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京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封封军报,却是通过了驿站,送入了宫中。
“混蛋,这帮饭桶,吃了挣得这么多军饷拿了证了这么多俸禄,居然连一些小小的倭寇都摆不平,他们不是饭桶是什么。”
隆庆帝一连摔了好几个杯子,甚至有想把桌子掀了的冲动。青筋暴起,在那儿大发雷霆。
“陛下别生气。先缓缓,这天下可不能没了您啊,放心,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倭寇罢了,想必没有多久就会有捷报频传的。”
在一旁的太监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陪着笑脸,在那安抚着隆庆帝。
“诶……”
隆庆帝叹了一口气,整个人坐了下来,浑身疲软,汗流满背。
此刻,他只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疲惫感袭来。
自从他即位以来,朝廷上的臣子根本就不如他想象中的一样,把他尊为九五至尊什么都听从他的。
他原本也幻想着能够在位置上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如今真正的开始对付着国政,才发现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也罢也罢,那帮臣子,平时不是很能耐吗,对朕管这管那的。”
“好像他们治理起国家,就一定比朕行似的,到时候就让他们处理去吧。”
隆庆帝像孩子似的赌气喃喃自语。随即随手拿起了旁边最新的奏折,在那敷衍的看了起来。
其实,过了这么久,他大概也能猜到上面写的是什么了。
无非就是某地某地出现了旱灾,出现了水灾,又或者是某地有暴民反叛,每天都是一些烦得他要命的事。
“嗯?这……这究竟是真是假。竟然果真有捷报传来?”
隆庆帝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睛,又细细的看去。
“澄海县令萧儒,与其孙萧良臣在遭遇倭寇主力围困之时,临危不乱招募民勇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完整军备,以一县之力,抵挡住了倭寇和附近匪徒近万人进攻,并且令得贼军损失惨重。”
“而后又与俞大猷一起合力,将倭寇匪徒大部剿杀。部分残余倭寇,慌不择路脱逃”
“至此,大明天军完胜倭寇。东南之乱平定,百姓可安居乐业,陛下可安心垂拱而治,实乃大明之福。”
当隆庆帝小声地将这一封奏折全部念完,顿时,那皱紧的眉头便舒展开了,就连嘴角也微微扬起,带上了一抹笑意。
“好,好哇,哈哈哈哈。如果这份奏折所言属实的话,那么倒是近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了。”
“萧儒,萧良臣,还有俞大猷将军,行,朕记住了,这不会让功臣寒心的。”
旁边的太监听了这话,心中一惊,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一咬牙决定不能错过机会,将一封折子递了上去。
“陛下这里还有一封折子,是在南京的太监送上的,在一些地方,恐怕和陛下手中的那份不太一样。”
“哦?不一样,哪里不一样,这倒是奇怪了,拿给朕看看。”
隆庆帝接过奏折,不看还好,这一看,在和旁边的折子一比,气得隆庆帝刚刚还喜上眉梢的脸顿时有些扭曲。
“好哇,看来,朕下面的人,居然有人敢欺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