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生威:“我问你答,不明之处你问我答。”
“请仙长明示。”。
韩生威:“一家人,几个兄弟为了家事打闹,身为非官家之外人,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这是人家家事,外人不好插手。”。
“家中父母被外人欺负,你们兄弟几人如何作法?”。
李自成:“纵是明知不敌,我等也会誓死保护长辈周全。”。
“父母明显有错在先,家中其他兄弟起而闹意见,作为家中兄弟之一,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尽管兄弟占理,但我不可能帮兄弟发难于父母;但父母明显有错在先,我也不愿助父母讨伐兄弟……”。
韩生威点点头,继续问道:“两个家族在生意上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但谁也无法直接单独吞并对方,如果你是其中一家,你如何作法?”。
李自成思索了一阵,说道:“用仙长所问第一句,使其家中兄弟不睦,常滋事打闹……再用仙长第三问,使其父母与儿孙不睦,使其家族意疲志衰……久而久之,其于家族生意就无心经营了……”。
韩生威:“《孙子?谋攻篇》的名句是什么?”。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生威:“如果把我所问的家或家族换作是国或国与国之间呢?”。
李自成:“那仙长第一问就成了一个国家发生内乱,别的国家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
韩生威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李自成:“仙长第二问,如果外敌侵入,国内诸省总督、巡抚、总兵等都会奋起卫国,誓死抗争;仙长第三问,如果国君昏庸,导致起义或是反叛,其他省份不会轻易插手,而是作壁上观;”;
“仙长第四问,如果一国想要吞并另一国,可以想办法使其内乱,由于并非外敌入侵,只是国内之事,未参与生乱的省份只会作壁上观,久而久之,耗尽了人力、物力、财力、国力,整个国家意疲志衰……”……
李自成愣住了,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你们内乱是‘不知彼而知己’;你们对阵清兵是‘不知彼,不知己’;而清兵入侵则是‘知彼知己’。”,
韩生威没理会李自成的反应,继续道:“在你身后不足百年,清朝的雍正皇帝说过这样一句话‘赶出明之主人者,流贼李自成也;我朝驱逐流寇,应天顺人而得天下!’,你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李自成沉默不语,不停叹息着,看样子他的心结也已解开。
人的心结说难解也难解,说放下也容易,就像建文帝,一句‘命运早已天注定,我辈何需苦追求’,说放下就放下了。
李自成的反应韩生威看在眼里,于是说道:“这就是命运,让人不知不觉就卷入其中,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汉欲驱逐匈奴,秦必横扫六国;唐欲雄起东方,隋必统一华夏;明欲示强海外,元必先行灭宋;清欲巩固疆域,大西大顺并立……”
说着说着,韩生威也不说了,整个人定住了,这是生发顿悟的入定状态。
小可见韩生威顿悟,大手一挥,所有人连同二十九匹马就被带出山洞之外。
由于一天之内连续开导这两位逃亡的皇帝,让韩生威对命运也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在最后说给李自成的朝代更迭之事,直接引发韩生威顿悟。
因果、因果,并不是有因才有果,而是因为后面的结果早已被确定,并且无论如何也无法更改,所以才会出现前面所必有的‘因’……
这样的话,岂不产生一个新的结论:果先因后论。
顿悟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非常短暂,最短可以是刹那间的顿悟,别看时间短,对心智乃至境界的影响可不小,有时会直接突破因心结卡顿而导致的境界瓶颈。
韩生威就是如此,顿悟状态也就持续了几分钟,丹田正中心的黑点因顿悟而加快了旋转速度,周身穴道的点位在黑点的牵引之下也同时加快了旋转速度……
不知不觉间,韩生威再度突破,由真仙之境突破至大仙之境。
随着韩生威的突破,山洞之外的天空极速聚集起厚重的雷云,被小可带至洞外马匹全部瘫痪在地,一众人等哪见过这样的雷云啊,一种无法名状的威压使得众人瑟瑟发抖,就连小可也在微微颤抖。
韩生威走出山洞,微笑着飞升至半空,这样的雷云比之在宜居星时的雷云差不了多少,感觉还不如那次的有气势,有过一次渡劫经历,韩生威显得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