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的事情在他的脑海里不断重现。
鲜血染红了一片片故土,真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无数将士死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在也见不到自己妻子,见不到自己的孩子,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但这一都是有价值的,他们不会白死,四年前的耻辱即将被洗雪,被吴国侵占的领土终将光复。
眼前的这座江桐城,就是吴国所谓的占领区首府,也是他们所控制着的最后一座城市,这半个月里,齐军势不可挡,秋风扫落叶般的攻下一座又一座曾经属于他们的城市。
“将军。”一个军士跑路了过来,恭敬地说“火炮部队已经就位,随时可以攻城。”
“原地待命。”赵宁摆手回复说。
没错,齐军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火炮了。自从四年对战齐国惨败后,齐国政府就认识到了一点:火炮是极端重要的。
于是,他们先后派遣了大量遣吴使,想要去吴国学习技术。可吴国佬并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让齐国轻易学到这种与国力直接相关的技术呢?
所以,每次去的遣吴使都是被领着在各个城市里逛了一圈而已,别说火炮技术,那是连做豆腐的技术都没学到。
可齐国并罢休,一批不行就两批,两批不行就三批……
终于,事情出现了转机。
事实上,带来这个转机的人是一个不起眼人,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和其他的遣吴使没有一点区别,可就是这个人,给齐国带回了梦寐以求的火炮技术。
他叫明川。
即使他带回的火炮技术并不先进,甚至可以用极为落后来形容——只能造射程几百步的小型火炮。
但只要有了模板,改进是可能的,而且并不困难。尤其是齐国举全国之力支持的情况下,火炮技术飞快成长着,射程从几百步达到了上千米,口径也越来越大。
可以说,如果再给齐国一些时间,在火炮技术上追上吴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没有如果,因为战争已经开始了。
“开炮!”随着赵宁一声令下,数十门火炮对着江桐城的城墙不断喷射着炮弹,硝烟四起,炮声如雷,城楼上的守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
这样的轰击足足持续了得有小半个时辰。
在将城墙轰得裂纹四起之后,赵宁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驱逐吴贼,还我河山!”他高声呐喊。
顷刻间,“驱逐吴贼,还我河山”声音如同浪涛一般,铺天盖地,震耳欲聋。
但火炮这个东西可不只是他们有,作为他们的“老师”,吴军手里是不可能没有的,于是,城楼上转眼间就出现了一门门火炮,黑压压的炮口纷纷对向了城下的那阵涌来的黑色的“潮水”。
“砰砰砰!”炮声四起。
无数炮弹落进了进攻的“潮水”里,火星所及,无不糜烂。要不是齐军提前分散了站位,单就是这些炮弹就能让他们减员过半。
为什么吴军之前要在城上被动挨打呢?直接用火炮对轰不是更好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用火炮对轰,即使命中也只是给对方的火炮造成伤害而已(多半还没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火是有使用限制的——连续发射会让炮膛过热,极有可能出现炸膛,所以对面的火炮一定有消停的时候,而且带着火炮行军极为不便,齐军不可能携带大量炮弹,只要等他停炮攻城的时候,把炮弹都赏给他们的士兵就行了。
面对着肆虐的炮弹,齐军并没有撤退,他们早就知道江桐城是吴国在占领区经营得最为用心的城市,城市的防御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但,就算是身边无时无刻不在死人 就算下一个死掉的就是自己,他们也毫不畏惧,依旧扛着攻城器具冲锋向前。
“霰弹炮!”
就在齐国士兵冲到距离城墙不足十米左右的地方的时候,城楼上忽然响起了一声口音奇怪的叫喊声(吴国口音)。
还有什么招数?
正在齐国士兵都摸不到头脑的时候,无数铁丸从天上飞射而下,像极了瓢泼大雨。
雨水是不致命的,这些铁丸却是挨上就是几个窟窿。
本来冲到城墙脚下的士兵们纷纷倒下,如同被割到的麦子一样。
鲜血将土地染成了慎人的黑红色,空气中的血腥味越来越浓。
齐军仍在前仆后继,根本不知道畏惧。
“嗖!”齐军大营里射出了一只绿色的信号弹——他们决定撤退了。
先是一顿,而后黑色潮水便极不情愿地向后消退而去……
大营前的瞭望台里,赵宁拿着望远镜看着战局,他眉头紧锁,刚才发生的事情他都看到了,可他无可奈何,火炮不仅是攻城的利器,同时也是守城的利。
而且城头上的那群吴国佬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丝毫不逊色于自己,刚才他们还使用了一种他之前从未见过的火器。
第一百六十三章 齐国的土地永远是齐国的(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