头顶百会之穴……
大虫摇着断尾,自顾自地发愁,天都黑了还没捕到猎物,究竟要不要吃掉剩余的尾巴。
毕竟尾巴养得这么长,就是为了找不到食物时,作充饥之用。
尾巴摇啊摇,虎眼已满含热泪!
那头大牦牛,它跟了三天;结果雪花肉没吃到,反倒丢了一截尾巴。
自己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长于这十万大山中,它自小便见过不少人类。
有摸虎头的,有碰老虎屁股的,有惧它怕它的……可这么多年,真没有一个拿剑砍尾巴的!从来没遇到过,甚至没见过!
什么人啊,这是!
那么大一头牦牛,怎么吃得就剩一层老皮和几个大骨架了。
什么禽兽这么能吃啊,那头牛都够我吃几天的。
走着走着,长齿虎虎眼一瞪,吓得虎躯一震,不住地哆嗦。
又是那人!
他不会又要砍我尾巴吧?
虎大虫早上为人所伤,知道那人的厉害,哪里还有反抗的念头。
第二十章 一袭金光裹山林(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